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激素源性脱发是由雄性激素引起,为进行性的头发密度减少,其包括男性型脱发及女性弥漫性脱发,曾被强调与皮脂溢出有关.Hamilton和Kuster研究分别证实了雄激素源性脱发是一种雄性激素依赖的多基因遗传性脱发,为治疗男性脱发提供了依据.针对DHT的增高、受体的存在,应用5α还原酶的抑制剂、毛发移植取得了一定的效果.通过本文的阐述,与大家共同探讨.
雄激素源性脱发(androgenetic alopecia,AGA)是影响男性和女性最常见的脱发形式,虽然目前已有数种可用的治疗选择,但人们还是在不断寻找一些更有效的治疗手段.浓缩生长因子(concentration growth factor,CGF)作为一种新型血小板制品已经成功应用在诸如骨科、口腔科、颌面外科、整形外科、皮肤科等众多领域,CGF可增强血管生成、细胞外基质重塑以及促进细胞的增殖和分化.CGF含有多种高浓度生长因子以及CD34阳性细胞群,其中的主要成分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latelet 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T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VEGF)、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IGF)和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能有效刺激毛囊细胞生长、改善头皮微环境及头皮血供.尽管有可能成为治疗脱发的有效手段,但国内外关于CGF应用于脱发治疗的临床案例及疗效鲜有报道,也没有关于CGF对毛囊作用机制的评论文章.本文的目的在于介绍CGF及其在促进毛发生长中的有效作用机制,为患者的抗脱发治疗提供一种新的手段和方式.
人到中年就容易出现脱发的现象,男性朋友想要预防脱发和秃顶应该怎么办呢?其实,通过饮食就可以有效预防脱发的可能性哦.今天,就来一起看看中年男人防脱发吃什么好吧.中年男人防脱发吃什么多食芹菜、香菜和西兰花.临床上,专家经常推荐患者要多吃芹菜、香菜和西兰花,因为这三种食物都有抗雄性激素的作用,可以帮助预防“谢顶”.专家称,“谢顶”在医学上称之为雄激素源性脱发,是成年男性中最常见的一种脱发现象,多由雄激素分泌较多和遗传因素综合作用导致.
雄激素源性脱发( AGA ),以往称脂溢性脱发,是一种具有遗传因素参与的,且依赖雄激素作用的特征性脱发,表现为头部额颞区渐进性发密度减少致形成“高额”,脱发渐向顶部延伸。中医称之为“蛀发癣”(清《外科证治全书》)。现将近年来中医药外治该病及实验研究现状的进展综述如下。
通过收集国内近年来中医治疗雄激素源性脱发的研究文献,从中医理论的角度对雄激素源性脱发的病因病机、临床治疗、实验室研究方面进行归纳,旨在明确中医药治疗雄激素源性脱发的有效方法和药物。
目的 观察生发酊联合当归苦参丸治疗雄激素源性脱发的疗效、安全性及患者满意度.方法 将125例患者随机分为生发酊组(A组)62例和生发酊联合当归苦参丸组(B组)63例.A组外用生发酊,每日2次,用药后局部按摩10 min.B组在A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当归苦参丸,每日2次,每次6 g.观察两组患者的秃发区治疗前后毛发的数量、伴随症状的改善程度与不良反应情况,治疗12个月后根据毛发再生数量判断疗效,根据综合评分的改善程度评价满意度,根据不良事件发生率评判安全性.结果 治疗6个月后,B组疗效与A组比较,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个月后,B组疗效和患者满意度均高于A组(P<0.05);B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A组(P<0.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生发酊联合当归苦参丸是治疗雄激素源性脱发有效、安全的方法.
