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胚胎】相关文献(2)
  • 人工胚胎的法律地位再思考

    《医学与哲学》 CSTPCD 北大核心 2016年21期

    关于人工胚胎的法律地位问题,目前学界尚存在较大的分歧.在人性尊严和生育自决权以及生命救治的博弈中,各国基于国家政策、社会利益、法律继受、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差异,对该问题持不同态度.针对人工冷冻胚胎法律地位的认定,学界有主体说、客体说、中间说三种,主体说将人格分为积极人格和消极人格,与“人性尊严”的立场一致.从法哲学、伦理学、医学的角度对该问题进行研究,可得出人工胚胎具有消极人格,应赋予其法律上主体地位的结论.

    人工胚胎 权利能力 人格 法律主体
  • 从堕胎看胎儿利益保护(上)

    胎儿利益保护在我国计划生育背景下缺失,司法实践中忽视胎儿利益的案例亦随处可见.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法律规定欠缺的同时,现有规定又不乏相互冲突.司法与立法中存在的问题也反映出了法学理论的缺位.各国对堕胎的法律规定不同、某一国对堕胎的态度前后有别.如:罗马受到宗教尤其是基督教的影响,美国牵涉胎儿利益与母亲私生活权的冲突与平衡,中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医学发展也日益影响胎儿利益保护的立法,整体上尊重胎儿价值与堕胎宽松化并存.在我国当前历史环境下,暂不宜纠结于胎儿在宪法中的地位,亦不必过多考量胎儿利益受损时的刑事法律保护——二者可待时机成熟时徐图之,而宜将目光重点关注于如何解释民法总则中的相关条款以保护胎儿利益.

    胎儿利益 民事权利能力 人工胚胎 民法总则
没有更多内容啦~
爱学术网-期刊论文服务平台 2014-2022 爱学术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4-2022 爱学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苏ICP备2020050931号 版权所有:南京传视绛文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