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装机在使用过程中最常见的故障就是真 (假 )源参考点故障。下面以国产威达 WD- HDR18型后装机为例,介绍一下真 (假 )源参考点故障的维修。 工作原理在治疗机储源铅罐放射源出口处有一个检测放射源是否在铅罐中 (安全位置 )的装置,叫参考光源。它是一个有机玻璃圆盘,中间穿有两个孔,真、假放射源分别从其中通过。在每个孔孔壁的两侧各装有一个发光二极管 (L1)和一个光敏三极管 (t)组成的光电耦合器。放射源在铅罐内时, t接收到来自 L1的发光,比较器输出+ 5V,发光二极管 L2发光,表示放射源在安全位置,同时这个信号经反向后输入计算机,在显示器上显示放射源在安全位置。反之,放射源从铅罐中出来穿过小孔,则 L1发出的光被钢丝挡住, t截止,比较器输出- 5V, L2截止熄灭表示放射源不在安全位置,同时计算机收到反向后的高电平,在显示器上显示放射源不在安全位置。
故障现象:开始冷源出线正常,热源至参考点附近时显示"参考点错误",重试出现"冷源回位失灵",射线报警器响.
医科达的MLC的光学系统主要是由四块反射镜、一个摄像机组、一个点光源、一个遮光器及四个固定反光参考点、40对叶片反光点组成,MLC叶片的到位则是由叶片上的反光点通过镜子传到摄像机实现的.
故障现象:假源检测通道正常后,出真源时,计算机显示真源参考点故障.
提出了一种有效的显微医学图像拼接方法,它通过在一张图中选取特征比较明显的区域作为基准图,然后在另一张图中利用图像相关性寻找匹配点,通过坐标变换把两张图拼接到一起.该方法是图像匹配在显微医学图像中的应用,解决了显微镜视野小、无法使人纵观全局的缺点,使其适应大目标图像数据测量和数据远程传输,从而达到远程会诊的要求;同时实现了基准图的自适应选取,匹配速度及结果达到了实用要求.
目的 比较分析临床常用的5种第1跖骨轴线的确定方法,探讨选择适于远端Chevron截骨术后临床实践应用的方法.方法 选取41例(左足)术前诊断拇外翻,行改艮Chevron截骨术后患者的足负重正位片,2名影像科医师在PACS工作站上分别用5种第1跖骨轴线的确定方法测量拇外翻角(HVA)、1~2跖骨间角(IMA),以拇外翻诊断标准值HVA≥15°,IMA≥10°作为参照标准对比分析.结果 方法1有22足(73.33%,22/30) HVA>15°,19足IMA大于10°(63.33%,19/30);方法2有20足(66.67%,20/30)>15° 19足IMA>10°(63.33%,19/30),方法3、方法4、方法5所测结果HVA均<15°、IMA均<10°;方法5有9足IMA在2°~4°.结论 方法3、方法4测量方法便捷、测量结果可靠,是拇外翻改远端Chevron截骨术后第1跖骨轴线的有效确定方法.
乳房下皱襞是乳房手术的重要解剖学标志[1]。以乳房下皱襞为参考点的设计在隆乳术、乳房缩小术和乳房再造手术中,都有广泛应用。在所有这些手术中,保留原有乳房下皱襞的自然形态,对取得富于美感的手术效果都非常重要。虽然大家对乳房下皱襞的重要性都一致公认,然而,它的组织结构还不是十分明了。我们在进行了乳房下皱襞的皮下和筋膜系统的检验后[2],发现即使是去除了所有皮下结构的乳房下皱襞皮肤,也能保持其原有形态,提示该区皮肤结构有其特殊性。同时,许多乳房下皱襞再造手术是通过向上固定下胸壁皮瓣实现的[3,4]。因此,我们通过实验比较了此二处皮肤结构的异同。
我院自1990年4月至1993年9月收治髓质型食管癌患者42例,现将放疗效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患者42例,X线表现特点:病变段呈弧形弯曲或偏侧性缺损.病变段长5cm以下的病例8例,病变段长5cm以上的病例有34例.全部病人接受了60Co照射,DT50Gy,前后对穿照射,常规连续照射,其中有19例于外照射结束后第1天至第17天内给予后装治疗,采用192Ir近距离治疗,分别给予1至2次的后装治疗,剂量参考点定于距离源轴心10mm处,分次量为5Gy至7Gy,接受2次后装治疗者,第1次与第2次间隔一周左右.近期疗效采用郑州分级评价,其中3级、4级定为"病变残留".统计学分析采用Stati-stita6.0软件包处理.
肺癌放疗中胸部热塑体膜和负压真空气垫是两种常用体位固定方式[1-3].为了比较两种固定方法的摆位误差,我们进行了随机分组研究.一、材料与方法1.入组标准及方法:接受胸部放疗的小细胞或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心肺功能能耐受放疗摆位15 min以上,随机接受热塑体膜固定或负压真空垫固定.摆位方法为仰卧位双手抱头,参考点标记在接近治疗中心的部位,采用CT模拟下层厚3mm的增强扫描方法扫描.
