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化器在ICU使用频繁,用于减轻呼吸道粘膜充血、水肿,稀释痰液,有利于痰液排出,防止吸入性和坠积性肺炎的发生,是ICU不可缺少的设备之一.我科使用的是超声波雾化器,超声雾化器利用超声波对液体的强烈击碎作用,常温下使药液分解为非常细小的雾化颗粒,在气体中形成气溶胶,用于临床吸入治疗.
吸入式超微雾化器(以下简称超微雾化器),经过为期半年,在台湾医院呼吸治疗科的临床使用,得出以下结论:超微雾化器治疗效果比传统雾化器的雾化颗粒更细,可达2μm,深入肺部治疗(P H P 15%),明显提高雾化效果,让病患得到更好治疗,是吸入治疗最重要的首选治疗器械之一。
超微雾化器临床使用效果良好,能将药物深入肺部细支气管、肺泡,包含整个上、中下呼吸道,传统型手动、气动雾化器只能将药物送至口腔及胃部,仅少量药物可到达肺部。雾化器的使用是受到分子的性质、惯性或惰性所影响,也就是雾化分子高低张溶液的差别(高张溶液可诱发痰液,低张溶液可以深入肺部),理想的雾化器所产生的分子就是低张溶液,分子直径在1~3μm,水分子含量大于100 mg/L。超微雾化器所产生的颗粒分子精细(可达2μm)且稳定(平均可达4.8μm以下),水分子含量大,刺激性小,不易使阻塞之分泌物水肿、产生支气管痉挛等不适症状,且均匀给药不残留,与传统雾化器相比,更能增加肺部功能(如FEV1),达到最佳治疗状态。
采用氧气驱动雾化吸人的方法,利用高速氧流造成的负压直接将液滴撞击成微小颗粒,使药液雾化并推动雾化颗粒进入气道深部[1],从而达到解痉、平喘改善通气的目的.
高龄患者心肺功能差,肺储备降低,代偿能力差,在传统超声雾化过程中,由于吸人气的PaO2降低,而肺组织不能代偿,易致SpO2下降,从而诱发呼吸衰竭、心绞痛等不良反应[1].目前临床上大都改用面罩氧气驱动雾化吸人疗法.氧气驱动雾化吸人是以氧气作为驱动力,利用高速氧流造成的负压直接将液滴撞击成微小颗粒,使药液雾化并推动雾化颗粒进人气道深部,这种疗法能有效预防雾化过程中低氧血症的发生[2].
氧气雾化吸入是现代治疗急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主要辅助方法之一,所需设备简单,使用方便,同时高速氧可使雾化颗粒更小,更容易吸入气道,同时可纠正缺氧症状,对小儿尤其适用.现将氧气雾化吸入在小儿呼吸系统疾病中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