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管肿瘤】相关文献(301)
  • 多层螺旋CT及其图像后处理技术对气管肿瘤的诊断价值

    《健康大视野》 2019年3期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MPR、CTVB、VRT)对气管肿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经病理证实的21例气管肿瘤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检查,利用容积扫描数据进行重建,并将横断面图像与MPR图像、CTVB与纤维支气管镜进行对照.结果:在显示肿瘤的形态、浸润范围及气管狭窄方面,MPR图像优于横断面图像,CTVB与纤维支气管镜所见相符,但对肿瘤表面的溃疡及出血CTVB不能显示.结论:横断面图像是诊断的基础,横断面图像结合MPR、CTVB及VRT图像可增加诊断的信息量,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气管肿瘤 图像后处理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原发性气管肿瘤的外科治疗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TPCD 北大核心 2013年5期

    目的 总结原发性气管肿瘤的临床特点和外科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自1991年2月~2012年2月收治的30例原发性气管肿瘤的临床资料,其中恶性肿瘤占28/30,腺样囊性癌占18/30,鳞癌5/30,其他肿瘤占7/30.对其中资随访资料完整的28例进行统计学分析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曲线,对可的预后危险因素进行Log-Rank检验分析.结果 原发性气管恶性肿瘤的5和10年生存率分别为56.0%和18.7%.腺样囊性癌患者的显微镜下无残留切除率显著低于其他恶性肿瘤(x2=7.667,P<0.05).手术切缘阳性与否于生存的影响组间无差异.术后放疗与否对于生存的影响组间无差异.结论 原发性气管肿瘤起病隐匿,临床见,手术切除是首选的治疗方法.

    气管肿瘤 生存率 预后
  • 气管血管球瘤1例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TPCD CSCD 2005年5期

    患者男性,54岁.因反复咳嗽、咳痰6年,加重伴呼吸困难1个月入院.查体:唇轻度紫绀,胸骨上窝、锁骨上窝和肋间出现凹陷,双肺呼吸音粗.CT检查显示主动脉弓平面气管内有直径2.5 cm类圆形软组织密度影.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见声门下有粉红色肿物堵塞管腔.术中见肿物位于环状软骨下1.5 cm,自气管后壁向腔内生长,占据整个管腔的4/5,大小约2.5 cm×2 cm×2 cm,将肿瘤完整剔除送检.

    气管肿瘤 血管球瘤 诊断
  • 气管隆凸切除重建、支气管肺动脉成形术治疗呼吸道肿瘤

    目的 总结气管隆凸切除重建、支气管肺动脉成形术在呼吸道肿瘤外科治疗中应用的临床实践经验,探讨合理的手术方式及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分析1998年1月至2008年3月,笔者采用10种不同类型的气管隆凸切除重建、支气管肺动脉成形术对24例呼吸道肿瘤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姑息切除2例;手术近期死亡1例(4.17%);手术并发症6例,发生率为25.00%;呼吸道恶性肿瘤患者术后1年、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72.3%,51.6%,20.4%;3例良性肿瘤患者至今均生活良好.结论 灵活应用气管隆凸切除重建、支气管肺动脉成形术治疗呼吸道肿瘤,能扩大手术适应证,减少全肺切除和单纯剖胸探查的比例,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气管肿瘤 气管隆突重建术 支气管成形术 肺动脉成形术
  • 原发性气管癌的18F-FDG PET/CT表现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TPCD 北大核心 2015年8期

    目的 原发性气管癌非常少见,本研究探讨原发性气管癌的18F-FDG PET/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提高对本病的认识.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1例原发性气管癌患者的18F-FDG PET/CT显像资料,其中9例行CT增强扫描,分析其PET/CT和CT增强扫描表现.结果 11例患者中,5例腺样囊性癌,4例鳞癌,2例腺癌.PET显像示气管腔内或管壁见类圆形或长条状放射性浓聚灶,腺样囊性癌、鳞癌及腺癌的最大标准化摄取值分别为4.5±1.2、8.1±1.7、4.5±2.4,恶性肿瘤的诊断准确率为100%(11/11);CT示气管腔内或管壁见软组织密度结节或肿块影,恶性肿瘤的诊断准确率为81.8%(9/11).9例行CT增强扫描者中,3例呈明显强化,6例呈中度强化.1例发生纵隔淋巴结转移.11例均未见远处转移.结论原发性气管癌的PET/CT表现为气管腔内或管壁的软组织结节或肿块伴FDG代谢增高,PET/CT能够清晰地显示肿瘤的功能代谢信息与解剖形态学特点,判断有无淋巴结和远处转移,对指导临床诊疗有重要意义.

