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随着我国高校大学生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形势的发展,加强对毕业生的择业、就业指导教育和择业观教育显得日益重要.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就业市场经济化,就业难已成为不争的事实,解决就业问题成为学校、家庭、社会关注的焦点[1].近几年来,狠抓就业教育在高等院校变得越来越重要,高校将就业教育作为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培养学生适应社会需求,缓解就业压力的重要手段.然而高等院校在就业教育的过程中却存在过于追求就业教育的现实性和功利性,从而造成育人功能的缺失;就业教育模式单一,造成就业指导教育系统性、可接受性缺失;就业教育中专业教育缺失等现象.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普通高校若将就业教育作为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之一,还必须进一步完善和改革.
医学院校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是医学院校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主要论述社会认知职业理论(SCCT)及其核心"认知内核"所包含的自我效能、结果期待、个人目标对医学生职业选择方式的重要影响.首先,医学生职业兴趣与医学生的自我效能和结果期待密切相关,其次,医学生根据职业兴趣确定职业目标,以职业目标开展动态的职业选择行为,第三,医学生的个人能力、自我效能感、结果期待以及个人目标又作用于职业行为及工作绩效.本文从提高医学生的自我效能、引导医学生进行积极的自我探索,充分利用医学院校附属医院实习平台资源、丰富医学生职业规划教育,加强医学院校与政府、用人单位、专业机构等外部资源的整合,进而提升医学生的就业能力及职业素养,为医学院校就业指导教育提供新的思路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