激素源性脱发[1]又称"男性型脱发"或"早秃"[2],曾称为"脂溢性脱发"[3].中医称之为"发蛀脱发"、"蛀发癣",临床上男女均可发病,但以20-30岁的男性较为多见.该病多表现为头发油腻、多屑、有明显瘙痒感,额颞区及顶部渐进性脱发,继而形成高额,而枕区较少受累.此病是皮肤科的常见病,也是难治性疾病之一,近几年来其发病有上升趋势.由于影响美观,常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精神压力和心理负担,因此对该病的研究逐渐受到关注.中医药治疗该病有多种方法,以下就近10年来相关报道,从辨证论治、单方验方、内外合治、单纯外治法、针灸疗法等方面对中医药治疗雄激素源性脱发进行分类综述.
脂溢性脱发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其发病的机制目前学界说法尚不统一,仍有待深入研究.使用中医理论针对脂溢性脱发进行治疗,有其独特优势.本文从中西医结合的角度,依据脂溢性脱发治疗临床中的实践经验,探究脂溢性脱发在中医学理论中的认识、治疗,以及其致病机理、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脂溢性脱发的发生与遗传、环境、心理、饮食习惯、代谢紊乱等因素具有明显相关性.
2003年5月-2006年5月,笔者应用祛脂生发胶囊联合蔓迪治疗雄激素源性脱发,获得理想效果,现报道如下.
目的 观察域发生发液及其联合1550nm非剥脱点阵铒玻璃激光治疗激素源性脱发的临床疗效.方法 每个AGA患者脱发区随机分为两侧,一侧给予1550nm非剥脱点阵激光及外用域发治疗,另一侧给予单纯域发治疗,每个患者接受10次激光治疗,间隔时间为2周,外用药每天早晚各1次,连续应用至激光治疗结束.应用毛发检测仪检测治疗前后毛发密度及粗度变化.结果 两种治疗方法均引起毛发密度显著增加(P<0.01).结论 域发生发液结合点阵激光治疗雄激素源性脱发有一定的临床疗效.
美容皮肤病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美的要求不断提高而日益体现它的重要性.由于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的深入研究,美容皮肤病学在几大传统难题如白癜风、黄褐斑、雄激素源性脱发、痤疮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新进展,现概述如下.
雄激素源性脱发足常见的毛发疾患,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表现为头顶、额部毛发进行性减少.目前普遍认为此病是一种雄激素依赖的多基凶遗传病,其具体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现在对雄激素代谢中的关键酶及雄激素受体的研究颇多.本文主要综述雄激素受体及雄激素代谢过程中关键酶的基因水平研究进展.
雄激素源性脱发病因复杂,受多因素影响.虽然治疗方法很多,但大多疗效不太满意.我们于2003年3月-2005年1月用5%米诺地尔(商品名:蔓迪)联合自制生发丸治疗本病,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目的 观察祛湿生发汤治疗湿热型雄激素源性脱发(androgenic alopecia,AGA)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4例湿热型AGA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8例予祛湿生发汤,1剂/d,对照组36例予非那雄胺片1mg,1次/d.治疗6个月后统计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6.79%,对照组为63.16%,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病情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后总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祛湿生发汤是治疗湿热型雄激素源性脱发的有效方剂,值得临床借鉴.
脂溢性脱发,又称雄激素源性脱发.主要表现为头皮油脂分泌较多,及继发于此的头发变细、稀疏,逐渐形成典型的"高额"及"深鬓"状发型.中医称本病为"发蛀".
脱发性疾病主要包括先天性脱发、斑秃及雄激素源性脱发三种疾病,大量研究表明其发生与遗传密切相关.近年来,随着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在脱发性疾病的发病机制上取得了大量的进展,综述了国外最新遗传学研究进展.
检测57例雄激素源性脱发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变化,其中男性患者(男性型脱发)35例,女性患者(女性弥漫性脱发)22例,并与健康体检者进行对照,结果显示:男性患者全血黏度、红细胞压积、全血高切相对指数等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全血黏度以高切变率增高为主;女性患者红细胞压积高于正常对照组.提示:雄激素源性脱发与血液流变学变化存在相关性,血液黏度增高、血瘀可能是本病发病机制之一;雄激素源性脱发患者存在红细胞变形能力下降.
