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观察HLA-B27在常见下背及关节痛疾病诊断中的价值及对临床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利用流式细胞仪对49例下背、关节痛患者进行HLA-B27的检测.结果强直性脊柱炎、腰椎间盘突出症、骶髂关节炎和腰背筋膜炎4例病例进行分组比较,强直性脊柱炎组的阳性率最高,达84.2%(16/19例),骶髂关节炎组10例中仅1例阳性.其他2组未发现阳性.荧光强度也是强直性脊柱炎病例组最高,平均为572.6.HLA-B27阳性率在男女性别差异较大,男性明显高于女性.结论HLA-B27用于下背、关节痛鉴别诊断具有实用价值.
资料与方法2007年3月~2007年10月收治患者167例,男121例,年龄4~70岁;女46例,年龄6~66岁.对167例患者的外周静脉血均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和流式细胞仪法两种方法进行检测.
病历资料患者,男,24岁,主因双髋部疼痛6个月,于2006年4月入院.患者于6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髋部疼痛,伴晨僵,活动后好转,同时伴腰骶疼痛,逐渐加重,偶有双膝关节、足跟部疼痛.无发热及皮疹,无尿频、尿急、尿痛,无腹痛、腹泻.查体:生命体征平稳,胸廓活动度正常,胸肋关节无压痛,心肺腹查体无阳性体征,腰骶部压痛,双侧"4"字征阳性,双膝关节无肿胀及压痛,浮髌试验阴性.实验室检查:血尿便及肝肾功能均正常,ESR 106mm/小时,CRP 147mg/L,HLA-B27(+),ANA、抗ds-DNA、抗ENA均阴性,IgMIgG均升高.
目的:探讨HLA-B27检测对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价值.方法:58例患者作为试验组,另选择58例健康人士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HLA-B27阳性率试结果:HLA-B27阳性率实验组为91.37%,对照组为6.9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2=79.472,P<0.01).结论:HLA-B27检测用于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可提供重要的参考指标,从而进一步提高确诊率.
目的:了解HLA-B27抗原与强直性关节炎(AS)患者机体免疫功能的关系.方法:补体(C3、C4)、免疫球蛋白、C反应蛋白的测定采用免疫比浊法;T细胞亚群的检测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白细胞介素-6(IL-6)检测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结果:HLA-B27抗原阳性强直脊柱炎患者各项免疫指标与正常人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HLA-B27抗原在AS发病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并对机体的免疫功能产生了一定影响.
在近几十年中,有关强直性脊柱炎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基因组学的相关研究已经证实并明确了包括组织性相容复合体基因在内的易感基因在强直性脊柱炎发病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HLA-B27作为人类的I型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在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发病机制研究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本文将从HLA-B27分子、HLA-B27与强制性脊柱炎关系、以及HLA-B27检测在强制性脊柱炎诊断中的作用等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人类白细胞抗原(HLA)是人类主要组织性相容性复合体(MHC)的表达产物,HLA-B27基因属于I型MHC基因,基本上表达在机体所有含核的细胞上,尤其是淋巴细胞表面含量丰富,研究证实HLA-B27抗原的表达与强直性脊柱炎(AS)呈高度相关[1].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HLA-B27也越来越普遍.因此我们对流式细胞仪上两套检测HLA-B27软件及影响因素作分析,以得到最佳的检测结果.
目的 以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sequence-specific primer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SSP)作为金标准,探讨贝克曼-库尔特EPICS XL HLA-B27在强直性脊柱炎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进行HLA-B27流式细胞术检测的患者187例,分别进行流式细胞术HLA-B27抗原检测和PCR-SSP基因型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在187份AS患者标本中,DNA抽提合格标本157份.PCR-SSP结果显示58份阳性,99份阴性,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阳性标本60份,阴性标本97份.以PCR-SSP为金标准,流式细胞术检测HLA-B27的灵敏度为100.0%,特异性为96.7%,准确度为98.7%.结论 流式细胞仪检测HLA-B27对AS有较高的灵敏度与特异性,适合于临床大规模样本量的筛查.
