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基因组革命带给我们的世纪希望现在我们知道,基因是染色体上有遗传功能的DNA片断,每种生物都有有限数目的染色体,比如我们人类有23对46条分别来自父母双亲的染色体.因此,如果我们测出了全部人类23对染色体上的DNA序列,那么,我们就可能掌握人类几乎所有的遗传秘密.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1986年,美国著名生物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雷纳托*杜尔贝科(Renato Dulbecco)在Science杂志上率先提出了继曼哈顿计划、阿波罗计划之后的第三大科学计划:人类基因组计划(Human Genomic Project,简称HGP).其最初的目标是,通过国际合作,用15年时间(1990~2005),构建详细的人类基因组遗传图和物理图,确定人类DNA的全部核苷酸序列,定位约10万基因,并对其他生物进行类似研究.其终极目标是:阐明人类基因组全部DNA序列;识别基因;建立储存这些信息的数据库;开发数据分析工具;研究HGP实施所带来的伦理、法律和社会问题.1990年美国国会批准"人类基因组计划”,联邦政府拨款启动了该计划.此后,德国、日本、英国、法国、中国等国家的科学家也正式加入了这一计划.
正已烷是一种工业上广泛使用的有机溶剂,其急性毒类属低毒类,但因其具高挥发性和高脂溶性,且有蓄积作用和对神经系统的毒性,危害较大.许多胶黏剂、清洁剂均用正己烷或含正己烷的溶剂汽油(白电油)取代苯系,使正己烷中毒事件不断发生[1].齐宝宁等研究表明正己烷可引起或增强机体氧自由基反应,导致脂质过氧化损伤和肝细胞DNA损伤[2].DNA损伤作为遗传毒性研究的主要指标,体现了细胞损伤的早期微观变化,也会对细胞的遗传功能产生重要影响[3].本研究采用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er assay,FCM)检测职业接触正己烷工人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
质粒是细菌内染色体外具有遗传功能的环状双链DNA,在革兰阴性杆菌质粒中含有一种耐药性质粒叫做R质粒[1]。质粒虽然可自宿主细胞内自发消除,但很缓慢,其消除频率为10-2~10-8,而利用理化因素处理,其消除频率可增加100~100 000倍[2]。本试验对细菌带有耐氯霉素(CM)质粒进行紫外线消除做些改进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