    气管肿瘤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氟脱氧葡萄糖F18 淋巴转移
  • 58例原发性气管肿瘤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

    总结了58例原发性气管肿瘤患者行肿瘤切除及一期吻合术的护理.患者均在全麻下行气管肿瘤切除及一期吻合手术,术后当日气管瘘l例,切口愈合不良2例,肺不张1例,胸腔积液1例,经积极治疗,均痊愈出院.加强术前呼吸道准备及术后呼吸道管理,强调体位管理,增加患者的舒适感,对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十分重要.

    气管肿瘤 围手术期护理
  • 3例同种异体胸内大气管移植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

    《中华护理杂志》 北大核心 CSTPCD CSCD CBST 2014年7期

    报告3例同种异体胸内大气管移植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护理要点包括:术前心理护理;特殊体位的训练;Ⅰ期异体气管存活的观察与护理;Ⅱ期胸内大气管异体移植术后护理,包括移植气管呼吸道护理;预防气管吻合口瘘的护理;排斥反应的观察.3例异体气管移植患者恢复良好,康复出院.

    气管肿瘤 移植 护理
  • 肿瘤阻塞气管90%在非体外循环下手术切除的麻醉体会

    《心肺血管病杂志》 CSTPCD 2002年3期

    患者男性,72岁,体重66 kg.慢性咳喘、咳痰20余年,喘憋加重2个月.查体:端坐体位,呼吸极度困难,以呼气困难为主.双肺呼吸音低,可闻哮鸣音.胸片: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胸部CT:可见气管内结节影.核磁共振检查:见肿物几乎完全阻塞气管(图1).纤维支气管镜检:距门齿22 cm处可见菜花样肿物,近完全阻塞气管,仅周边有缝隙.纤支镜(外周6 mm)无法通过.动脉血气:PaO2 75 mmHg(1 mmHg=0.133 kPa)、SaO2 95%.诊断:气管内肿瘤.手术:环状切除气管肿瘤.

    气管内肿瘤 完全阻塞 纤维支气管镜检 非体外循环 手术切除 慢性支气管炎 磁共振检查 气管肿瘤 慢性咳喘 肺呼吸音 动脉血气 哮鸣音 纤支镜 结节影 肺气肿 诊断 胸部 外周 体重 男性
  • 外科诊治原发性气管腺样囊性癌11例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北大核心 CSTPCD CSCD CA CBST 2003年7期

    目的探讨原发性气管腺样囊性癌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11例原发性气管腺样囊性癌患者,年龄30~49岁.病灶位于气管上1/3段7例,其中2例侵及喉,1例侵及环状软骨;气管中、下段各2例.11例患者均采取手术治疗,行气管袖状切除端端吻合术5例,其中环状软骨部分切除、气管环状软骨端端吻合1例;气管肿瘤局部刮除术4例;颈段气管及全喉切除气管造口术2例.结果 11例患者无手术死亡,术后均痊愈出院,远期并发症有气管造口狭窄1例,复发1例.结论对原发性气管腺样囊性癌患者应力争早期诊断,积极手术治疗.

    气管肿瘤 病理状态 体征和症状 外科手术 囊性癌
  • 支气管镜介入治疗原发性气管肿瘤的临床分析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CSTPCD 北大核心 2017年6期

    目的 分析原发性气管肿瘤的临床特点,探究支气管镜介入治疗原发性气管肿瘤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2004年1月至2014年7月经支气管镜介入治疗43例原发性气管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疾病谱,观察介入治疗前后气道狭窄程度、气促评分及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KPS)的变化,随访2年的生存状况并评价其疗效. 结果 43例原发性气管肿瘤患者从出现气道阻塞症状至确诊所间隔时间平均为(4.6±3.9)个月,首次就诊的漏诊率为41.9%(18/43),最常误诊为支气管哮喘(11/43).成人气管恶性肿瘤较良性肿瘤多见,以鳞癌和腺样囊性癌为主.介入治疗后,6例气管良性肿瘤腔内病灶完全清除,37例恶性肿瘤患者腔内病灶均完全或部分被切除,呼吸困难症状减轻(总体有效率100%).43例患者的气促评分由治疗前(3.2±0.7)级减少至治疗后(1.5±0.8)级(t=6.63,P<0.05).KPS由治疗前的63±12増加至治疗后的83±11(t=5.78,P<0.05).6例气管良性肿瘤2年生存率为100%,期间1例乳头状瘤治疗后出现复发.37例气管恶性肿瘤1年生存率为59.5%,2年生存率为43.2%,中位生存期为13.6个月. 结论 支气管镜介入治疗可有效疏通气管肿瘤的气道,减轻气促症状,改善体力状况.

