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障1直流电机不转动,烘干风扇转动,但是烘干加热器不工作,控制面板显示"Err口8",同时报警.分析与检修首先测量烘干传感器阻值为100 Ω正常,再用万用表检测L7805C V第三脚与烘干电位器相通,将万用表拨到DVC2V档,负表笔接L7805CV地线,正表笔测该集成块的15脚,电压显示小于1V正常,再将万用表拨到DVC20档,测集成块HEF4051BP,负表笔接主控板地线,正表笔测集成块3脚显示电压值正常,最后检查发现,连接烘干传感器的导线连接处由于潮湿,药液溅出等原因锈蚀接触不好,致使烘干传感器的检测信号传不出去,重新连接此处后故障排除.
我院新进意大利产 Diginjector 2000型高压注射器,在安装过程中出现下面二例故障,现将排除方法介绍如下,供同行参考。 故障现象 1 注射器只能进,不能退。 2 注射器显示剂量窗口显示为“ 0” ml,不能计数。 故障分析对于故障 1,当按住注射器的前进按钮时注射器能达到最大且能被上限位开关限位,再按后退钮时,不工作。测得控制电机两端电压为零。先检查限位开关是否有误限位。而此处所用上、下限位开关各由一组光电耦合器组成。正常情况下,发光二极管发光使三极管导通而不限位。当发光二极管不发光或发光但被限位片或其他异物遮挡而截止时即限位。根据故障现象表明上限位光耦正常工作。在注射器前进过程中下限位光耦应处于工作状态即三极管工作,但此时测得发光二极管两端电压为 4.6V,且发光,再测得三极管的集电极与发射极间电压为 6.3V,说明三极管截止。经测三极管是好的。于是可断定二极管发出的光未能到达三极管使之工作而导致下限位光耦误限位,使注射器不能退。用细棉签擦拭二极管发射窗口,发现窗口内有许多油渍,擦拭干净后,注射器能退,故障排除。 对于故障 2,由于显示注射剂量的窗口总显示为“ 0” ml(正常情况下,随注射器的运动,显示窗口应在 0~ 100ml间连续变化 ),而未能检测到注射器正确的注射剂量,在确定七段数码管本身无问题后,说明无检测信号送到数码管上。首先查检测电路是否有检测信号输出。发现检测电路板无电源供给未工作。找到电源板 PW1上给检测电路供电的电路,测得电路中的 100mA保险管开路,导致无电压输出而使检测电路板不能正常工作。更换后故障排除。 总结由于该机是新设备,有大故障的可能性不大,可能是由于长运输过程中的颠簸而出现的小故障。如例 1是控制电机传动轴上的润滑油进入限位光耦的发射窗口而造成的误限位。例 2也可能是由于 100mA保险管内的保险丝虚焊,受震动而造成的接触不良。
故障现象按下记录键后记录器不动作,在纸仓内有纸时,缺纸指示灯闪亮.故障分析该记录器设计有记录纸检测电路,如图1、图2所示.其中图1为记录纸检测传感器检测原理示意图,该传感器为反射型光电传感器.当监护仪与记录器通电后,PLED与E1之间的电压(即工作电压)加在传感器内部的发光二极管上,使发光二极管发光.当记录器纸仓内有纸时,发光二极管发出的红外线光照射在记录纸并反射到传感器的光电三极管基极上,使光电三极管导通.光电三极管导通后,由发射极输出高电平的检测信号PAPER,进入IC104A的4脚反向输入端,如图2所示.IC104A是电压比较器,R105和R107分压给一基准参考电压.检测信号PAPER进入IC104A第4脚与第5脚的参考电压进行比较后,从第2脚输出传送给CPU等信号控制器,使记录器进行正常工作.当记录纸用完后,检测器检测到仓内无纸时,输出低电平,CPU发出缺纸信号,点亮缺纸指示灯,同时记录器停止工作,以防止在没有记录纸的情况下,损坏记录器热敏头.