鼻咽癌腔内近距离放疗中剂量参考点的设定对靶区剂量分布有很大影响.近年来由于放疗技术和设备的发展,为腔内精确放疗开劈了新天地.为研究不同剂量参考点设置方法对靶区剂量分布和正常组织受量的影响,笔者系统地对此进行了研究,现报道如下.
目的 研究2种多频根尖定位仪在不同指示点的测量特点.方法 截除75颗单根管前磨牙牙冠,GG钻扩大根管冠、中1/3.计算ProPexⅡ和JustyⅡ在显示0和0.5指示点时,定位锉尖与解剖根尖孔间的距离.结果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分析.结果 指示点为0时,ProPexⅡ和JustyⅡ测量值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间值分别为0.39mm和0.37mm.指示点为0.5时,ProPexⅡ和JustyⅡ测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测量中间值分别为0.56mm和0.69mm.同一定位仪在不同参考点下测量值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本研究条件下,指示点由0变化到0.5时,2种根尖定位仪定位锉尖均逐渐远离解剖根尖孔.指示点0时2种根尖定位仪定位效果相似.指示点0.5时,ProPexⅡ比JustyⅡ定位更接近解剖根尖孔.
高剂量近距离治疗鼻咽癌的疗效已得到肯定.而剂量参考点的不同设置对剂量分布有很大影响,剂量参考点设置不适当,将造成靶区剂量不足和邻近正常组织的剂量过高,从而导致肿瘤局部未控和并发症的发生.本文介绍鼻咽癌近距离放疗中不同剂量参考点的设置方法对剂量分布影响的体会.
文章主要介绍宫颈癌体外放射治疗的剂量计算中常规手工计算与应用Eclipse计划系统的比较,通过应用Eclipse计划系统能更直观更方便于治疗计划的剂量计算,希望能更好地指导宫颈癌治疗工作的开展。
目的:比较宫颈癌三维后装放射治疗计划中剂量归一基于参考点和参考体积的剂量学参数.方法:为27例宫颈癌患者分别制定处方剂量基于A点的常规计划与基于靶区体积的逆向计划[以90%高危临床靶体积(high-risk clinical target volume,HR-CTV)的剂量(D90)>处方剂量(6 Gy)为目标制定计划].比较这2种计划中危及器官(膀胱、直肠、乙状结肠)的D1cc和D2cc(1 cm3和2 cm3受到的最低照射剂量)、处方剂量覆盖体积、适形指数(conformal index,CI)和治疗时间.结果:逆向计划中的危及器官膀胱、直肠和乙状结肠的D1cc和D2cc均较常规计划中的低(P值均< 0.05).以膀胱、直肠和乙状结肠的2 Gy分次放疗等效剂量(equivalent dose in2 Gy per fraction,EQD2)分别≤90 Gy、≤75 Gy和≤75 Gy为标准,逆向计划中符合膀胱、直肠和乙状结肠受照剂量限量标准的患者比例均高于常规计划(P值均< 0.05).逆向计划的处方剂量覆盖体积小于常规计划[分别为(81.25±34.7)和(161.32±82.62)cm3,P=0.000].逆向计划的CI值显著高于常规计划(分别为0.49±0.15和0.30±0.14,P=0.000).逆向计划的治疗时间较常规计划显著缩短[分别为(325.70±83.27)s和(507.40±170.79)s,P=0.000].结论:在宫颈癌三维后装放射治疗中,处方剂量基于靶区体积的逆向计划的靶区剂量适形度、危及器官保护和治疗时间均优于常规计划.
目的介绍X射线治疗机剂量的测量方法.方法对于管电压在100~150 kV之间的X射线,在空气中测量照射量,计算出模体表面处的水的吸收剂量值(参考点剂量);150 kV以上的X射线,在水下5 cm处测量,计算出模体表面处的水的吸收剂量值(参考点剂量).结果开机治疗1 min的参考点剂量率、开机治疗稳定后1 min的参考点剂量率、参考点剂量达到2 Gy来计算的吸收剂量率,其不同的测算方法得出的吸收剂量率不一样.结论用模体表面吸收剂量(即参考点剂量)达到2 Gy来计算吸收剂量率较准确.
乳房下皱襞(inframammary fold)是乳房外科的一个重要的解剖标志,是乳房整形外科手术测量的一个重要参考点.保持乳房下皱襞自然轮廓是整形手术的整个美容效果的一个关键.解剖学家和整形外科医生已经认识到乳房下区域的这一连接结构的解剖和美学的重要性,有不少学者对乳房下皱襞进行了研究.现将有关乳房下皱襞的解剖和临床研究近况综述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