对于无过错输血感染患者的救济是目前国内外侵权法方面理论界和实务界的难题,通过对现行无过错输血感染的救济措施的反思,从而提出建立无过错输血感染的非诉讼纠纷解决模式(ADR)—无过错补偿制度的设想,文章主要从制度的理论基础、国内外相关制度的介绍和制度的具体构建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自1990年美国著名战略学家C·K·Prahalad和Gary Hamel首次在<哈佛商业评论>中提出"核心竞争力"(core competence)这个概念以来,越来越多的理论界人士和实践工作者开始重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研究和应用.研究已经证明,核心竞争力是保证企业发展壮大和长盛不衰的关键因素.对医院而言,面对日趋激烈的医疗市场竞争,如何构建特色鲜明的医院文化,以培育和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是新时期医院生存发展和保持长盛不衰的法宝.
胜任特征模型的研究,自1973年哈佛大学教授戴维·麦克利兰(DavidMcClelland)的开创性研究以来,其有效性已得到了理论界和实践界的充分肯定,成为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一种基础性管理工具,但既有的研究成果并不能有效回答诸如"海归精英为何总是水土不服"等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效益提升方面的诸多问题.
自1990年美国密西根大学商学院教授普拉哈拉德和伦敦商学院教授哈默尔在<哈佛商业评论>上首次提出核心能力概念以来,核心能力理论就受到理论界和企业界的广泛关注,并成为研究的热点.
2009年初,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2009~ 2011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新一轮医改方案正式出台.新医改的思路是分步骤地有序实施,涉及对五项重点任务的系统化梳理与改变:建立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健全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立基本药物制度、健全均等化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探索公立医院改革的基本路子.这种体系化的思路设计,使得理论界冠之以“大医改”之名.
在医改方案出台前后的全过程,很多经济学家不断给医改方案把脉诊断并开出处方.但在我看来,这些诊断和处方中充斥着许多错误的概念和逻辑,在经济学上完全站不住脚.将医疗卫生行业定位为一个"公益性"的行业,这是许多经济学家所开出的药方,但我认为"公益性"这个概念实在是学术界和理论界的一个公害!因为迄今为止,学术界对于公益性从来没给出一个明确的定义.
从1989年前苏联学者N·布赫曼提出界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第三状态"至今,亚健康的研究已有二十年的历史,"亚健康状态"的提法在我国已被公众所广泛使用.然而,学术界对亚健康的概念、诊断标准、病因与病理机制的认识还比较模糊,许多基本问题还缺乏权威、统一的界定~([1]),国际上也没有与之相对应的公认的专业概念,这种状况制约了理论界对亚健康的进一步研究,临床干预也难以得到效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