目的:检测miR-223和HLA-B27在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探讨其与AS的相关性.方法:将收集的AS患者80例设为AS组;将64例健康者设为对照组.采用RT-PCR检测两组研究对象外周血中miR-223的表达;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HLA-B27的表达,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AS组患者外周血中的miR-223、HLA-B27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不同疾病期miR-223、HLA-B27的表达存在差异(P<0.05).miR-223和HLA-B27呈显著正相关性(r=0.939).ROC分析显示miR-223曲线下面积为0.960.结论:AS患者外周血miR-223、HLA-B27高表达,与其疾病活动度相关,两者之间呈正相关性.外周血中miR-223的表达水平可以作为AS患者诊断的参考指标.
目的:对产后腰骶臀腿肌筋膜综合征(postpartum lumbar,sacral,gluteal and leg myofascial syndrome,P-LSGL-MS)的高危因素进行分析,为疾病的诊断和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7年5月在我院分娩产妇的临床资料,筛选出598例为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的年龄、HLA-B27、产次、孕周、分娩方式、妊娠中后期有无腰骶臀腿痛及既往有无腰骶臀腿痛病史与产后腰骶臀腿肌筋膜综合征发病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探讨产后腰骶臀腿肌筋膜综合征发病的高危因素.结果:598例产妇中共有192例发生产后腰骶臀腿肌筋膜综合征.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LA-B27阳性(OR=1.589,P=0.033)、妊娠中后期有腰骶臀腿痛(OR=1.437,P=0.042)及既往有腰骶臀腿痛病史(OR=1.481,P=0.036),均为导致孕妇生产后出现产后腰骶臀腿肌筋膜综合征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HLA-B27阳性、妊娠中后期有腰骶臀腿痛及既往有腰骶臀腿痛病史为产后腰骶臀腿肌筋膜综合征的高危因素,对此类产妇临床应采取预防措施.
目的:探讨不同HLA-B27检测方法之间的差异及各自的优缺点,为临床检验提供参考.方法:分别采用微量淋巴细胞毒法及流式细胞仪法检测134例血标本的HLA-B27抗原,将两者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种检测方法结果符合率为94.8%.微量淋巴细胞毒法检测强直性脊柱炎者HLA-B27阳性率为89.5%,对照组阳性率11.0%,符合国内外大样本调查结果.结论:两种检测方法均准确可靠,适合于有条件的医院开展.
目的 探讨湖南汉族疑似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HLA-B27、B7、B13和B40抗原分布及其关联性.方法 采用补体依赖性微量淋巴细胞毒法(NIH标准)检测HLA-B27等相关B位点抗原.结果 ①在45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的HLA-B27、B7抗原阳性率明显高于女性患者,而B13、B40抗原阳性率无性别差异;②患者组HLA-B27、B7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RR=13.92、RR=8.21),而B13阳性率低于对照组(RR=0.21),B40在两组的阳性率高且分布无差异.③患者组B7/B40的抗原阳性率高于对照组(x2=19.5,P<0.0001),RR=22.64;患者组B13/B40的抗原阳性率低于对照组(x2=20.57,p<0.0001),RR=0.27.结论 强直性脊柱炎与B27和/或B7有关联.
