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观察放线菌素D(actinomycin D,ACTD)处理V79靶细胞获得的条件培养液(conditioned medium,CM)对V79旁观者细胞ROS水平和细胞色素C(Cytochorome C,Cyt C)分布的影响,以研究ACTD诱导旁观者效应发生的可能机制.方法 4.0 mg/L ACTD处理V79靶细胞1h,磷酸盐缓冲液(PBS)洗3次,加入新鲜培养液开始计时,分别在4、8、12和24 h获取靶细胞条件培养液CM.用不同时段CM培养正常V79细胞24 h后,流式细胞仪观察旁观者细胞ROS水平;比色法测定胞浆和线粒体细胞色素C含量.结果 CM处理组旁观者细胞ROS水平均高于对照组,随着时段的延后,ROS水平逐渐降低(P<0.01),24 h又增加(P<0.01).对照组线粒体内Cyt C含量最高,在各CM处理组旁观者细胞线粒体Cyt C含量均有不同程度下降,4hCM组含量最低,随着时段延后,线粒体Cyt C含量增加,但没达到对照组水平,24 h又趋下降.胞浆内Cyt C含量变化趋势与之相反,对照组Cyt C含量最低,CM处理组胞浆Cyt C含量增加,4h最高随后下降,24 h又明显增加.结论 ACTD诱导旁观者效应可能通过靶细胞的CM影响旁观者细胞ROS的产生,并造成细胞色素C从线粒体释放而引起的.
目的 研究二乙氧基乙醇(2-Ethoxyethanol,2-EE)对大鼠睾丸生精细胞中Bax,细胞色素C(Cytochrome C,Cyt C)以及Caspase-3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在生精细胞凋亡调控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Wistar大鼠,分别给予剂量400、800和1 200 mg/kg的2-EE,连续灌胃7 d,对照组以等量生理盐水灌胃,分别于末次染毒后第1和29天处死动物.采用免疫组化法(SP法),观察不同剂量染毒后及自然恢复4周后生精细胞中Bax,Cyt C以及Caspase-3的表达情况.结果 400、800和1 200 mg/kg染毒7 d后,大鼠睾丸生精细胞中Bax,Cyt C以及Caspase-3的表达水平不同程度的上升,尤其以800 mg/kg组最为明显.自然恢复4周后,生精细胞中Bax,Cyt C以及Caspase-3的表达基本接近对照组水平.结论 在本试验条件下,2-EE急性染毒可能通过影响大鼠睾丸生精细胞中Bax,Cyt C和Caspase-3的释放,调控生精细胞凋亡,与2-EE所致睾丸毒性的可恢复性高度相关.
目的 研究腹腔注射硫酸铍(BeSO4·4H2O)溶液致小鼠肺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mPTP)的高通透性开放及细胞凋亡效应.方法 6周龄雄性昆明小鼠36只随机分成3组,每组12只:空白对照组、1.0 mg/kg BeSO4组和2.0 mg/kg BeSO4组,分别按0.1 ml/10 g(体重)腹腔注射灭菌生理盐水、1.0、2.0 mg/kg BeSO4灭菌生理盐水,均隔天注射,一月后处死小鼠取肺脏:差速离心制备线粒体悬液检测线粒体活性氧(ROS)、跨膜电位(△ψm)和mPTP开放度;提取蛋白测定细胞色素C(Cyt-c)、Bax、Bcl-2的表达;电子显微镜观察肺细胞超微结构.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硫酸铍染毒组小鼠肺线粒体ROS含量、PTP开放度、细胞色素C和Bax表达均增加(P<0.05),△ψm、Bcl-2及Bcl-2/Bax比例均降低(P<0.05);染毒组小鼠肺上皮细胞绒毛消失,细胞核固缩,凋亡特征明显.结论 腹腔注射硫酸铍可致小鼠肺细胞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高通透性开放及肺细胞凋亡.
目的 研究反油酸对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系SH-SY5Y细胞线粒体功能和细胞自噬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系SH-SY5Y细胞,加入不同剂量(0、10、20、50和100 μmol/L)的反油酸,24 h后收集细胞,采用透射电镜观察细胞自噬小体;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检测细胞活力;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细胞自噬相关的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透射电镜观察细胞结构发现,50和100 μmol/L反油酸可使细胞内出现自噬小体,并可以引起细胞活力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100 μmol/L反油酸作用24和48 h后,细胞活力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00 μmol/L反油酸可使SH-SY5Y细胞中细胞色素C(cytochrome c,cyt-c)基因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反油酸浓度的升高,细胞浆中cyt-c蛋白表达水平逐渐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不同剂量的反油酸对SH-SY5Y细胞自噬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B(LC3B)基因、Beclin1基因、p62基因、自噬相关基因5(atg5)、自噬相关基因12(atg12)Mrna水平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对照组比较,50和100 μmol/L反油酸可使SH-SY5Y细胞LC3B和Beclin1蛋白表达水平逐渐上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反油酸可以引起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系SH-SY5Y细胞活力下降,可能与其引起细胞自噬小体形成,上调自噬相关蛋白表达水平,促进线粒体cyt-c蛋白释放入细胞浆有关.