    气管肿瘤 支气管镜检查 治疗
  • 原发性气管B细胞淋巴瘤一例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北大核心 CSTPCD CSCD CA CBST 2005年10期

    患者女性,31岁.因咳嗽、痰中带血、胸闷2个多月、呼吸困难10 d于2004年10月22日因气管肿瘤入院.患者入院前自行抗炎(药物不详)治疗无效,2004年10月21日行胸片检查示:气管狭窄变形,并右偏(图1),即行胸部CT检查示:胸廓入口处气管明显狭窄呈新月样,气管周围可见软组织密度团块影包绕(图2).入院查体:体温36.8℃,脉搏96次/min,呼吸22次/min,血压100/75 mm Hg(1 mm Hg=0.133 kPa),口唇发绀,半卧位,可见三凹征,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胸骨上窝可扪及一肿物上极、下极深入胸腔内,双肺满布湿啰音.

    原发性 气管肿瘤 浅表淋巴结 组织密度 胸片检查 胸廓入口 气管狭窄 患者 呼吸困难 胸腔内 湿啰音 入院前 半卧位 治疗 药物 血压 胸闷 胸骨 胸部 体温
  • 气道内超声实时引导下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的临床应用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北大核心 CSTPCD CSCD CA CBST 2010年1期

    气道内超声技术于20世纪90年代初已应用于临床~([1]),早期的超卢探头为辐射探头(radial probe),丰要用于对气管肇及周围组织的微细结构进行观察,藉此可评价气管壁的情况,以及气管肿瘤或其他病变的影响程度~([2]).

    气道内超声 实时引导 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 临床应用 Real-time 周围组织 影响程度 微细结构 探头 气管肿瘤 超声技术 世纪 管壁 辐射 病变
  • 第46例——双肺纹理增强、气管内息肉状软组织影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北大核心 CSTPCD CA CBST 2001年7期

    患者男性,46岁,因咳嗽、喘息逐渐加重半年,咳嗽、喘息再发1周于1999年8月18日入院.患者半年前无明显诱因自觉胸闷、咳嗽,有时活动后气短,相继咳嗽加重,咳白色粘痰,有时喘息,喘息于夜间卧位加重,曾于外院诊断为“喘息型支气管炎”.1周前因感冒、咳嗽、喘息再发,静脉滴注“氧哌嗪青霉素”,口服“沙丁胺醇(商品名:舒喘灵)”等无好转.既往有吸烟史3年.体格检查:体温:36.5℃,呼吸:24次/min,脉搏:92次/min,呼吸困难貌,“三凹征”阳性,口唇轻度紫绀,气管居中,双肺可闻及干鸣音,右下肺少量水泡音,其它未见异常.辅助检查:动脉血氧分压(PaO2) 114 mm Hg(1 mm Hg=0.133 kPa),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44.2 mm Hg,心电图大致正常.胸片示:“双肺纹理增强”(图1),肺功能检查示:“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F-V曲线改变提示上气道阻塞”.CT检查示:“在气管下距隆突2 cm处可见管腔内有一息肉样软组织影,与气管后外侧壁紧密相贴,约有1.5 cm×2.0 cm大小,边缘光滑,密度均匀”(图2).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检查示:“近右支气管1.5 cm处气管内见一息肉样肿物,表面充血,粘膜完整,光滑”,活检组织三块.于1999年9月10日在麻醉下手术,术中示:气管下端近右主支气管开口上壁约1 cm处见1.5 cm×1.5 cm大小的肿物,表面光滑、有蒂,蒂位于气管右侧9点处,术后病理组织学检查示:血管平滑肌瘤(图3).讨论气管肿瘤常被误诊为“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等,本例患者因多次胸部X线检查无阳性发现,被延误诊断为“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因此临床上凡遇到长期干咳、喘息或进行性呼吸困难经治疗无效;有吸气性呼吸困难,体位变化可诱发加重;肺部干音或喘鸣音性质不易改变者应想到气管肿瘤的可能.胸部CT、核磁检查可清楚地显示肿瘤的位置,基底部宽度以及外浸范围等,诊断意义远远优于胸片及体层摄影.