强直性脊柱炎( 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具有遗传倾向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多项调查研究发现,近年来我国AS发病率不断上升,且多发生于青少年时期,以20~30岁年龄组的发病率最高,男性多于女性,比例大约为9:1,已经严重威胁我国青少年的生活质量。本综述将从AS的临床症状、常见并发症、常用的试验室检查手段、发病原因与机制以及AS发病相关的遗传因子等方面展开介绍。
临床资料
患者,男,53岁。主因双眼结膜、巩膜充血,包皮龟头红肿伴尿痛1周,于2012年4月16日就诊于我科。患者于2012年4月上旬无明确诱因眼睑出现肿胀,结膜、巩膜充血,但无发热及关节疼痛,就诊于我院眼科,诊断为急性结膜炎,给予氧氟沙星软膏、鱼腥草滴眼液和妥布霉素滴眼液治疗1周,症状未明显好转。随后出现包皮龟头红肿,尿道口排少量脓性分泌物伴尿痛,泌尿外科诊断为泌尿系感染,给予头孢地尼0.1 g每日3次口服,治疗5 d,但症状仍进行性加重,其间手部出现皮损,双下肢麻木,乏力,故就诊于我科。否认有不洁性生活史,家族中亦无类似疾病患者。体格检查:体温37.2℃,发育良好,查体合作。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增大,双眼结膜充血,有少量脓性分泌物(图1);双眼视力、眼压正常;系统检查无明显异常,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皮肤科检查:手掌部见数个脓疱,黄豆大小,顶部见较厚黄褐色痂皮,手背及指间见数个脓疱,边缘围绕红晕(图2a,2b),拇指指甲增厚、混浊、部分甲板分离,余指(趾)甲未见异常;尿道口红肿,尿道口、龟头、冠状沟见少量脓性分泌物,龟头黏膜糜烂、溃疡(图3)。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示中性粒细胞百分率为79.2%(50%~75%),淋巴细胞百分率为13.0%(20%~40%);尿常规示白细胞镜检10~15/HP (0~10/HP),尿蛋白、管型(-);肝功能:r-谷氨酰胺转肽酶(r-GT)51.2 IU/L(11~50 IU/L),肾功能正常;C反应蛋白43.5 mg/L(≤0.8 mg/L);红细胞沉降率70 mm/1h(0~15 mm/1h)、类风湿因子、抗链球菌溶血素、抗核抗体未见异常;免疫球蛋白:IgG 16.60 g/L(7.51~15.6 g/L)、IgA 6.12 g/L (0.71~3.82 g/L)、IgE 16.60μg/L(0~396μg/L);人白细胞抗原(HLA-B27)阳性。眼科间接检眼镜检查示:双眼结膜充血,基质盘状水肿浸润,前房中深,下方前房积脓0.5 mm,瞳孔圆,直径3 mm,晶体清。尿道口分泌物检查:荧光PCR检测沙眼衣原体、支原体、淋球菌阴性,念珠菌涂片阴性。患者拒绝行皮损组织病理检查及腰椎磁共振检查。诊断:Reiter综合征。治疗:米诺环素100 mg,每日2次口服;雷公藤多苷片20 mg,每日3次口服;3%硼酸溶液眼部湿敷,每日3次,玻璃酸钠滴眼液每日5次外用。2个月后复诊双眼结膜充血消退,分泌物消失(图4a),手指及掌部水疱、脓疱消退(图4b,4c),增厚拇指甲脱落,尿道口红肿消退,分泌物消失。
1 临床资料患者男,19岁,农民.因全身皮疹伴关节疼痛2个月来诊.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眼结膜充血、分泌物多,双膝关节疼痛,活动受限,腰能部疼痛,当地医院拍双膝关节X线片,未见异常.并按"风湿性关节炎"治疗(具体不详),效果欠佳.后躯干、四肢出现多形性皮损,皮损先出现在躯干部位,后逐渐扩展至双侧大腿、上肢,皮疹初为丘疹,后逐渐变成丘疱疹、脓疱,最后形成砺壳样痴屑,外阴及龟头部环状皮损.
目的 评价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式反应(PCR-SSP)法和微量淋巴细胞毒试验两种方法检测人类白细胞抗原(HLA2827)阳性率,结合临床诊断,判断2种方法的的敏感度、特异性、适用性.方法 采用微量淋巴细胞毒试验、PCR-SSP法检测待测标本的HLA-B27.结果 PCR-SSP法的敏感度98.75%高于微量淋巴细胞毒试验法(83.7%),采用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PCR-SSP法检测HLA-B27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均优于微量淋巴细胞毒试验法,是一种快速、简单、有效的检测方法,具有较好的临床适用性.
