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合理增长是医院可持续发展的核心1.问题的提出可持续发展(Continue Development)首先是在能源环境经济系统提出的,主要针对能源的生产和消费及其结构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在能源的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破坏的问题.而转型时期医疗服务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医疗服务满足人民群众需求的社会目标的程度.因此,考核医疗服务产业可持续发展应关注其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只有符合广大人民群众需求的、合理的、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才能同时满足这两个效益,最大限度地实现医疗产业的社会目标.要实现医疗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要依靠科技,需要技术进步,寻找以内生技术进步为代表的医疗服务内生经济增长模式.在充分考虑到环境外在影响的前提下,其核心是医疗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可能性.实现医院可持续发展要依靠宏观政策调控与微观医院的经营管理战略的共同作用.
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医药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已经从改革初缺医少药、供不应求转化为严重供过于求的饱和经济状态.据不完全统计,1985年全国只有600余家制药厂,而1995年,因为各级政府认为办药厂有利可图,甚至有种传说"当县长,办药厂",加上中央政府缺乏宏观政策调控,全国药厂如雨后春笋,猛增到6000余家,形成了散、小、乱的低水平重复格局.目前,市场上流通的品种约有4000个.每个制药企业少则生产十几种,多则生产上百种产品,一个品种在全国有上百家企业生产是很普遍的现象,最多的甚至有数百家企业生产同一个品种,竞争相当激烈.2001年从占医药行业独立核算企业数1.48%的排名前60家企业看:实现销售收入699亿元,占医药工业的33.32%;实现利润总额80.3亿元,占全行业的45.63%.过度的竞争导致过剩,但是竞争也促进经济发展和创新.国家经贸委统计表明,全国医药经济总产值2001年达到2767亿元,与2000年比较,同比增长了18.5%,高于全国工业平均水平5.4%,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837亿元,同比增长13.9%,集体企业完成240亿元,同比增长16.5%,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完成551亿元,同比增长21.6%,民营企业完成151亿元,同比增长24.8%.综合全年医药工业经济总量,对我国全部工业的增长贡献率为3.9%,即拉动全国生产增长的贡献度为0.39%.盈亏相抵后,制药工业实现利润176亿元,销售利润率为8.39%.
实现医院可持续发展要依靠宏观政策调控与微观经营管理战略的共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