    肺纹理 增强 气管内息肉 软组织 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 肺功能检查 吸气性呼吸困难 咳嗽 气管肿瘤 血二氧化碳分压 喘息型支气管炎 诊断意义 氧哌嗪青霉素 血管平滑肌瘤 纤维支气管镜 通气功能障碍 慢性支气管炎 患者 右主支气管 上气道阻塞
  • 原发性气管肿瘤2例

    原发性气管肿瘤(primary tracheal tumor)是发生于环状软骨以下至隆突水平的少见肿瘤,早期缺乏特异性表现,易漏诊、误诊.我院于2009年1月至2010年4月收治2例原发气管肿瘤患者,现报告如下.

    气管肿瘤 腺样囊性癌 诊断 手术
  • 放射治疗原发气管腺样囊性癌一例

    原发气管腺样囊性癌( tracheal adnoid cystic carcinoma, TACC)是一种少见的低度恶性肿瘤,在气管恶性肿瘤发病率中占第二位,占所有呼吸系统恶性肿瘤的 0.04% ~0.20%[1-2].根治性手术是早期原发TACC的首选治疗方式,由于TACC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极易误诊和漏诊,导致部分患者就诊时已属局部晚期,失去根治手术机会[3-4].因此,根治性放射治疗是这部分患者最佳的治疗方案.我院2014年2月收治1例原发TACC患者,现报道如下.

    气管肿瘤 腺样囊性癌 放射治疗 预后
  • 气管肿瘤手术配合1例

    气管肿瘤不是常见病,却是危及生命的重要疾病,是呼吸困难、气管阻塞的重要原因之一,气管(包括隆突部)肿瘤病人常见症状是干咳、气短、哮鸣、喘鸣、呼吸困难及紫绀等.肿瘤体积小时,易被误诊为气管炎、哮喘.一旦出现严重梗阻,则表现为呼吸困难、紫绀、喘鸣等.症状严重程度主要与管腔内肿瘤体积大小、管腔阻塞程度有关系,症状变化往往与病人体力活动、体位改变、气管内分泌物等因素有关,多为急诊求治.

    气管肿瘤 呼吸困难 肿瘤体积 症状严重程度 肿瘤病人 症状变化 危及生命 体位改变 体力活动 气管阻塞 内分泌物 管腔阻塞 常见症状 体积小 气管炎 常见病 哮喘 误诊 隆突 疾病
  • 微创体外循环在成人气管肿瘤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CSTPCD 2010年2期

    目的 总结气管外科手术中应用微创体外循环的经验.方法 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使用常规体外循环器材自行组装微创体外循环管路,按照闭式常温中流量股动静脉体外循环对5例气管肿瘤导致严重气管狭窄患者进行呼吸支持.结果 5例患者提前建立体外循环后,安全度过了由于严重气管狭窄所致麻醉诱导和手术难关,未有明显血流动力学波动和凝血功能障碍.结论 充分理解微创体外循环理念,使用现有常规体外循环器材建立微创体外循环,适应气管外科麻醉和手术需要,具有创伤小、支持充分、性能价格比较高的特点.

    微创 体外循环 气管疾病 气管肿瘤 气管狭窄 外科手术
  • 体外循环下气管肿瘤和肺癌切除术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CSTPCD 2008年1期

    目的 总结体外循环下(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 ECC)施行气管肿瘤和肺癌切除术的方法和经验.方法 自1999年12月~2007年1月,对3例不能进行气管插管的气管肿瘤和肺癌患者实施ECC下肿瘤切除,第1例行根治性切除、隆突重建术;第2例行窗形姑息性切除;第3例行左全肺根治性切除术及左房部分切除成形术.ECC时间分别为168min、47min和67min.结果 手术过程顺利手术过程顺利.第1例因ECC时间较长,术后渗血较多.2、3例患者康复顺利,近期疗效好.结论 对不能进行气管插管的气管肿瘤患者及常规手术方法不可能切除的肺癌患者,可选择在ECC下切除肿瘤.

