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微创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4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跟骨骨折患者102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1例.试验组给予微创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给予传统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术前、术后1周和1年的跟骨高度和宽度、Bohler角、Gissane角,术后1年的足部功能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相较于术前,两组术后1周和1年的跟骨高度和宽度、Bohler角、Gissane角均明显改善(P<0.05),其中试验组恢复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1年的足部功能优良率稍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和微创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相当,其中微创固定术并发症更少,临床治疗中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手术方式.
目的 比较胫骨Pilon骨折患者应用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术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80例胫骨Pilon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的方式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应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试验组应用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术后试验组踝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活动情况下疼痛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开始康复锻炼时间、住院时间、X线检查显示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胫骨Pilon骨折患者应用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可促进患者恢复,降低远期并发症发生风险.
目的 总结并归纳微创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创伤性尺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98例创伤性尺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微创钢板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各项围手术期指标、临床疗效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在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后恢复时间、临床疗效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探究对比价值.结论 对创伤性尺骨骨折应用微创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的效果较好,在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及术后恢复时间等方面均优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性高,可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目的:探讨经尺骨鹰嘴骨折的肘关节脱位患者运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的疗效.方法:收治经尺骨鹰嘴骨折的肘关节脱位患者50例,随机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参照组采用单纯张力带固定治疗,研究组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优良率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经尺骨鹰嘴骨折的肘关节脱位患者运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疗效显著.
目的:探讨自拟骨愈康复灵汤、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联合应用于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治疗价值.方法:收治桡骨远端骨折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给予自拟骨愈康复灵汤联合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功能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骨愈康复灵汤、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联合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
目的:对微创钢板内固定治疗创伤性尺骨骨折的临床疗效进行研究与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1月 ~2017年1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创伤性尺骨骨折患者150例,将其分为切开组与微创组两组,每组患者各75例.切开组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微创组采用微创钢板内固定术治疗.两组患者完成治疗后,对其进行为期3个月的随访.对比两组患者在术后并发症、骨折愈合率两方面的差异.结果:微创组与切开组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率分为组97.33% 和86.67%,微创组高于切开组(P<0.05),微创组与切开组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67% 和22.67%,微创组低于切开组(P<0.05).结论:为创伤性尺骨骨折患者提供微创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能够有效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骨折愈合率.
目的:对经尺骨鹰嘴骨折的肘关节脱位患者应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并观察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尺骨鹰嘴骨折的肘关节脱位患者4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选取时间段为2015年1月~2017年1月,采用回顾性分析法,根据患者采用的治疗方式分成对照组(n=20)和观察组(n=20).两组患者均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区别是对照组采用克氏针张力带进行内固定,观察组采用钢板进行内固定术,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优良率为90.00%,对照组治疗优良率为65.00%,观察组相比对照组治疗效果优势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85.26±6.47)min,平均术中出血量为(106.35±8.22)mL,手术时间和出血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经尺骨鹰嘴骨折的肘关节脱位患者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进行治疗,临床治疗效果确切,且术后并发症少,应作为首选治疗方式之一在临床广泛推广.
目的:研究骨愈康复灵汤联合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172例桡骨远端骨折病患,以数字法随机分成观察组(86例)和对照组(86例).观察组采用骨愈康复灵汤联合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对患者进行治疗,而对照组仅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疗效为优者占比82.6%,优良率为98.8%,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9.8%、90.7%;观察组的术后功能无论是背伸桡偏还是旋前等方面角度都明显大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骨愈康复灵汤联合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疗效高,值得推广.
目的:探究在跟骨骨折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后应用强化护理干预的临床护理效果及对早期康复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采用抽签分组方式对我院在2014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66例跟骨骨折患者进行分组研究,即对照组和观察组,每33例患者为1个护理小组,将常规护理应用于对照组患者护理中,而在此基础上将强化护理应用于观察组患者护理中,经过不同的护理将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足部优良率明显较高,Maryland平均分数明显较高,护理满意度明显较高,各项差异对比均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结论:在跟骨骨折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后应用强化护理干预具有明显的护理效果,在临床护理中值得应用推广.