强直性脊柱炎(AS)是脊柱的慢性进行性炎症.本病好发于16~30岁青、壮年男性.侵及骶髂关节、关节突、附近韧带和附近躯干的大关节,导致纤维性或骨性强直和畸形.在AS患者中HLA-B27抗原多数为阳性.本文旨在探讨HLA-B27抗原与AS的临床关系.
目的 对不同HLA-B27检测方法之间的差异及各自的优缺点进行评价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分别采用微量淋巴毒法(MLCT)及ELISA检测372例患者外周血标本的HLA-B27抗原,将二者结果进行分析比对;并对患者人群中的B27含量进行观察.结果 AS患者组和非AS患者组HLA-B27阳性例数及阳性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ELISA<0.01,P MLCT<0.01);两种检测方法有很强的一致性(K=0.757,P=0.034 <0.05)结果符合率为88.2%;以MLCT法为标准,ELISA法检测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7.6%,88.6%,阳性预测值84.3%,阴性预测值91.1%,误诊率11.4%,漏诊率12.4%,Youden指数0.762;HLA-B27含量与起病年龄之问存在较弱的正相关(r=0.345,P=0.026).结论 两种检测方法均结果基本一致,ELISA法HLA-B27检测对AS的早期诊断与判断预后有价值;B27浓度与发病年龄之间可能有一定联系.
目的:提高对同属脊柱关节病的两种炎性关节病的认识.方法:比较分析60例银屑病关节炎(PA)和61例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53例(88.3%)PA以外周关节炎起病;50例(83.3%)PA出现手足小关节受累,其中32例(53.3%)有DIP受累,而近半数的AS患者以腰背疼痛为首发表现,主要累及的外周关节是下肢大关节,尤其是髋关节病变明显多于PA患者(P<0.05).PA与AS有很相似的关节外表现,但腊肠趾(指)在PA更多见(P<0.05).21例PA出现骶髂关节炎(脊柱炎),其HLA-B27阳性率为85.0%(17/20).结论:PA与AS不同在于多以外周关节炎发病,伴DIP受累的多关节炎是PA的特征性表现,而中轴关节受累常无症状,但与HLA-B27密切相关.
目的:通过比较核酸扩增荧光技术(PCR-染料法)和微量淋巴细胞毒技术在检测HLA-B27中的符合率,分析两种方法的优势与不足,探讨核酸扩增荧光技术(PCR-染料法)在HLA-B27检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197例来我科就诊的疑似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患者的样本,分别使用微量淋巴细胞毒法和PCR-染料法检测。并对两种方法检测结果不符的样本进行测序复核。结果197例样本中,微量淋巴细胞毒法检出HLA-B27阳性150例,阴性47例;PCR-染料法检出阳性135例,阴性62例;两种方法检测结果有统计学差异(P<0.01)。15例差异样本,两种方法与测序法相比较的符合率,微量淋巴细胞毒法为13.3%,PCR-染料法为86.7%。结论核酸扩增荧光技术(PCR-染料法)和微量淋巴细胞毒法比较,前者具有更高的临床准确性。在样本处理上PCR-染料法也更具优势,操作简单方便,有很强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 调查北京首钢公司在职及部分退休职工脊柱关节病(SpA)、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的HLA-B27阳性率.方法 制定SpA问卷调查表、对首钢公司15357例职工以非抽样普查方式进行调查.筛出疑似者进行HLA-B27及骶髂关节X线检查.SpA的分类标准采用2009年ASAS标准.结果 确诊脊柱关节病68例,其中HLA-B27阳性64例,阳性率为94.12%.确诊强直性脊柱炎38例,HLA-B27阳性34例、阳性率为89.47%.结论 对于疑似患者进行HLA-B27检测.有助于脊柱关节病的早期诊断及与其他疾病相鉴别.
