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强度聚焦超声肿瘤治疗系统(Highintensitv?focused ultra-souna,HIFU)又称海扶刀,是利用超声波的可视性、组织穿透性和聚焦性等,通过其加热效应、机械效应和空化效应从体外定位,直接破坏体内深部的肿瘤组织.
近年来,高强度聚焦超声( 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 , HIFU)在肿瘤治疗领域中的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它利用超声波的可视性、组织穿透性和聚焦性等物理特征,通过加热效应、机械效应和空化效应从体外定位,直接破坏体内深部的肿瘤组织,而对邻近正常组织的影响较小[1]。由于HIFU有别于现有治疗方式的种种优点,已经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成为人类进入21世纪之初最为引人注目的一项创新技术[2]。2011年4月至2012年7月间,我院对19例肝癌肝移植术后局部复发患者施行HIFU消融治疗,对其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了初步评价,现报道如下。
CT机的断层扫描有3种定位方法:第1种是外定位光标法,定位光在扫描场以外,位置确定后,将扫描床的位置恢复至零位,这时外定位光标所确定的位置就移动至扫描场中;第2种是扫描场中间的定位光标;第3种是在显示器中显示的定位像上,选取断层扫描位置的定位线光标.理论上讲,这3种定位方法,都应在扫描层厚切片的中间位置,并且重合.
经内镜为食管癌患者放置支架,可明显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在众多金属支架的厂家中,国产支架以价格低,易操作等优点,受到了人们的欢迎.但国产支架多用滑动型推送器,有时在放置时出现移位.1997年3~12月,笔者采用体外定位方法,经内镜共为13例晚期食管癌患者放置了金属支架,定位准确,效果明显,小结如下.
高血压、外伤等各类颅内出血是临床常见病,病情危急,大多需要手术治疗.应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出血是一项损伤轻微,操作简便、安全的方法,而准确的颅外定位便成为血肿穿刺成功的关健.现将我院自2003年以来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的60例各类血肿的CT定位方法、治疗效果及预后情况在此进行探讨.
自1971年Combers首次报道1例乙肝病毒(HBV)相关性膜性肾病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肾小球肾炎的关系引起了各国学者的普遍关注(1,2).我国是乙肝病毒感染的高发区,人群中乙型肝炎病毒携带率在15%左右.在HBV携带率高的国家,HBV-GN的发病率亦高,在南非HBV-GN占肾小球肾炎的20.3%,我国为16.6%~32%;HBV感染后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不同,病人表现为无症状带病毒状态、急性肝炎、慢性肝炎及重型肝炎,并可由HBV抗原及抗体形成的免疫复合物,或HBV肝细胞外定位复制引起肝外组织病变,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即是其中之一(1).
胃癌术中进行体内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的研究已有报道[1,2],但胃癌前哨淋巴结(SLN)的体外测图迄今未见报道.我们用专利蓝对19例外科切除的新鲜胃癌标本进行淋巴显像(LM),在体外定位和识别胃癌SLN,并对其作淋巴结微转移(LNMM)检测,以提高胃癌淋巴结病理分期的准确性,为胃癌患者的预后评估和制定术后辅助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