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捂秋冻”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养生方法.“秋冻”不是提·倡冻得瑟瑟发抖,应以“略感凉意,但不觉寒冷”为原则.要想“冻”出健康,这里还大有学问.三秋“冻”不同初秋暑热未消,气温仍高,冻冻无妨,无须急忙加衣.仲秋气温开始下降,虽凉却不甚寒,此时是“秋冻”的最佳时机,尤其是青壮年,穿衣要有所控制,有意识地让机体“冻一冻”,以免身热汗出,伤阴耗气.晚秋气候变化较大,早晚温差增加,特别是秋冬交接·之时,常有强冷空气侵袭,以致气温骤降,此时若再一味强求“秋冻”,就会适得其反.
小雪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个节气,一般在每年的11月22日或23日.进入小雪以后,我国很多地区西北风开始成为常客,气温下降逐渐降到0℃以下,但还未过于寒冷.这个时候寒潮和强冷空气活动比较频繁,我国的黄河中下游地区平均初雪期基本与小雪节气一致,虽开始降雪,但雪量不大,故称小雪.
因为较强冷空气侵袭,气温骤降后医院里心脑血管内科、呼吸内科、儿科都挤满了前来看病的病人.
"游子春衫已试单,桃花飞尽野梅酸.怪来一夜蛙声歇,又作东风十日寒."宋代吴涛的这首舂景诗,具体而又生动地展示了暮春时节的天气和物候现象.用现在的气象术语阐释,就是在可着单衣的春夏之交,随着北方强冷空气的入侵,气温骤然降低,难以回升,从而出现较长时间的寒冷天气(一般还伴有阴雨).
1232年汴京大疫是中国疫病史上的严重事件,在50多天中,死亡90余万人.推断这场瘟疫为肺鼠疫大流行,病原菌由围攻汴京的蒙古军队携带.由于鼠疫在军营流行,汴京郊野因此受到疫菌污染.解围之后,鼠疫杆菌被出城采集给养的军民不慎染归,并逐渐在人群中传播.疫菌从汴京郊外侵染城内的这个过程,大致发生在该年5月5日-6月1日的27天间.此后,肺鼠疫在汴京爆发流行,又与突发小概率天气事件有关.6月1日遭遇罕见强冷空气袭击,为触发肺鼠疫大流行的动力因子.故当时对于病因的认识,普遍皆以"伤寒"所致.而当今面临全球气候变化,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繁发生,重视中医学和中国历史文献大量有关疫病气象记录的发掘研究,具有现实意义的理论与应用价值.
冬季气候寒冷,空气湿度小,且多风雪天气,由于面部五官裸露在外,与这种不良天气直接接触的机会最多,所以容易罹患多种疾病,应注意加强预防.青光眼青光眼是以眼内压力升高、视乳头血流灌注不良、合并视功能障碍的一种常见致盲眼病.此病分先天性、原发性和继发性三种.除先天性外,后两种均以冬季发病率最高,尤其是在强冷空气过境后24 小时内最容易诱发.这是气温降幅过大,使植物神经调节功能发生紊乱而干扰了血压,造成眼压波动所致.特别是65 岁以上的老人,一旦发现眼部不适伴头痛头涨,反复出现视力模糊、虹视(看灯周围有彩圈)等症状时,就应及时去医院检查.
[气候特点]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最后一个,大约在每年的1月20日左右.大寒,是天气寒冷到极点的意思.这时寒潮南下频繁,风大,低温,地面积雪不化,呈现出冰天雪地、天寒地冻的严寒景象.大寒节气寒潮和强冷空气通常带来的大风、降温天气,是我国冬季主要的灾害性天气.寒潮带来的雨雪和冰冻天气对交通运输危害不小,还可能诱发各种疾病.
冬季气候寒冷,空气湿度小,多风雪天气.面部五宫由于裸露在外,与这种不良天气接触的机会最多,容易罹患各种疾病,应特别加强预防.青光眼.青光眼是以眼内压力升高、视乳头血流灌注不良、合并视功能障碍的一种常见致盲眼病.此病分先天性、原发性和继发性三种.除先天性以外,以冬季发病率最高,尤其是在强冷空气过境后24小时内最容易诱发.
在寒冷的季节,大约每隔5到7天,就要受到一次冷空气的影响.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当强冷空气或寒潮袭来时,脑溢血病人死亡率明显增加.生物气象学家曾对128例脑溢血的病例进行研究,发现当天受冷空气影响的有116例,占91%.
(一)2008年12月6日,这是一个刻骨铭心的日子.强冷空气南下,寒风刺骨.在这本该缩脖子暖被窝的日子,羽飞却成了倒霉蛋.咳嗽不停,不得不上医院.当医生告诉他肺部听到湿哕音的时候,他的心就咯噔了一下.虽然他不明白湿啰音是什么玩意,但肯定不是好事情.在胸片确诊他患了气管炎的时候,他的拳头握得咯咯响,恨不得冲回去把刘海揍一顿,无奈他一激动就一阵咳嗽,连腰都挺不直了.
温差大,降雨多谷雨节气后,寒潮天气基本结束.这时,除青藏高原和黑龙江最北部温度较低外,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平均气温均在12℃以上.由于谷雨时节正处于由春到夏的过渡阶段,雨水、大风天气常交替出现,故谷雨时节也是一年中温差最大的时期,时而出现较高温度,时而又会有强冷空气南下.从谷雨起,各地的降雨量开始明显增多,空气湿度逐渐增大,过于潮湿的空气会让人产生不适感.此外,由于天气转暖,人们的户外活动增加,也易发生过敏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