目的 探讨HLA-B27在强直性脊柱炎(AS)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53例AS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时期进行健康体检的志愿者53例作为对照组.抽取被研究者空腹血2 mL,均匀混合,抗凝完全.存于4℃冰箱,4 d内检测均有效.采取微量细胞毒法检测HLA-B27水平.观察HLA-B27阳性检出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HLA-B27阳性检出率为92.45%,对照组HLA-B27阳性检出率为0.00%,2组HLA-B27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HLA-B 27诊断敏感度为92.45%(49/53),特异度为100.00%(53/53),诊断正确率为96.23%.结论 HLA-B27可作为AS的诊断依据,辅助临床诊断.
目的 通过检测疑似强直性脊柱炎患者HLA-B27(human leucocyte antigen-B27,人类白细胞抗原-B27)的表达情况,探讨HLA-B27在疑似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中的分布及相关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1009例疑似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流式细胞术的方法检测外周血中HLA-B27的表达情况.结果 在1009例疑似患者中,男497例,其中HLA-B27阳性患者为102例,占20.5%;女512例,其中HLA-B27阳性患者为63例,占12.3%,男性明显高于女性(P<0.05).20~40岁年龄阶段的HLA-B27阳性患者占63.3%,高于其他年龄阶段(P<0.05).结论 在疑似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中,男性青壮年HLA-B27阳性率较高,HLA-B27的检测有助于强直性脊柱炎的早期诊断.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慢性全身性疾病,严重危害人体骨骨骼系统的疾病.HLA-B27是强直性脊柱炎发病的一个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对疑似或不典型病例,若HLA-B27阳性,只能提示要高度想到强直性脊柱炎的可能,但不能确诊一定患有强直性脊柱炎,可结合临床症状、体征及其他相关检查,方可确诊.
目的 探讨磁性酶联免疫分析法和流式细胞术两种方法检测HLA-B27的临床价值,为临床血液HLA-B27的检验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方法 方便选取该院2017年1-12月在该院检测血液HLA-B27的13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两种方法进行检验,根据检验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验,观察组采用磁性酶联免疫分析法进行检验,观察两种检验方法的灵敏度、特异性及阳性、阴性预测值.结果 磁性酶联免疫分析的灵敏度、特异性及阳性、阴性预测值分别为0.961,0.985,0.981,0.985,流式细胞仪的灵敏度、特异性及阳性、阴性预测值分别为0.961,0.971,0.968,0.973,两种方法结果的符合率为97.7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磁性酶联免疫分析法在检验血液HLA-B27的灵敏度和特异性较好,具有方面、省时、简单、准确的特点,适合强直性脊柱炎的早期诊断及鉴别,实用可靠,值得在临床上应用推广.
强直性脊柱炎是(Ankylosing spondylitis, AS)一种慢性疾病,近年来研究发现,其发病情况与HLA-B27基因存在高度相关性。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检测手段也向着更加准确、快捷、灵敏的方向迈进。为了更好地辅助诊断该疾病,本文从近些年的检测手段出发,对国内AS的检测手段进展情况进行综述。
目的 探讨HLA-B27、X线平片、CT检查对临床诊断强直性脊柱炎的价值.方法 对50例确诊为强直性脊柱炎的患者HLA-B27检测结果和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 50例均行HLA-B27检测,44例为阳性,6例阴性;骨盆平片显示,双侧骶髂关节改变38例,单侧12例;2级改变34例,3级改变12例,4级改变4例;脊柱平片,正常2例,异常改变48例,其中"竹节样脊柱"改变4例;19例行CT检查发现3级以下骶髂关节改变.结论 临床诊断强直性脊柱炎依靠症状和特征性的影像学改变,尽管HLA-B27对于强直性脊柱炎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但不能用于临床确诊,检查仍以X线平片为首选,若诊断有困难或需与其它疾病相鉴别时,则考虑选用CT等进一步检查.
