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1827年Bright就发现肾炎患者的尿液中存在管型,此后Bird(1854年)和Purdy(1900年)相继证实尿液沉渣检查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微量化学分析技术已被逐步应用于尿液分析中,国外患者的样本常被送至临床检验中心,而国内患者的样本检查大多由检验科独立完成,这样就导致临床与尿液沉渣分析的相对分离,加之临床医师很少亲自在显微镜下观察患者尿液沉渣的特征,致使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临床意义的研究在一个多世纪中并无实质性进展.当今,随着各种全自动尿液沉渣分析系统的应用,是否可以抛弃尿液沉渣显微镜分析、如何评价这些尿液沉渣自动分析系统的可靠性以及如何进行尿液沉渣分析的临床意义研究,已成为无法回避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