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11月卫生部碘缺乏病专家咨询组成立尿碘测定方法的标准化工作小组,最终建立了与国际推荐方法相接轨的标准化尿碘测定方法"尿碘的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测定方法"[1](国家行业标准),并于1996年开始广泛使用.按中国地方病防治研究中心要求,全国从第2次碘缺乏病监测时,统一使用标准化的尿碘检测方法测定尿碘,现将我省1997、1999年应用结果报告如下:
尿碘水平是监测及评价人群或个体碘营养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尤其随着国家碘缺乏病防治工作的进展而逐渐消除碘缺乏病以后,甲肿率作为监测及评价人群或个体碘营养指标的灵敏性和实用性可能会逐渐下降,而尿碘指标则会变得更加实用.为保证尿碘指标的准确性和可比性,我国研制了尿碘测定的标准方法.<尿碘的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测定方法>[1].作为待颁布的国家行业标准自1996年下半年起已经在全国广泛应用,特别在1997年度完成的全国碘缺乏病病情监测中已定为全国统一的尿碘测定方法[2].
随着国家对慢性病的重视,碘缺乏病和碘过量引起的疾病引起普遍关注,尿碘水平是评价及检测营养状况的最适指标[1].随着国家资金投入的大幅度增大,全国范围内各地市婴儿、孕妇、乳母、育龄妇女、儿童碘营养状况调查的样本数量大幅度增加[2-4].为快速、准确测定大批量样本,尿碘检测方法也不断地改进,由氯酸在115℃下消解,改为过硫酸铵在100℃下消解,也有用酶标仪进行比色的研究实验[5],但需要酶标仪;目前国内的标准方法为WS/T107-2006《尿中碘的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测定方法》,即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测定尿碘,需要控温消解仪,价格昂贵,且因孔间温度不均、残留液体积的差异而产生误差;改为水浴消解,不仅成本低廉,且同时可消解200多份样品,水温均匀,不会产生体积误差,效果更好;采用聚乙烯塑料管替代玻璃管,可有效避免因洗刷不净引起的污染.
碘是人体必需的元素.碘进入体内可随食物、饮水、食盐等途径摄取,其中90%由肾脏排出.尿碘可大致反应碘摄入量和血液中的含碘量,碘缺乏和碘过量都可导致一系列疾病.因此,探讨尿碘的分析方法对指导工业生产,为人群健康监护提供早期敏感指标有一定意义.实验室参照尿中碘的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测定方法(WS/T107-2006)对测定尿中碘进行了研究,总结了影响实验结果的几个方面因素,使实验更易于操作和控制减少测定误差,结果较为满意.
妊娠期碘缺乏可导致母亲和胎儿甲状腺激素合成减少,影响胎儿脑发育,导致智力
降低。尿碘是控制孕妇碘缺乏的生物化学标志物,对评估孕妇碘营养状况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尿碘测定的“过硫酸铵消化-砷铈催化分光光度”在世界各国普遍采用,大批量尿碘检测时非常简便易行,但对于临床样本尿碘检测就显得操作复杂烦琐,试剂用量大,分析时间长,有害物质排放较多。本项研究旨在建立一种简单、微量、快速和准确的尿碘定量测定方法,用于孕妇碘营养状况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