目的:探讨慢性浅表性胃炎( chronic superficial gastritis, CSG)脾虚与湿热证模型大鼠胃组织琥珀酸脱氢酶( succinate dehydrogenase,SDH)的活性及细胞色素C( cytochrome C,Cyt-C)的含量变化,从能量代谢的角度揭示CSG不同证候的实质。方法用水杨酸钠溶液灌胃法复制大鼠单纯CSG模型,在此基础上,用小承气汤泻下法及饥饱失常法复制脾虚CSG模型;用肥甘辛辣饮食法复制湿热CSG模型,5周后,检测大鼠胃组织琥珀酸脱氢酶活性及细胞色素C含量。结果 SDH的含量为:湿热CSG组最高,而脾虚CSG组最低。脾虚CSG组与湿热CSG组分别与其他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胞浆中Cyt-C含量造模组均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其中脾虚CSG组最高,湿热CSG组次之,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SG不同证型大鼠胃组织SDH活性及Cyt-C含量的差异,提示同一疾病不同证型之间能量代谢状态的不同,湿热证相对于脾虚证能量代谢较亢进。
目的:观察糖脂平对高脂饮食诱导的胰岛素抵抗(IR)大鼠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助因子1α(PGC -1α)、细胞色素 C、ATP 合成酶β亚基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将80只雄性 SD 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20只)和造模组(60只),造模组用高脂高糖饲料喂养8周造模,其中54只造模成功的大鼠分为模型组、中药组、西药组,每组18只。中药组和西药组分别给予糖脂平和二甲双胍灌胃,模型组和正常组灌服等量的生理盐水。给药8周后,用 RT - PCR 测定各组大鼠骨骼肌PGC -1α和细胞色素 C、ATP 合成酶β亚基基因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 PGC -1α、细胞色素 C 及 ATP 合成酶β亚基基因表达量明显下降(P <0.05);与模型组比较,糖脂平可以上调 PGC -1α、细胞色素 C 及 ATP 合成酶β亚基的基因表达量(P <0.05)。结论中药糖脂平可以上调 PGC -1α的基因表达量,从而提高细胞色素 C 及 ATP 合成酶β亚基基因表达量,具用明显改善 IR大鼠线粒体氧化磷酸化功能的作用。
目的:研究知柏地黄汤对解脲脲原体(UU)感染模型大鼠精子线粒体膜电位(MMP)、活性氧(ROS)水平及细胞色素C(CytC)含量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80只,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中药组(知柏地黄汤,2mL/d)、中西组(知柏地黄汤+强力霉素)、西药组(强力霉素,2mL/d),除假手术组外,其他组均采用经大鼠膀胱注射UU建立UU感染动物模型.连续灌胃给药21d后处死取标本检测,采用荧光流式细胞技术(JC-1染色)测定精子MMP水平(JC-1+%)及ROS水平(JC-1+%),采用ELISA法检测CytC含量.结果:模型组大鼠精子MMP(JC-1+%)、ROS水平(JC-1+%)及精子中CytC含量,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各治疗组中精子MMP水平上升,ROS水平、CytC含量下降,其中,中西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知柏地黄汤能够提高UU感染大鼠精子MMP水平,减少精子ROS产生,减少精子凋亡,抑制CytC释放,这可能是知柏地黄汤治疗UU感染所致男性不育症的机制之一.
目的:探讨通络化痰胶囊对脑缺血损伤大鼠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和可能机制.方法:98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14只),假手术组(14只),造模组(70只),其中造模组通过永久性大脑中动脉闭塞(pMCAO)制备脑缺血损伤模型,待大鼠清醒后,根据longa评分(≥2分)随机分层分为模型组、阳性药尼莫地平组、通络化痰高、中、低剂量组(16.2、32.4、64.8mg/mL),共5组,每组14只,分别进行灌胃治疗.并于术后第1、2、3、5、7天行Narrow-Alley corner Test检测脑缺血损伤大鼠神经功能的改变,术后第8天予4%多聚甲醛(pH 7.0)灌注同定后断头取脑,利用TUNEL法测定缺血半暗带神经元细胞凋亡水平的变化,利用免疫组化技术测定通络化痰胶囊对缺血半暗带CytC、caspase-9和caspase-3表达的影响.结果:与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Narrow-Alley corner Test得分显著增加(P<0.01),尼莫地平组和通络化痰胶囊中剂量组得分显著降低(P<0.01,P<0.05);模型组大鼠缺血半暗带神经元细胞凋亡增多、CytC、caspase-9和caspase-3表达增加(P<0.01),尼莫地平组及通络化痰胶囊组较模型组缺血半暗带神经元细胞凋亡减轻,CytC、caspase-9和caspase-3表达减少(P<0.01).结论:通络化痰胶囊可促进脑缺血损伤大鼠损伤后神经功能障碍的恢复,其机制可能与通络化痰胶囊减少细胞凋亡线粒体途径相关的CytC、caspase-3和caspase-9表达从而减少缺血半暗带神经元细胞凋亡水平有关.