目的:回溯性总结分析336例来自皮肤科门诊雄激素源性脱发(AGA)患者的相关因素,并分析其中口服非那雄胺患者的疗效、影响因素及不良反应.方法:收集336例完整男性AGA患者病历及采取电话随访方式回溯性总结分析,并对其中口服非那雄胺患者进行病程、脱发类型、发病年龄、疗程等可能影响疗效的Logist回归分析,并统计不良反应事件.结果:AGA的发生与遗传因素、精神神经因素密切相关;口服非那雄胺总体有效率为73%;Logist回归分析显示疗程与病程是影响治疗效果的2个因素.结论:AGA是一个多因素相关的疾病,从回访观察患者的自身评价得出:患者最早出现疗效一般在治疗3个月左右;持续口服非那雄胺时间越长效果越显著,越早治疗疗效越好,且安全性高.
5α-还原酶是雄激素代谢过程中的一种重要酶,此酶可将睾酮转化为活性更强的二氢睾酮,在体内广泛参与雄激素的代谢,发挥着重要的生理作用.该酶的缺陷可以导致局部组织或周身雄激素水平的异常,从而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如痤疮、雄激素源性脱发、多囊卵巢综合征、男性假两性畸形等.对该酶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的 探讨近50年中医治疗雄激素源性脱发(AGA)的用药特点.方法 通过收集整理1965年1月~2015年12月中医药公开发表治疗AGA的期刊文献,运用Excel软件创建脱发的用药数据库,从中研究这段时期中医治疗AGA的用药特点.结果 在用药频次上,常用的内服药物包括当归、何首乌、熟地、川芎等,常用的外用药物包括侧柏叶、红花、当归、何首乌等.在用药分类上,补虚药占第一位,清热药、活血化瘀药其次.在药性上,偏温热性的药占大多数,偏寒凉的药其次.在归经上,入五脏的占大部分,诸脏中以入肝经最多,诸腑中以入胃经最多.结论 近50年中医把补虚作为AGA的基本治法,在此基础上内治方再施以清泄内热、祛浊利湿、活血化瘀等治法,外治方辅以活血化瘀、辛散透邪、清热化湿等治法,注重内治与外治的结合,重视调养肝肾和脾胃,并兼顾AGA的心理,适当配以安神药的使用.
男性型脱发是一种常见的男性脱发性疾病之一,该疾病又称雄激素源性脱发,多发生于中老年男性.虽然患者无明显自觉症状,但因其影响美观而常常导致患者心理压力增大,生活品质下降,因此很多患者迫切要求治疗.男性型脱发的发病机制现在并未完全清楚,目前还没有较好的方法可以完全治愈该疾病,但早期发现并治疗可以缓解并防止病情加重.
目的 观察埋线结合艾灸治疗雄激素源性脱发的临床效果.方法 治疗前检测纳入研究的300例患者的血清睾酮(T)及雌二醇(E2)水平,并计算其比值.同时完善临床观察记录表.再根据治疗的先后顺序,按照随机数字表随机分入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给予非那雄胺口服.治疗组在双侧肾关穴、明黄穴及足三里穴埋线,并用温灸盒艾灸少腹部.治疗时间均为3个月,随访6个月.患者在治疗1,3,6个月后再次检测血清T、E2的水平,并计算其比值.结果 治疗1,3,6个月后2组患者T/E2比值气血两虚型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肝脾湿热型与肝肾阴虚型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治疗组中气血两虚型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其他2型则与对照组的治疗效果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埋线配合艾灸治疗气血两虚型雄激素源性脱发疗效确切,而对肝脾湿热型及肝肾阴虚型的雄激素源性脱发效果并不明显.
