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一种 402A型超声雾化吸入器结构改进方法,使其能与呼吸机连接,并采用均匀设计方法对其与呼吸机连接后影响雾化吸入效果的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是潮气量、呼吸频率和雾化药液容量与雾化速率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其影响作用的大小依次分别为雾化药液容量、呼吸频率和潮气量.
吸入式超微雾化器(以下简称超微雾化器),经过为期半年,在台湾医院呼吸治疗科的临床使用,得出以下结论:超微雾化器治疗效果比传统雾化器的雾化颗粒更细,可达2μm,深入肺部治疗(P H P 15%),明显提高雾化效果,让病患得到更好治疗,是吸入治疗最重要的首选治疗器械之一。
超微雾化器临床使用效果良好,能将药物深入肺部细支气管、肺泡,包含整个上、中下呼吸道,传统型手动、气动雾化器只能将药物送至口腔及胃部,仅少量药物可到达肺部。雾化器的使用是受到分子的性质、惯性或惰性所影响,也就是雾化分子高低张溶液的差别(高张溶液可诱发痰液,低张溶液可以深入肺部),理想的雾化器所产生的分子就是低张溶液,分子直径在1~3μm,水分子含量大于100 mg/L。超微雾化器所产生的颗粒分子精细(可达2μm)且稳定(平均可达4.8μm以下),水分子含量大,刺激性小,不易使阻塞之分泌物水肿、产生支气管痉挛等不适症状,且均匀给药不残留,与传统雾化器相比,更能增加肺部功能(如FEV1),达到最佳治疗状态。
目的 分析全面护理干预对于小儿雾化吸入治疗时患儿负性情绪的缓解程度及对雾化效果的影响.方法 方便选取该院在2015年10月-2017年6月收治的雾化吸入治疗的小儿哮喘患者104例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偶数奇数法的分组方式将其分为两组,每组中患儿均为52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全面护理干预,对两组患儿负性情绪改善情况、雾化治疗效果、治疗依从性、患儿家长护理满意度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 对照组患儿护理前SAS、SDS评分分别为(52.7±4.6)分、(50.5±3.5)分,护理后分别为(43.8±5.1)分、(41.4±4.5)分,护理前,两组患儿的SAS、SDS评分进行统计比较,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展开比较,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对照组84.6%显著低于研究组98.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的治疗依从性96.2%及患儿家长的护理满意度94.2%与对照组80.8%、78.8%相比,研究组均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面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小儿雾化吸入治疗时患儿的负性情绪,提高雾化治疗效果和患儿治疗依从性、护理满意度,可作为理想护理方法在临床中推广普及.
氧驱动雾化是常用的治疗措施之一,氧驱动雾化器使用期间需要每天消毒,呼吸科、儿科、胸外科等科室需要雾化药物的患者达50%以上,氧驱动雾化器使用较多.氧驱动雾化器常规消毒方法是用500 mg/L含氯消毒液浸泡30 min后取出,用冷开水或灭菌注射用水冲洗后晾干,晾干时间需要24h,甚至更长,耽误患者治疗,影响雾化效果,为此,笔者在临床工作中探讨并应用了氧驱动雾化器消毒后快速干燥的方法,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氧气雾化吸入是目前较为先进的雾化吸入方法,具有使用方便、疗效快、治疗成本低、副反应小等优点.为了探讨湿化瓶中液量对雾化效果的影响,2004年1月-2005年1月尝试湿化瓶中放置不同剂量湿化液的雾化效果.现报告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