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质芳烃】相关文献(4)
  • 1-19 重质芳烃的致突变性

    《卫生毒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CA CBST 2001年2期

    目的与方法用Ames试验、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姐妹染色单体交换(SCE)试验以及小鼠精子畸形试验对重质芳烃进行了致突变性研究.结果重质芳烃无移码突变和碱基置换效应;微核试验显示在316~1 580 mg/kg剂量范围内,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显著增加(6.25‰~10.00‰,与阴性对照组的2.38‰比较,P<0.01);SCE试验结果显示在活化系统(S9混合液)存在的条件下,人外周血淋巴细胞SCE频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在0.5 mg/ml及5 mg/ml剂量组分别为3.48及4.84,对照组为1.08);小鼠精子畸形试验显示在1 580 mg/kg剂量水平,小鼠精子畸形率显著增高(8.56‰),与阴性对照组(3.33‰)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重质芳烃具有间接致突变性,对其职业性接触及应用的安全性应给予高度重视.

    重质芳烃 小鼠精子畸形试验 人外周血淋巴细胞 对照组 致突变性 小鼠骨髓 细胞微核试验 显示 染色单体交换 剂量水平 红细胞微核率 职业性接触 精子畸形率 阴性 移码突变 试验结果 剂量范围 变性研究 混合液 安全性
  • 重质芳烃对雄性小鼠生殖细胞遗传效应的研究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CSTPCD CA 2003年2期

    目的探讨重质芳烃对雄性小鼠生殖细胞遗传效应.方法通过小鼠精子畸形实验和小鼠睾丸染色体畸变实验进行遗传毒性研究.结果在重质芳烃高剂量组,小鼠精子畸形率、睾丸染色体结构畸变率、性染色体早分离率、常染色体分离率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呈高度显著性.结论重质芳烃对雄性小鼠生殖细胞有一定的遗传毒性,应重视重质芳烃对接触人群的潜在危害,并加强劳动卫生防护和健康监护.

    重质芳烃 雄性小鼠 精子畸形 染色体畸变 遗传效应
  • 重质芳烃的毒性及致突变性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CSTPCD CA 2002年1期

    目的了解重质芳烃的毒性及致突变性.方法选用大鼠、豚鼠及家兔,采用经口、呼吸道及皮肤、粘膜染毒途径,研究其急性毒性和蓄积性.同时用Ames试验、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姐妹染色单体交换(SCE)试验及小鼠精子畸形试验进行致突变性研究.结果重质芳烃的大鼠经口LD50为3 160 mg/kg,急性中毒表现为发抖、嗜睡、活动减少、腹泻、食欲不振直至死亡;家兔皮肤及眼刺激强度为轻度刺激性;豚鼠皮肤变态反应试验为中等致敏性;大鼠蓄积系数2.24为强蓄积性,病理呈现以肺出血为主要致死原因的多器官损害.Ames试验阴性;在316~1 580 mg/kg剂量范围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显著增高(P<0.01);在S9存在下,人外周血SCE频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小鼠精子畸形率在1 580 mg/kg 下显著增高(P<0.01).结论重质芳烃不仅是强蓄积、中等致敏性物质,且3种遗传毒性试验呈阳性反应,具有间接致突变性,对其职业性接触及应用的安全性应予高度重视.

    重质芳烃 毒性 致突变性
  • 重质芳烃的致突变性研究

    目的:用Ames试验、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姐妹染色单体交换(SCE)试验以及小鼠精子畸形试验对重质芳烃进行了致突变性研究.结果:重质芳烃无移码突变和碱基置换效应,微核试验显示在316~1 580 mg/kg*bw剂量范围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显著增加(与阴性对照组比较P <0.01);SCE试验结果显示在活化系统(S9混合液)存在的条件下,人外周血淋巴细胞SCE频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在0.5 mg/ml及5 mg/ml剂量组);小鼠精子畸形试验显示在1 580 mg/kg*bw剂量水平小鼠精子畸形率显著增高,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0.01).结论:重质芳烃具有间接致突变性,对其职业性接触及应用的安全性应给予高度重视.

    重质芳烃 Ames试验 微核 姐妹染色单体交换 精子畸形
没有更多内容啦~
爱学术网-期刊论文服务平台 2014-2022 爱学术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4-2022 爱学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苏ICP备2020050931号 版权所有:南京传视绛文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