    体外循环 气管肿瘤 肺癌 外科治疗
  • 体外循环在胸外科的应用进展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CSTPCD 2006年3期

    自1965年Neniilewe[1]报道体外循环(CPB)在胸外科的应用以来,不少学者在这方面作了大量工作,相继有一些病例报告,使过去单纯胸外科无法切除的部分肺癌、食道癌和气管肿瘤的手术切除得以实现,扩大了手术范围.另外,CPB在胸外科的气管肿瘤切除、术中大出血、呼吸窒息等急救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就近年来CPB在胸外科的应用进展介绍如下.

    体外循环 气管肿瘤 晚期肺癌
  • 伴有呼吸道梗阻的晚期甲状腺恶性肿瘤的多学科协同处理

    目的 探讨多学科协同诊疗模式(MDT)在伴有呼吸道梗阻的局部晚期甲状腺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四川省肿瘤医院2015年10月至2017年7月收治的31例局部晚期甲状腺恶性肿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伴有明显呼吸道梗阻症状(Shin分级Ⅳ级)13例.术前支气管镜及CT检查均明确诊断为肿瘤压迫或侵犯气管伴严重狭窄,所有患者术前经MDT讨论制定治疗方案,后期9例手术治疗,4例非手术治疗.结果 乳头状癌7例,乳头状癌合并鳞癌1例,低分化癌3例,未分化癌1例,淋巴瘤1例.根据2017年AJCC第8版临床肿瘤分期:Ⅲ期4例,Ⅳa期7例,Ⅳb期1例,淋巴瘤为Ⅳ期.患者呼吸困难症状均在急症气管支架置入后明显改善,9例限期完成手术,其中8例行甲状腺癌联合根治术及气管袖状切除一期气管重建,1例行甲状腺癌联合根治术及全喉、颈段及部分胸段气管切除、气管-胸骨柄低位造瘘.除1例患者术后第7天死于心肺功能衰竭外,7例气管切除端-端吻合重建者均一期愈合,无气管瘘发生.气管-胸骨柄低位造瘘者术后19 d出院.所有患者术后予以131I治疗和TSH抑制治疗.随访时间4~22个月,均无瘤生存.4例未手术治疗者中2例后期行局部放射治疗,生存期分别为1年及9个月;1例甲状腺淋巴瘤行化疗;1例未分化癌仅姑息对症治疗,生存期3个月.结论 晚期甲状腺恶性肿瘤侵犯气管导致的气道梗阻直接危及患者生命,MDT并拟定个体化诊疗方案具有显著优势.对于需要手术的患者,MDT模式的开展能显著减低围术期风险,提高生存率;对于无手术指征的患者,MDT可详细评估病情,制定对应的合理治疗方案,为患者姑息治疗提供机会,延长患者生命.

    多学科诊疗 甲状腺肿瘤 呼吸道梗阻 支架 气管肿瘤 手术
  • 气管及其隆突部肿瘤的外科治疗与预后

    《中华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CSTPCD CSCD CBST 2009年14期

    目的 总结分析气管及其隆突部肿瘤的临床表现、诊断、手术方法以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6年6月至2005年6月手术治疗的32例气管及其隆突部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2例,女性10例,年龄14~63岁,中位年龄48岁.32例患者中气管肿瘤切除+端端吻合10例;全肺隆突切除+气管与主支气管端端吻合8例(右侧6例,左侧2例);右上肺隆突袖式切除重建术4例;隆突切除重建术4例;气管开窗行肿瘤及气管壁部分切除6例,其中2例因气管壁切除范围过大,以涤纶布内衬修补.结果 32例中鳞状细胞癌19例,腺样囊腺癌8例,腺癌2例,类癌1例,平滑肌肉瘤1例,腺瘤1例.手术并发症包括术后1例胸腔感染,3例出现心律失常.全组患者无手术死亡.随访时间5个月~3年,随访率100%.Kaplan-Meier法计算1、2和3年生存率为93.7%、59.4%和50.0%.结论 鳞状细胞癌和腺样囊性癌是气管及其隆突部肿瘤最常见的组织类型,术前气管镜和CT可帮助诊断,手术方式的正确选择是提高治疗效果的关键.