目的:观察与探究跟骨骨折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后患者早期康复的依从性及相应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3年11月~2016年11月期间于本院就诊及行跟骨骨折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各有30例患者,对2组患者均进行跟骨骨折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并对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对观察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加术后早期康复护理,对比并分析2组患者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优良率96.67%,与对照组患者80.00%相对比,组间差异比较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的依从率93.33%,与对照组患者66.67%相对比,组间差异比较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6.67%,与对照组患者70.00%相对比,组间差异比较明显(p<0.05).结论:对跟骨骨折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患者实施术后早期康复护理的效果比较好,有助于提高其治疗效果和依从性,并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目的 探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与微创复位内固定术在跟骨骨折治疗中的效果,并加以研究比较.方法 选取2007年3月至2009年1月于本院进行手术治疗的69例跟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组(对照组)34例和微创复位内固定术组35例(观察组),经手术治疗后,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满意率等进行研究比较,后将结果加以研究比较.结果 经比较发现,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患者满意率也明显较高,P<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在跟骨骨折的治疗中,采用微创复位内固定术进行治疗,效果佳,患者满意率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目的 研究微创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创伤性尺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是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期间从本院骨外科接收并治疗的创伤性尺骨骨折患者中随机性抽取的86例.常规组患者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治疗组患者行微创钢板内固定术治疗.之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术后临床指标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02%,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治疗组患者经过治疗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4.65%,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 微创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创伤性尺骨骨折,相比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而言,加快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性高,可推广应用.
目的 分析、探讨微创复位内固定术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内收治的55例跟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6例采用微创复位内固定术组治疗,其余29例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分别比较2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微创组疗效优良率96.15%,切开复位组疗效优良率89.66%.微创组明显优于切开固定组.结论 微创复位内固定治疗切口小,软组织损伤和术后并发症较少;切口钢板内固定较为牢靠,可应用于关节面粉碎严重的跟骨骨折.
目的 探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及其预后的影响因素. 方法 选取本院2010年10月~2013年12月诊治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216例,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108例患者采用手法整复夹板外固定治疗为对照组,108例患者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为观察组,随访3个月,行影像学评分和腕关节功能评定,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分析观察组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 结果 随访3个月时,两组患者患侧关节活动度(背伸、掌屈、尺偏、桡偏、旋前、旋后)均显著增加,且观察组患者患侧关节活动度(背伸、掌屈、尺偏、桡偏、旋前、旋后)均明显大于对照组. 观察组患者影像学评分、影像学评分优良率、腕关节功能评分、腕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与影像学评分关系密切的因素有年龄、AO分型、合并同侧其他骨折. 与腕关节功能评分关系密切的因素有年龄、AO分型、合并同侧其他骨折、术后开始锻炼时间. 结论 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有效方法,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腕关节功能. 年龄、AO分型、合并同侧其他骨折均是影像学评分的影响因素.年龄、AO分型、合并同侧其他骨折、术后开始锻炼时间均是腕关节功能评分的影响因素.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及其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桡骨远端骨折患者21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108例患者采用手法整复夹板外固定治疗为对照组,108例患者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为观察组,随访3个月,行影像学评分和腕关节功能评定。结果观察组影像学评分高于对照组,腕关节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P <0.05)。影响因素有年龄、AO 分型、合并同侧其他骨折、术后开始锻炼时间。结论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有效方法。年龄、AO 分型、合并同侧其他骨折、术后开始锻炼时间均是影响因素。
目的:探讨对跟骨骨折患者分别选择经皮撬拨复位克氏针固定术以及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加以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07月-2017年01月收治的106例跟骨骨折患者作为实验对象;选择抽签法分组;临床探讨骨折手术方式期间,对照组(53例):采用经皮撬拨复位克氏针固定术进行治疗;观察组(53例):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进行治疗;最终就两组跟骨骨折患者手术优良率、Gissane角、跟骨宽度、Bohler角、跟骨高度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展开对比.结果:同对照组跟骨骨折患者手术优良率(79.25%)对比,观察组(98.11%)获得明显提升(P<0.05);同对照组跟骨骨折患者Gissane角、跟骨宽度、Bohler角以及跟骨高度对比,观察组获得明显改善(P<0.05);同对照组跟骨骨折患者并发症发生率(0.00%)对比,观察组(15.09%)呈现出明显提升(P<0.05).结论:对于跟骨骨折患者临床选择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同经皮撬拨复位克氏针固定术进行比较,于提高手术优良率、改善Gissane角、跟骨宽度、Bohler角以及跟骨高度方面获得明显效果,但是表现出相对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对此通过采取措施将并发症有效减少,此种术式表现出的应用可行性显著.
