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排气(或重力置换)型灭菌设备是1933年沿用至今的一种灭菌设备.虽然受其物理特性的限制不能完全排除冷空气,但由于它价格便宜,配件简单,加之传统习惯,依然是各个医疗单位普遍拥有的灭菌设备.
医院污染物无论是回收再使用的物品、或是废弃的物品,必须进行无害化处理.处理后,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1].<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中规定,对感染性敷料、锐利器具、手术切除的组织器官等,必须焚烧[2].随着<环境保护法>的不断深入,焚烧所产生的废气不但污染环境影响空气质量也是能源和资源的极大浪费[3].根据GB15982-95<医院消毒卫生标准>中对医院污物无害化处理的原则,我院采用了一台下排气压力蒸汽灭菌器来替代焚烧炉,进行部分污染物无害化处理.
预真空高压蒸气灭菌器是目前较为广泛使用的灭菌器之一,灭菌过程中由于柜内98%的空气被预先排除,柜内的温度均匀一致,温度、压力均高于下排气压力蒸气灭菌器,因此,灭菌彻底.
病人在输液过程中茂菲氏滴管内液体滴空,空气进入茂菲氏滴管以下的输液管内,如何继续输液?传统的方法是接上第二瓶液体后重新向下排气.现经体外试验及十多年临床摸索,认为逆行向上排气法明显优于传统法,现报告如下.
在输液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如更换输液瓶不及时),会造成液面低于墨菲氏滴管,对少量空气可通过挤压或轻弹的方法将空气排到墨菲氏滴管内;对于大量的空气,传统的方法往往采取分离输液针头与输液皮管接头,用下排气的方法排出空气.输液巧排气就是指墨菲氏滴管以下的空气快速地向墨菲氏滴管方向排气的方法.经临床实验,液面距输液皮管末端约40~50cm以上的空气都可以采取此方法排气(此方法同样适用于输血的排气).
使用淄博医疗器械厂生产的下排气压力灭菌柜.将其内锅层排气管处的自动疏水阀改为手控式.按下排气压力灭菌柜的标准步骤操作,当操作档转至消毒档位置,内锅层压力达到HMpa(淄博压力真空表厂生产)以上时,手控法将疏水阀开关逆时针旋转3~4周,温度很快上升,数分钟后如内锅层压力指示稳定下降,继续逆时针旋转3~4周,直至温度、压力达到标准后计时.应用此法,内锅层内的冷空气很快被排除,温度很快提升,灭菌时间可缩短10~15分钟(总计的灭菌时间),同时也保证了灭菌质量.消毒物品经一年来跟踪监测合格率均为100%.监测法主要以生物法(嗜热脂肪杆菌菌片)、化学法(三M胶带及121℃化学指示卡)、物理法(留点湿度法)及定期对无菌物品的培养为主.
随着消毒技术规范的日趋完善,人们对消毒灭菌方面的研究日益增多,对多年来一直沿用的用压力蒸汽对凡士林油纱进行灭菌的方法也提出了异议,有关资料表明,蒸汽对油纱的穿透力差,影响灭菌效果,消毒技术规范规定:凡士林油纱应采用干热灭菌[1].然而实际操作中,由于干热灭菌耗时长,上下层受热不均匀、装量少、易焦化、有油类气味挥发污染环境、灭菌效果不理想等蔽端而不被采纳.另有文章指出:预真空压力蒸汽可用于凡士林油纱灭菌.但凡士林油纱盒装量不得超过10层[2].为了验证此结论,并找出一种有效可行的灭菌方法,笔者对下排气压力蒸汽灭菌凡士林油纱的效果进行了物理、化学及细菌学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