    气管肿瘤 支气管肿瘤 胸外科手术 治疗效果
  • 原发性气管肿瘤的外科治疗

    《中华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CSTPCD CSCD CBST 2003年11期

    目的总结外科手术治疗原发性气管肿瘤的临床经验.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1968~2001年70例原发性气管肿瘤的外科治疗资料. 结果气管节段切除39例,隆凸切除13例,气管侧壁切除10例,肿瘤局部剔除5例,全肺切除1例,开胸探查2例.并发症发生率31%(22/70).气管切除与重建术后30 d 内死亡率8%(4/52).良性肿瘤14例,恶性肿瘤56例.其中腺样囊性癌和鳞癌是最常见的类型,分别为45%(25/56) 和23%(13/56).良性肿瘤随诊平均5.7年.恶性肿瘤切除术后5、10年生存率分别为64%(21/33)和54%(14/26). 结论手术切除是治疗气管肿瘤最有效的方法.气管节段切除是治疗气管恶性肿瘤的主要术式,良性肿瘤可以考虑保守的术式.降低手术并发症是取得良好手术疗效的关键.

    气管肿瘤 外科手术 预后
  • 硬质气管镜结合纤维支气管镜治疗气管支气管病变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CSTPCD CSCD CBST 2006年1期

    目的探讨硬质气管镜(硬质镜)结合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治疗气管支气管疾病的价值.方法2002年9月至2005年10月,应用硬质镜结合纤支镜为23例气管支气管病变者进行了25次手术.男17例,女6例;年龄24~79岁,平均(53.9±14.5)岁;良性肿瘤9例次,恶性肿瘤14例/16次.采用静脉全身麻醉,经硬质镜腔内置入纤支镜对气管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评估,再利用硬质镜器械进行冷冻、肿瘤切除及放置支架等操作,最后以纤支镜止血并处理管壁残余病变.结果全组病例手术均顺利,无死亡病例和严重并发症发生.除2例恶性肿瘤根治及1例肿瘤基底浸润广而中转开胸外,无1例因内镜操作原因而中转开胸的病例.术后随访3~32个月,良性病人均生存;恶性者中3例于术后2周至3个月死于其他疾病,其余11例目前生存,最长已达8个月.结论硬质气管镜结合纤维支气管镜治疗气管支气管病变安全、可靠,效果确实.

    气管肿瘤 气道阻塞 支气管镜检查 胸外科手术 电视辅助
  • 支架内置术治疗双侧多段支气管狭窄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TPCD 北大核心 1998年5期

    病人男,34岁.气管肿瘤行气管环切对端吻合术后,在外院放疗后不久出现双侧主支气管狭窄,行金属支架内置术,缓解时间不长再次胸闷、气急、伴窒息感.

    支架内置 术治疗 主支气管狭窄 吻合术后 气管肿瘤 放疗后 窒息 胸闷 金属 对端 病人
  • 镍-钛合金支架在胸外科临床应用指征探讨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CSTPCD CBST 2002年3期

    1995年至2001年,我们用镍-钛合金支架治疗病人21例,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21例中包括晚期食管癌无手术指征者8例,食管癌致食管支气管瘘3例,气管狭窄3例,长段气管肿瘤致气管狭窄1例,自体气管移植术后气管软化1例,食管化学灼伤性食管狭窄支架置入术后5例.

    合金支架 胸外科 气管狭窄 食管支气管瘘 晚期食管癌 现报道如下 支架置入 支架治疗 移植术后 手术指征 食管狭窄 气管肿瘤 气管软化 临床资料 化学灼伤 钛合金 自体 病人
  • 组织工程化气管的研究及应用现状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CSTPCD CSCD CBST 2009年4期

    气管肿瘤、气管狭窄等疾病可以通过气管切除改善症状或进行治疗,但切除长度受到限制.Grillo认为,成人能安全切除气管的最大长度是其气管长度的一半,对于儿童来说最大长度大约是其气管长度的三分之一,而具体范围还与年龄、生理状态、原发疾病及之前的处理方法有关[1].对于长段气管切除,需要应用气管替代物.

