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脂酶A2/代谢】相关文献(4)
  • 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及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关系的初步研究

    《中国医师杂志》 CSTPCD 2016年12期

    目的 观察分析冠心病患者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及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258例疑诊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将冠状动脉造影结果阳性者207例作为冠心病组,按Gensini评分分为三组,A组(<20分组)、B组(20 ~ 40分组)、C组(>40分组),另将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51例患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分别比较各组间Lp-PLA2、non-HDL-C水平.结果 冠心病患者的Lp-PLA2、non-HDL-C的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且不同Gensini积分组Lp-PLA2、non-HDL-C水平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p-PLA2、non-HDL-C水平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可预测并评价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为冠心病的预测和诊治提供简单、无创的参考依据.

    磷脂酶A2/代谢 脂蛋白类 LDL/代谢 胆固醇 LDL/代谢 冠状动脉疾病/代谢
  •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hs-CRP、IL-1β和Lp-PLA2检测的临床意义

    《中国医师杂志》 CSTPCD 2017年1期

    目的 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1β(IL-1β)及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 (Lp-PLA2)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诊断明确的ACS患者53例及健康对照组21例血清标本,ELISA检测IL-1β、Lp-PLA2水平,免疫比浊法检测hs-CRP水平.结果 ACS及各亚组患者血清中hs-CRP、IL-1β和Lp-PLA2水平较健康对照组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Lp-PLA2水平在对照组、心绞痛(AP)、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组逐渐递增.hs-CRP、IL-1β和Lp-PLA2诊断ACS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7.44 mg/L、90.88 ng/L、219.92 μg/L;三者联合诊断ACS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4.3%、100%.结论 血清hs-CRP、IL-1β和Lp-PLA2水平检测对ACS患者临床分型和病情监测具有重要价值;联合测定可提高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

    冠状动脉疾病/代谢 C反应蛋白质/代谢 白细胞介素1β/代谢 磷脂酶A2/代谢 脂蛋白类/代谢
  • 肾组织M型磷脂酶A2受体和血清抗体在成人特发性膜性肾病的诊断价值

    《中国医师杂志》 CSTPCD 2016年12期

    目的 探讨成人特发性膜性肾病(IMN)患者肾组织M型磷脂酶A2受体(PLA2R)、血清抗M型磷脂酶A2受体抗体(PLA2R-Abs)的表达及其与临床指标的关系.方法 选取特发性膜性肾病(IMN)患者80例,继发性膜性肾病(SMN) 28例[包括乙肝病毒相关性膜性肾病(HBV-MN) 20例,狼疮性肾炎Ⅴ型(LN-Ⅴ)8例],肾小球微小病变(MCD)21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肾组织PLA2R,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PLA2R-Abs浓度.结果 (1)IMN患者肾组织PLA2R表达阳性率(72.5%)明显高于HBV-MN组(25%)、LN-Ⅴ组(0)和MCD组(0)(P<0.05),HBV-MN组PLA2R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MCD组(P<0.05).(2)IMN患者血清PLA2R-Abs阳性率(83.8%)明显高于HBV-MN组(15%)、LN-Ⅴ组(12.5%)及MCD组(0)(P<0.05);IMN组、HBV-MN组、LN-Ⅴ组和MCD组血清PLA2R-Abs水平分别为81.29 (91.3) RU/ml、6.25(13.2) RU/ml、6.93(11.3)RU/ml和3.08 (4.7)RU/ml.(3)IMN患者中血清PLA2R-Abs阳性组患者血白蛋白水平[(23.85±4.99)g/L]明显低于阴性组[(32.76±6.38) g/L,P<0.05],24 h尿蛋白水平[(5.02±2.16) g/d]明显高于阴性组[(3.24 ±2.68) g/d,P<0.05].血清PLA2R-Abs水平与尿蛋白及血清总胆固醇呈正相关,与血白蛋白呈负相关(P<0.05).结论 肾组织PLA2R和血清PLA2R-Abs均是诊断IMN特异性生物学指标,血清PLA2R-Abs水平与IMN病情密切相关.

    肾小球肾炎 膜性/代谢/诊断 受体 磷脂酶A2/代谢 抗体/代谢
  • 幽门螺杆菌感染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水平及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影响

    《中国医师杂志》 CSTPCD CA 2015年10期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水平、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以及斑块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在本院行颈动脉彩超提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393例,均知情同意,用14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入选对象的Hp感染情况,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其血清Lp-PLA2水平.GE Logic E9彩色超声诊断系统检测其IMT.结果 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Hp感染者血清Lp-PLA2水平和颈动脉IMT高于非Hp感染者,且随着患者体内Hp感染程度的加重,其血清Lp-PLA2水平及颈动脉IMT亦相应增高;Hp不同感染程度分组血清Lp-PLA2水平及颈动脉IMT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颈动脉粥样硬化并有斑块的患者中,Hp感染组不稳定斑块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Hp感染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744,P=0.029);多因素分析显示:在斑块性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Hp感染者并发不稳定性斑块可能性是非Hp感染者的1.82倍,血清Lp-PLA2每升高1μg/L,发生不稳定性斑块的可能性增加2%.结论 Hp感染可能通过升高血清Lp-PLA2水平和改变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而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进展.

    螺杆菌感染 螺杆菌 幽门 颈动脉疾病/代谢 动脉粥样硬化/代谢 磷脂酶A2/代谢 颈动脉/病理生理学
没有更多内容啦~
爱学术网-期刊论文服务平台 2014-2022 爱学术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4-2022 爱学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苏ICP备2020050931号 版权所有:南京传视绛文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