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卫生经济学方法对通江河道混凝土护坡综合治理灭螺防病的效益进行分析.证实通江河道混凝土护坡综合治理灭螺防病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十分显著.
目的评价通江河道混凝土护坡综合治理控制血吸虫病的效果.方法选择便民河句容段为实验区,采用混凝土护坡和综合治理控制血吸虫病.选择3个监测点,对主、支流河道螺情,人、畜血吸虫病情,河水感染性等情况进行监测;设对照区采用常规防治措施加以比较.结果实验区2003年主河道连续4年查不到钉螺,支河道有螺面积较治理前下降了72.62%,有螺框出现率下降了87.31%,钉螺感染率下降了100.00%;未检出血吸虫病人、病畜,河水感染性监测为阴性.对照区主河道钉螺面积2003年较1998年增加51.49%,有螺框出现率下降46.32%,钉螺感染率为0.27%;支河道有螺面积增加2.41%,有螺框出现率下降58.64%,钉螺感染率为0.29%,人血吸虫病患病率为0.30%;牛血吸虫病患病率为5.66%,河水哨鼠感染率为59.00%.结论通江河道混凝土护坡综合治理控制血吸虫病效果非常显著.
目的探讨混凝土护坡通江河道内钉螺迁移扩散规律,为制订钉螺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以苏南运河"河口至新丰铁路桥"河段为试区,开展整治前已灭螺点、混凝土护坡有螺情况、水中障碍物滞螺、水体钉螺、漂浮物携螺和船体携螺调查,将调查结果与整治前情况相比较.结果已灭螺点复查12处,2处查到钉螺,距河口分别为3.2 km和4.3 km;水中障碍物滞螺调查有螺框出现率为0,与整治前的87.0%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调查水体4 800 m3 ,捕获活钉螺1只,水体钉螺密度0.021只/m3,较整治前下降了98.5%;调查漂浮物260 kg,捕获活钉螺3只,漂浮物携螺量0.012只/kg,较整治前下降了95.4%.结论混凝土护坡通江河道汛期仍存在钉螺迁移扩散,以随水流及漂浮物扩散为主要形式,但强度明显减弱,波及范围明显缩小.
目的了解通江河道混凝土护坡工程的效果与效益,为决策治理通江河道地区的水患与病患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和专家测评的方法,调查通江河道地区近5年的血吸虫病病情和水患情况及损失以及血防、水利、农业等的投入,结合工程设计预算,对工程后的血防、水利、环境和交通等效果和效益进行综合分析;再用净现值分析法预测工程后1-30年的净效益.结果工程后相关地区的防洪标准提高了31.09年一遇,年投入防汛人员减少86.76%,年接触疫水人数减少51.61%,年预防服药人数减少58.37%,年河道减少灭螺药物污染64.29 t,护坡后5年和10年比不进行护坡减少病人1 703人和40 925人;工程的年均血防效益为435.61万元,水利效益为2 061.89万元;工程后第12年收回了全部投资费用,30年将产生净效益14 647万元.结论通江河道混凝土护坡是有利于抗灾防病、减少污染、改善环境的血防、水利、农业相结合的环保型、可持续性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