    组织工程化 气管切除 大长度 原发疾病 生理状态 切除长度 气管肿瘤 气管狭窄 改善症状 处理方法 替代物 全切除 治疗 限制 儿童 成人
  • Prolene线连续缝合气管支气管袖状成形32例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CSTPCD CBST 2001年4期

    自1992年5月至2000年4月,我们采用prolene线连续缝合行气管支气管袖状切除成形术32例,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32例中男26例,女6例.年龄23~70岁,平均55岁.其中气管肿瘤袖状切除、气管端端吻合术2例,右上肺隆凸袖状切除、右中间支气管与气管下端右壁左主支气管隆凸点吻合2例,上肺叶袖状切除主支气管与中间或下叶支气管端端吻合15例(右上肺8例、右中上肺2例、左上肺5例),下肺叶袖状切除、主支气管与上叶支气管端端吻合12例(左侧7例、右侧5例),左下肺背段袖状切除、左中间支气管端端吻合1例.

    连续缝合 气管支气管 袖状切除 端端吻合术 左主支气管 气管肿瘤 临床资料 下肺叶 左下肺 成形术 年龄 报告
  • 电视激光硬质气管镜的应用体会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CSTPCD CSCD CBST 2005年2期

    目的探讨电视激光硬质气管镜治疗大气道内良、恶性肿瘤及外压性恶性狭窄的方法和特点.方法 2002年9月至2004年11月,应用电视激光硬质气管镜为13例大气道肿瘤病人进行了15次手术治疗.窄蒂良性肿瘤完全镜下取出;宽蒂或延伸至管壁外者中转开胸手术切除;大气道恶性狭窄者采用放置支架,或用电刀、氩气刀或激光灼烧瘤体使之再通的姑息治疗;可切除的原发气管恶性肿瘤,硬质气管镜作为根治术前的准备.结果良性肿瘤5例次手术:4例镜下完整切除,1例中转开胸切除.恶性肿瘤8例10次手术:3例置入支架,2例姑息切除肿瘤恢复气道通畅,3例开胸完成根治切除吻合.无围术期死亡和严重并发症.结论硬质气管镜对大气道腔内窄蒂良性肿瘤的完整切除、恶性肿瘤所致大气道狭窄的姑息治疗及原发大气道肿瘤开胸治疗的术前准备有较高的临床价值,而且安全、可靠.

    支气管镜检查 气管肿瘤 激光 支架 电视辅助
  • 气管肿瘤手术中应用体外循环5例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CSTPCD CSCD CBST 2008年4期

    2001年5月至2007年7月间经严格筛选在体外循环下行气管及隆凸手术5例,现总结报道如下.资料和方法本组5例中男3例,女2例;年龄35-65岁,平均48岁.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喘鸣.均行螺旋CT检查,3例尚行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检查.单纯气管肿瘤3例,侵犯气管隆凸部肿瘤2例.单纯气管肿瘤者,因管腔过于狭窄,置麻醉气管插管可能造成窒息;2例隆凸部肿瘤,除插管亦有窒息的危险,还因手术操作较为复杂,术中常规通气可能不能满足机体需要,为确保安全性,亦同样给予体外转流.

    气管肿瘤 手术中应用 纤维支气管镜 窒息 体外转流 体外循环 手术操作 气管插管 检查 机体需要 常规通气 纤支镜 安全性 资料 危险 筛选 侵犯 年龄 麻醉 螺旋
  • 喉罩通气下经支气管镜钬激光治疗气道肿瘤的临床观察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STPCD CA 2008年22期

    为了探讨在喉罩通气下经支气管镜钬激光治疗晚期气道肿瘤的疗效、安全性和可行性,用异丙酚、瑞芬太尼和氯化琥珀胆碱行静脉全身麻醉下喉罩通气经支气管镜钬激光治疗10例气道肿瘤患者,采用美国科以人公司生产的脉冲式钬激光石英光导纤维,功率控制在8~12 W,脉冲频率10~20 Hz,总能量控制在10~40 J,距离靶位0.5~1 cm处照射治疗,每次照射3~10 s,以分次照射、多次钳取坏死物交替进行.10例患者经支气管镜下16次钬激光治疗后,完全有效6例,部分有效4例,有效率100%.初步研究结果提示,喉罩通气下经支气管镜钬激光治疗气道肿瘤安全、可行,治疗效果明显,为临床治疗气道梗阻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手段.

    喉面罩 钬/治疗应用 支气管镜 气管肿瘤
查看更多
爱学术网-期刊论文服务平台 2014-2022 爱学术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4-2022 爱学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苏ICP备2020050931号 版权所有:南京传视绛文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