目的:进一步探讨微创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1年6月~2012年6月收治的70例跟骨骨折患者,按照抽签方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5例采用微创钢板内固定术,对照组35例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的优良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Bohler角、Gissane角均得到改善,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跟骨骨折患者采用微创钢板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目的:对比分析用经皮微创内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和传统的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胫骨下段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收治的30例胫骨下段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将这3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15例患者.我院对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对观察组患者采用经皮微创内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术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的时间、治疗的效果和发生术后并发症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其治疗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与采用传统的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相比,为胫骨下段骨折患者采用经皮微创内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可有效地缩短其手术的时间、提高其治疗的效果、降低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因此,临床上应将经皮微创内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术作为治疗胫骨下段骨折的首选方式.
目的:观察用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四肢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台安县中医院在2014年2月至2016年8月期间收治的64例四肢骨折患者按抽签的方式分为骨折1组和骨折2组,每组各有32例患者.用传统的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对骨折2组患者进行治疗,用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对骨折1组患者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的优良率、手术持续的时间、术后恢复的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骨折1组患者治疗的优良率(93.75%)明显高于骨折2组患者治疗的优良率(7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1组患者手术持续的时间和术后恢复的时间均明显短于骨折2组患者,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骨折2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四肢骨折可显著提高患者治疗的效果,缩短其手术持续的时间和术后恢复的时间,降低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目的:探讨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锁骨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4例锁骨粉碎性骨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按照手术方法的不同,将这64例患者分为钢板组(32例)和克氏针组(32例).对钢板组患者使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对克氏针组患者使用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术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的相关指标及其治疗的优良率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与克氏针组患者相比,钢板组患者住院的时间更短,其治疗的优良率更高,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锁骨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地促进患者骨折锁骨的愈合,降低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目的:探讨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78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7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9)和试验组(n=39).为试验组的39例患者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进行治疗,为对照组的39例患者采用石膏外固定术进行治疗,然后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桡骨掌倾角、桡骨尺偏角和桡骨轴向缩短的长度.结果:试验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为92.31%,其桡骨掌倾角平均为(11.36±3.69)°,其桡骨尺偏角平均为(23.67±2.34)°,其桡骨轴向缩短的长度平均为(2.26±0.93)mm.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为85.05%,其桡骨掌倾角平均为(8.13±1.87)°,其桡骨尺偏角平均为(18.72±2.91)°,其桡骨轴向缩短的长度平均为(3.31±0.47)mm.试验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其桡骨掌倾角和桡骨尺偏角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桡骨轴向缩短的长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用石膏外固定术相比,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更好.
目的:观察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2年1月至2017年6月期间江苏省泗洪县分金亭医院收治的63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在两组患者入院后,用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术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腕关节功能恢复的情况.结果:在接受治疗前,两组患者腕关节的背伸角、掌屈角、尺偏角及桡偏角、其桡骨高度、桡骨尺倾角及桡骨掌倾角相比,P>0.05.在接受治疗后,两组患者腕关节的背伸角、掌屈角、尺偏角及桡偏角均大于接受治疗前,其桡骨高度、桡骨尺倾角及桡骨掌倾角大于接受治疗前,而且观察组患者腕关节的背伸角、掌屈角、尺偏角及桡偏角均大于对照组患者,其桡骨高度、桡骨尺倾角及桡骨掌倾角大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对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可显著改善其腕关节的功能.