目的 比较PCR-荧光探针法(PCR-Fluorescence Probing)和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在强直性脊柱炎( ankylosing spondylitis,AS)临床诊断中检测HLA-B27的应用价值.方法 同时用PCR-荧光探针法和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对2007年6月-2011年6月间孝感市中心医院接诊的342例AS疑似患者进行HLA-B27检测,根据临床确诊结果和检测结果分别计算两种方法的敏感度、特异度及阴性、阳性预测值.结果 临床确诊AS患者188例,非AS患者154位.PCR-荧光探针法检测AS患者HLA-B27的敏感度、特异性较高.PCR-荧光探针法和FCM两种方法的敏感度、特异度及阴性、阳性预测值分别为0.989,0.979;0.987,0.974;0.969,0.979;0.987,0.974,两两比较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R-荧光探针法和FCM在检测HLA-B27上比较,敏感度和特异度均较高,两种方法临床适用性相接近,PCR-荧光探针法更适宜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PCR-荧光探针法检测HLA-B27抗原的表达即其表型,可能更有利于患者的早期诊断.
目的 观察龙胆泻肝胶囊对HLA-B27相关性急性前葡萄膜炎(AAU)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中IL-10、IL-23、TNF-α、INF-γ等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68例AAU患者随机分为龙胆泻肝胶囊加激素治疗组(治疗组)36例42眼及单纯激素治疗组(对照组)32例37眼,并与19例健康人群对比.对患者进行HLA-B27及外周血血浆上述4种因子水平检测.结果 治疗组及对照组IFN-γ、TNF-α、IL-23在AAU发作期显著高于健康人群(P<0.01),且治疗后均显著降低(P<0.01);其中TNF-α、IL-23治疗后治疗组水平下调接近健康人群(P>0.05),但对照组仍高于健康人群(P1<0.05,P2<0.01);IFN-γ在治疗后两组均高于健康人群(P<0.05).IL-10在治疗前均显著高于健康人群(p<0.01),治疗后对照组较治疗前升高(P<0.05),而治疗组呈一定程度下降(P<0.05),基本接近健康人群(P=0.10).IL-10测定结果与其他3者基本一致,相关系数均达0.8以上.结论 糖皮质激素结合龙胆泻肝胶囊能显著调节HLA-B27相关性急性前葡萄膜炎患者的相关血清细胞因子水平,改善患者体内的免疫失衡状态,是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之一.
目的 观察HLA-B27相关急性前葡萄膜炎(AAU)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中IL-10、IL-23、TNF-α、INF-γ等指标的变化,以期为此类患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有益的思路.方法 应用ELISA法检测技术,对AAU患者外周血血浆中上述4种因子水平进行检测,用PGR法对患者进行HLA-B27基因检测.结果 41例HLA-B27相关AAU患者外周血中发作期各指标分别是IL-10(461.3±34.5pg/ml)、IL-23(457.1±35.6pg/m1)、TNF-α(228.8±23.6pg/ml)、INF-γ(34.4±2.8pg/m1)经糖皮质激素及复方龙胆泻肝胶囊治疗后缓解期各指标均显著低于急性发作期(P<0.01),分别为IL-10(145.7±29.8 pg/m1)、IL-23(123.1±30.9pg/m1)、TNF-α(61.2±20.1pg/m1)、INF-γ(12.0±2.2pg/m1),缓解期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INF-γ、IL-10、TNF-α略高于健康对照组,IL-23略低于健康对照组.所有41例患者全部为HLA-B27基因阳性,对照组37例中有1例(2.7%)阳性.结论 糖皮质激素结合复方龙胆泻肝胶囊能显著调节HLA-B27相关葡萄膜炎患者体内的细胞因子水平,改善患者体内的免疫失衡状态,有效地抑制炎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