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较长时期内农村改水只做些改良水井、加高井台、建砂滤井、水窖等初级饮水改良。七、八十年代以来,农村发展了手压机井和简易自来水。八十年代以来,全国城市自来水的供应已从1949年的240万吨增加到3000万吨,用上了自来水的从72个城市逐步发展到226个城市;加上工矿企业的自备水厂,估计日供水能力达8000万吨;铺设输水管道长度达43万公里,相当于1949年的6~7倍。
我国加大解决饮水困难地区的工作力度,近4年来解决了4 700万人的饮水问题,全国共投入 资金119亿元。新中国从成立到1999年,向全国农村缺水地区累计投资292亿元,其中群众自 筹 117亿元,修建各类饮水工程315万处,日供水能力达2 160万吨,累计解决了2.16亿农村 人口的饮水困难。
改革开放以来,政府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县镇供水的基础设施建设.然而,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县镇供水能力发展很不均衡,特别是乡镇及村庄供水能力和质量相对落后,直接影响农村的发展和广大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采取有力措施,提高县镇区域性供水能力很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