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国,C群脑膜炎奈瑟菌(简称脑膜炎球菌)结合疫苗自1999年11月以来已被常规用于婴儿免疫。然而,对于学龄前儿童而言,在初次免疫之后的应答以及该疫苗诱导的保护性抗体存在的时间及其……
乙型肝炎疫苗(HepB)预防急性和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高度有效。为减少儿童免疫注射次数而开发联合疫苗则成为儿童免疫接种的研究趋势。本文介绍了将HepB作为联合疫苗的一部分,按照不同免疫程序对婴儿进行免疫接种的研究现状及其评价。
我国是HBV感染高发区,育龄妇女HBV携带率高,在没有任何阻断措施下,HBsAg阳性孕妇所生婴儿40%~70%将成为HBsAg携带者;而HBsAg、HBeAg双阳性的孕妇,婴儿自然感染率可达90%[1].并且宫内感染与孕母HBV DNA正相关,当孕母HBV DNA≥108拷贝/mL时,宫内感染率>80%,而当HBV DNA<104拷贝/mL时,宫内感染低至6%以下[2].当前,HBV母婴阻断措施主要是婴儿出生后实施联合免疫[乙型肝炎疫苗(Vaccine)及高效价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 HBIG)].尽管联合免疫已经使我国人群中HBsAg阳性率下降了2.57%,然而主、被动免疫并不能完全阻断HBV母婴传播,尤其对HBV载量高的孕母.当孕母HBV DNA> 108拷贝/mL时,单用乙型肝炎疫苗婴儿免疫失败率为40%,即使和HBIG联用免疫失败率也达25%.
在我国及东南亚,母婴传播是HBV感染的主要途径,虽然母婴联合阻断的实施已使婴儿免疫失败率大大降低,但所谓获免疫成功的婴儿其HBVM也可有多种模式[1],除单项抗HBs(+)且滴度>100mIU/ml外,其它的模式也仍有隐性感染或再次感染HBV的可能.HBVac对乙型肝炎的预防作用早已得到证实,在成人乙型肝炎治疗中的作用也颇受关注,但对HBsAg阳性孕妇的婴儿阻断有效后再接种HBVac的研究和报道较少,朱启镕等[2]发现再接种一次HBVac即可使大多数婴儿的抗HBs滴度明显升高.我院自2002年1月始对获阻断有效的三种HBVM模式的婴儿予HBVac再接种治疗,取得一定疗效,报道如下.
坚持母乳喂养无可置疑,母乳是婴儿最天然的理想食品,对婴儿的健康生长发育有重要的作用.一个健康的母亲可提供足月儿正常生长到6个月所需要的营养素、能量和液体量.母乳营养丰富易消化吸收,蛋白质、脂肪、糖的比例适当,具有增进婴儿免疫力的作用.母亲自己喂哺,有利于促进母子感情,密切观察小儿变化,随时照顾护理,乳量随小儿生长而增加,温度及泌乳速度也较合宜,几乎为无菌食品,简便又十分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