雄激素源性脱发又称脂溢性脱发,是临床常见的毛发疾病,属于中医学"发蛀脱发"、"蛀发癣"范畴.<内经>称之为"发堕"、"发落"等.临床上以20~30岁的男性较为多见.该病多表现为头发油腻、多屑、有明显瘙痒感,自额颞区开始,渐向顶部发展的渐进性脱发,枕区较少累及.现将近年来中医药治疗该病的进展情况综述如下.
目的:探讨富血小板血浆在雄激素源性脱发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18年1月人院治疗的雄激素源性脱发患者60例,根据治疗方案随机分为对照组(n =30例)和观察组(n=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外用药,观察组采用富血小板血浆治疗,两组患者治疗后12个月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脱发、瘙痒、油腻角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富集血小板血浆治疗后12个月疗效率为90.00%,高于对照组70.00%(x2=5.816,P=0.032):HE染色结果表明:观察组治疗后12个月后真皮层可见大量血管,并且深层存在较多生长期的毛囊,对照组真皮层可见少许血管,深层存在少许生长期的毛囊;免疫组织化学结果表明:Ki-67细胞增殖标记物在观察组头皮及毛囊组织中呈强—中等强度表达,多数定位于细胞质和浆膜中;而在对照组中Ki-67细胞增殖标记物水平相对较弱,且多表达于上皮细胞、浆细胞中;观察组治疗后12个月脱发(89.38±7.85)分、瘙痒(91.28 +3.41)分、油腻(88.75±7.89)分,均高于对照组脱发(81.21±7.42)分、瘙痒(83.41 +4.57)分、油腻(74.68±7.51)分(t=14.206、12.395、16.389,P=0.000).结论:富血小板血浆治疗雄激素源性脱发患者可提高临床疗效,改善症状,值得推广应用.
雄激素源性脱发(AGA)是皮肤科常见的慢性病,本病缠绵难愈,反复发作,患者对本病的治疗要求也较迫切严格.局部外治法治疗AGA可直达病所,较快发挥治疗作用,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就中西医局部外治法对AGA的治疗概况进行总结归纳,以期寻找更加优化、有效的治疗方案.
雄激素源性脱发是皮肤科临床常见病,严重影响患者外观及生活质量,近年来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受到皮肤科界的广泛关注.本病治疗方法颇多,现就近5年中医对该病的研究,在病因病机、治疗等方面作一概述.
雄激素源性脱发是临床上常见的皮肤科疾病之一,本病虽无不适,但影响美观,因此,许多患者积极求治.通过对吴淞主任多年来临床经验的总结与归纳,概括了本病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治法及方药,强调临床上治疗本病时需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标本内外兼顾.通过对吴淞主任治疗雄激素源性脱发的临床经验进行整理总结,为临床治疗本病时做到理清病因、准确辨证、合理选方用药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目的:观察祛脂防脱片治疗早期雄激素源性脱发(AGA)的临床疗效.方法:84例早期脱发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48例服祛脂防脱片,对照组36例服除脂生发片,治疗1个月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有效率分别为60.42%、22.22%,试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祛脂防脱片治疗早期雄激素源性脱发(AGA)临床效果好.
目的 探索应用自体微小及显微毛发移植治疗雄激素源性脱发的新技术.方法 选择头部生长有健康浓密毛发的头皮为供区,制备成微小及显微毛发移植物,植入脱发区域.结果 自2002年2月至2008年6月,用此方法治疗雄激素源性脱发患者共425例.移植的毛发均生长密集、发质良好,毛流自然,平均成活率达95%,外观满意.结论 自体微小及显微毛发移植物结合使用,可使移植区域毛发过渡自然,术后毛发生长密集.发质良好,是治疗雄激素源性脱发较好的手术方法.
雄激素源性脱发是临床常见的毛发疾病,以进行性的、缓慢的毛囊微小化为特征,其发生和发展与遗传易感性和内分泌因素的相互作用有关,发生率因人种的不同差异较大.现笔者根据相关文献,从病因、辨证论治、相关治疗等方面对雄激素源性脱发的治疗进展作一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