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炎是静脉输液最常见的并发症,由于新生儿血管细小,血管不充盈,维持液量多等原因,使新生儿发生静脉炎比较多的,自我院2011年以来,采用如下方法处理后,取得较好疗效.1 静脉炎判断标准根据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2003年版《输液治疗护理实践标准》将静脉炎分为四级:0级,没有症状;1级,输液部位发红,有或不伴疼痛;2级,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或水肿;3级,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或水肿,条索状物形成,触摸到条索状静脉;4级,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或水肿,条索样物形成,可触摸到条索状的静脉>2.5cm,有脓液渗出.
静脉输液是临床上广泛应用的一种治疗方法.在输液中由于某些药物对血管具有较强的刺激性,或因患者长期输液致血管发生炎症反应等因素,导致输液部位产生不同程度的疼痛,常需减慢输液速度,延长输液时间,甚至有少数患者因不能忍受疼痛而拒绝输液治疗,以致影响治疗效果.
静脉输液是临床最常用的护理技术操作项目之一,在临床工作中发现静脉输注某些药物(如10%氧化钾、复方氨基酸、某些抗生素及抗肿瘤等药物),或输注液温度低,或输注速度过快,药物浓度过高时,会使病人感到输液部位疼痛,并产生不良情绍,甚至对输液操作产生恐惧,情况严重时病人不能顺利完成输液,影响治疗效果.为了缓解静脉输液疼痛,使病人感到舒适,我科采用了热疗法,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我社区服务人群中大部分是外来民工,他们低血钾发病率较高,大多是急性发病,病程发展快且较重,如不能及时给予纠正低血钾,可致恶性心律失常、呼吸衰竭而危及患者生命.低血钾患者补钟常规都是采用口服、灌肠及静脉补充钾,但这些方法有存在缺陷.口服补钾刺激较大,患者常出现胃肠道反应而使补钾失败,静脉补钾受药物浓度的严格限制,不能超过0.3%,浓度高不仅危险而易致患者输液部位疼痛和出现静脉炎,浓度低需增加补液量而加重心衰、肺水肿;经肠道补钾需灌肠技术,部分患者可因便意排出药液致补钾失败.作为医生给患者选择有效、安全的补钾方法很重要.受机械通气气道给药的启发,在临床上应用超声雾化吸入补钾是治疗低钾患者另一途径.特别是对于重度低血钾的患者易并发早期呼吸肌麻痹,诱发恶性心律失常而危及生命,经气道吸入能及时缓解呼吸肌麻痹,防止心律失常.现把我社区低血钾患者应用超声雾化吸入补钾临床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静脉留置针在临床上应用十分广泛,逐渐取代了头皮针输液。静脉留置针输液最常见的并发症是静脉炎。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 INS)最新静脉炎的分级标准,即:0级:没有症状;1级:输液部位发红伴有或不伴有疼痛;2级: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或)水肿;3级:除疼痛伴有发红和(或)水肿,条索状物形成,可触摸到条索状的静脉;4级:除疼痛伴有发红和(或)水肿,可触及的静脉条索状物长度>2.5cm,有脓液流出。回顾我科2014年8月~2015年1月静脉留置针442例,其中并发静脉炎79例,发生率为17.87%。现就其相关问题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我科于2012收治1例直肠癌化疗的患者,给予奥沙利铂静脉化疗后,出现严重静脉炎,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INS)分级,0级:没有症状;Ⅰ级:输液部位发红,有或不伴疼痛;Ⅱ级: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或水肿;Ⅲ级: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或水肿,静脉有条索状改变,可触摸到硬结;Ⅳ级: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或水肿,可触摸到条索状的静脉>1英寸,有浓液渗出。根据分级评为Ⅲ级,经及时治疗后好转,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