目的:比较用闭合复位外固定支架固定术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方法:将近年来沭阳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分为外固定组(n=40)和内固定组(n=40).采用闭合复位外固定支架固定术对外固定组患者进行治疗,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对内固定组患者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桡骨掌倾角、桡骨尺偏角、桡骨茎突至尺骨茎突的距离、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其腕关节功能的优良率.结果:经治疗,内固定组患者的桡骨掌倾角、桡骨尺偏角及其桡骨茎突至尺骨茎突的距离均大于外固定组患者,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外固定组患者,其腕关节功能的优良率高于外固定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相较于对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进行闭合复位外固定支架固定术,对其进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的效果更好,能更有效地改善患者腕关节的功能,降低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目的:探讨用撬拨复位内固定术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跟骨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4年2月~2015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0例跟骨粉碎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将这7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35例患者.为对照组患者使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进行治疗,为观察组患者使用撬拨复位内固定术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其Bohler角(跟骨结节角)和Gissane 角(跟骨交叉角)的角度、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其生活质量的评分.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的Bohler角和Gissane 角的角度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用撬拨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跟骨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显著,可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其生活质量,促进其康复.此疗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目的:探讨用微创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创伤性尺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3年8月至2015年9月期间四川省彭州市中医医院收治的150例创伤性尺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微创组与切开组,每组各有75例患者.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对切开组患者进行治疗,用微创钢板内固定术对微创组患者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均进行3个月的随访,观察、对比其骨折的愈合率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微创组患者骨折的愈合率(97.33%)明显高于切开组患者骨折的愈合率(8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6.67%)明显低于切开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22.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微创钢板内固定术对创伤性尺骨骨折患者进行治疗可显著提高其骨折的愈合率,降低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目的:探究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联合补肾活血汤对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对近年来江苏省阜宁县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30例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将这3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联合补肾活血汤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住院的时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术后不同时间点(术后3周、5周和7周)其骨折愈合质量的评分及术后3个月其腕关节功能的优良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住院的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术后3周、5周及7周,观察组患者骨折愈合质量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腕关节功能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联合补肾活血汤对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显著,能有效地缩短其术后住院的时间,减少其术后的并发症,提高其骨折愈合的质量,改善其腕关节的功能.
目的:对比分析经皮撬拨复位克氏针固定术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2011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90例跟骨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和影像学检查资料,将9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经皮撬拨复位克氏针组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组,每组45例。两组患者分别行经皮撬拨复位克氏针固定术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在术前、术后1周、1年行X线检查,测量跟骨高度和宽度、Gissane角、Bohler角,观察两组患者的骨折部位恢复情况以及有无术后并发症。结果:术后1周、1年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的跟骨高度和宽度、Gissane角、Bohler角均明显增加,跟骨宽度明显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组较经皮撬拨复位克氏针的变化幅度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组在术后1年的Bohler角、Gissane角、跟骨高度和跟骨宽度与术后一周相比变化不明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组的足部功能评分优良率明显高于经皮撬拨复位克氏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其并发症的发生几率要高于经皮撬拨复位克氏针组(11.1% vs 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在恢复患者跟骨骨折部位的Bohler角、Gissane角、跟骨高度和宽度方面与经皮撬拨复位克氏针固定术相比具有更加明显的治疗优势,因此,在有效避免并发症的条件下,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应当作为治疗跟骨骨折患者的首选治疗方式。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术治疗AO-C3型 Pilon 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52例 AO-C3型 Pilon骨折患者按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微创经皮钢板固定术治疗组(观察组)和传统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组(对照组),对两种术式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率、踝关节功能及术后早期并发症情况进行统计学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踝关节功能评分及踝关节功能优良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早期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创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术的临床效果满意,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发生少,骨折愈合时间短,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可作为治疗AO-C3型Pilon骨折的理想术式。
目的:探究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的基础上给予自拟汤剂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7年6月于我院骨科接受治疗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7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纯手术组和联合组,每组38例.单纯手术组患者给予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联合组在单纯手术组的基础上运用自拟骨愈康复灵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差异.结果:单纯手术组优19例(50.00%)、良11例(28.95%)、优良率为78.95%,联合组优27例(71.05%)、良9例(23.68%)、优良率为94.7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患者的旋前、旋后、桡偏、尺偏、背伸、掌屈等关节功能恢复评分均明显高于单纯手术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骨愈康复灵汤联合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可明显提高关节功能.
目的:对比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术(MIPPO)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ORIF)治疗胫骨PILON骨折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胫骨PILON骨折患者115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n=57)及观察组(n=58),对照组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行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统计对比两组手术情况及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72%,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5.79%,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对比,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胫骨PILON骨折能缩短手术时间,降低创伤,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