滑环是螺旋CT的关键结构之一,根据传递产生X线的电压不同分为低压滑环和高压滑环。低压滑环传递数百伏电压,高压滑环传递上万伏电压。CT-W2000AD采用的低压滑环技术,由铜制的滑环与银制的电刷组成,电刷又分为电源刷,信号刷和HF信号刷,它们与滑环都经过屏蔽以避免产生噪声。日立CT-W2000AD共有二十三个独立的滑环通道,其中通道1、2为X线发生装置中的逆变器输出,通道3、9、14、20、23分别为保护接地、电源接地、屏蔽接地,通道4、5、6是球管旋转阳极供电,通道7、8为旋转板单元100V供电,通道10为X线触发信号,通道11为CPU串行通讯数据,通道12为CPU复位信号,通道13、14为+12V供电,通道15、16为kV参考信号,通道17为kV异常检测信号,通道18、19为前放触发信号,通道21、22为前放数据输出。电刷是由一束束直径0.22mm的金属银质纤维丝组成,电源刷块每束21根纤维丝,每通道三束,信号刷块每束11根纤维丝,每通道一束;HF信号刷块每束11根,每通道一束。滑环和电刷的材料都是贵重的金属材料,它们之间的装配也是很精密的,对该部分的维护一般都为有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进行,并做到操作仔细,避免螺钉、螺帽之类掉入滑环造成不必要的损失。现将该机滑环与电刷部分的维护过程叙述如下:
故障一:治疗中途出现Reverse Diode O/L 联锁,不出束。
故障分析:此联锁是保护调制器和磁控管,防止打火短路损坏而设计的,如果打火发生,则通过Reverse Diode回路泄放电流,此联锁检测信号是取样后送到Modulator Isolation Unit通过光纤OPT4送至HT PSU Control PCB。最后控制HT Drive Pulse。此故障判断的分水岭是观察光纤发射器有没有输出,如果有输出则为HT PSU Control PCB及高压回路的故障,如果没有输出则为调制器打火或Modu-lator Isolation Unit的故障。
工作原理:直线加速器中的AFC系统是保证出束的关键.飞利浦SL75-14直线加速器的AFC系统是采用探针在矩形波导中提取检测信号的,通过比较放大后,形成调谐信号驱动磁控管调谐电机,控制磁控管产生相应的微波频率及相位,由于电子枪产生的电子束能量低,必须要进行加速才能获得所需的能量,电子的加速是在电磁场中进行的,而电磁场的强度是由微波来控制的,AFC系统的作用是让所选能量的电子束落入相应的电磁场的加速区域上才能获得最大的电子能量,打靶后输出最大剂量AFC系统是由频率自动控制和相位两部分组成,直线加速器输出可选择不同能量的X线与电子束,当输出为X线时自动频率控制系统起作用,当输出为电子束时自动频率控制系统先进行粗调,再由相位自动控制系统进行细调.
惠斯通电桥是一种检测电路,虽然它的结构简单,但它的准确度和灵敏度都比较高,在医学诊断和检测仪器中有广泛的应用.本文结合实际电路,阐述惠斯通电桥的检测原理.
一项发表在JAMA Internal Medicine杂志上的观察性研究发现,在美国广泛使用的计算机辅助乳腺X线摄影较常规乳腺X线筛查并未展现出更好的诊断准确性[1]。
计算机辅助检测(计算机辅助检测信号)充当了一个自动化的2次读片角色,它可以标记潜在的可疑病灶供放射科医师判读。这项技术在1988年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通过。在2002年,美国的医疗保险中心和医疗补助服务中心增加了这项检查技术的报销额度。目前,超过90%的美国乳腺X线摄影使用了计算机辅助检测这项技术。而在英国,由2名放射科医师分别对乳腺X线摄影进行阅片才是标准的临床操作流程。
目前全世界的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者超过1亿人,其中我国约有4 000万,我国HCV的感染率在0.9%-5.1%[1].丙肝自然转阴率低,治疗效果差,病程迁延,且与肝硬化、肝癌等的发生与发展显著相关.目前,在国内临床实验室进行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检测最为常用的方法是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当特定标本的检测信号如吸光度值超出试剂盒设定的阳性判断值(Cut-off)时,即判为阳性,反之则判为阴性.
我华山医院药物不良反应报告是通过自愿报告系统(spontaneous reporting system,SRS),和自动化实验室检测信号(automatic computerized laboratory signals,ALS)途径,并利用自拟的"ADR信号简表"进行收集.ALS途径是指药师根据检测指标的异常信号深入病房进行调研和收集ADR临床资料.检测指标包括:血钾、血钠、血钙、尿素氮、血糖、白细胞、血小板、血清谷丙转氨酶等.所有收集到的ADR临床资料均输入住院患者ADR数据库,并使用visual FoxPro及Excel进行统计析.
超声造影剂是一类经静脉注射后可显著增强医学超声检测信号的诊断药剂.包裹气体的微囊超声造影剂具有较强的声波反射性能,目前被认为是最理想的制剂形式.
1引言暗视力和暗适应与人体在弱光环境下的工作能力有重要关系.对飞行员而言,其直接关系到飞行任务的完成与飞行安全,因此对参加夜航的飞行员必须进行暗适应的检查.上世纪80年代我所曾研制成功第一代暗适应客观检查仪,在部队航卫保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使用中,存在检查自动化程度低、元器件过时、操作记录烦琐、检测信号易受干扰等不足.随着材料科学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我们对仪器的光学部分、电子元器件和自动控制部分进行了改进.现介绍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