目的:研究大承气汤对急性肝衰竭大鼠肝组织Smac、细胞色素C及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40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大承气汤低、高剂量治疗组,每组各10只.大承气汤高、低剂量组大鼠于造模前2d分别灌胃不同剂量大承气汤2mL,其他组予同等剂量0.9%氯化钠溶液灌胃,继而模型、大承气汤高、低剂量组大鼠均采用皮下注射硫代乙酰胺完成急性肝衰竭动物模型,造模完成后继续予药物灌胃3d.处死所有大鼠,行细胞色素C含量测定,肝脏组织细胞凋亡检测,肝脏病理学检测,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进行肝组织SmacmRNA表达检测,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aspase-3的表达.结果:硫代乙酰胺可引起急性肝衰竭并有广泛的肝细胞凋亡,与模型组比较,大承气汤各剂量组肝组织衰竭减轻,肝细胞凋亡率降低(P<0.05,P<0.01),细胞色素C含量显著下降(P<0.01),Caspase-3在肝细胞中的表达显著降低(P<0.05,P<0.01),肝组织Smac 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大承气汤可防治肝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通过抑制Smac基因、细胞色素C及Caspase-3表达,进而影响了线粒体相关因素介导的细胞凋亡调控通路,从而保护肝脏细胞,抑制肝衰竭.
目的 观察辣椒素对人大细胞肺癌NCI-H460细胞线粒体膜电位(Δψm)的影响,探讨其诱导NCI-H460细胞凋亡的线粒体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NCI-H460细胞,采用不同终浓度辣椒素进行处理,以不加辣椒素为对照.MTT法检测NCI-H460细胞增殖反应,计算半数抑制率;分别采用流式细胞术AnnexinV-FITC/PI法、JC-1活细胞染色、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凋亡、ψm、细胞色素C(Cyt c)的分布和线粒体内Cyt c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辣椒素明显抑制NCI-H460细胞增殖,并诱导NCI-H460细胞凋亡(P< 0.05,P<0.01);辣椒素显著降低NCI-H460细胞Δψm、促进Cyt c由线粒体释放至胞浆及降低线粒体内Cyt c的表达(P<0.05).结论 辣椒素对肺癌NCI-H460细胞增殖具有抑制作用,诱导其凋亡,其机制可能是通过线粒体介导的细胞凋亡途径实现.
目的从形态学角度观察动脉阻塞(MCAO)模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区神经元细胞色素C的变化.方法应用免疫组化配合 TUNEL 染色方法.结果脑缺血再灌注2h后模型组大鼠海马神经元中细胞色素C蛋白开始表达,再灌注6h表达量达高峰,再灌注12h表达量下降,再灌注24h降至最低点.Tunel在再灌注6h阳性细胞主要集中海马CA2和齿状回区,细胞色素C的阳性细胞表达与Tunel阳性细胞表达部位基本一致.结论脑缺血再灌注后细胞凋亡中存在细胞色素C基因蛋白表达的动态变化.
目的:探讨蝙蝠葛碱对暂时性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大鼠脑半暗带区神经元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成伪手术组,模型组和蝙蝠葛碱低、中、高剂量组.线栓法制备右侧大脑中动脉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缺血1 h后再灌注24 h.于大鼠脑缺血后即刻及复灌后11 h及23 h蝙蝠葛碱组腹腔注射蝙蝠葛碱(2.5,5,10 mg·kg~(-1)),伪手术组和模型组则注射生理盐水对照.再灌注24 h后,多聚甲醛灌流固定大鼠脑组织,制作病理切片.TUNEL染色法原位检测大鼠脑半暗带区神经元细胞凋亡情况,免疫组化法检测半暗带区细胞色素C释放情况和caspase-3,caspase-9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细胞凋亡数(25.5±3.3)个/mm2比,蝙蝠葛碱中剂量组(18.9±2.02)个/mm~2和高剂量组(15.9±2.9)个/mm2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区神经元细胞凋亡程度明显改善(P<0.05),蝙蝠葛碱中、高剂量组半暗带区细胞色素C释放减少,caspase -3和caspase-9表达亦明显降低(P<0.01).结论:蝙蝠葛碱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机制可能与其抑制神经元细胞凋亡有关.
目的:探讨四逆汤预防性给药24h后能否抑制心肌缺血再灌注(MI/R)后心肌细胞凋亡的发生及其可能涉及的线粒体机制.方法: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四逆汤预处理组.缺血再灌注组采用经典大鼠冠脉结扎,缺血1 h,再灌1 h.四逆汤预处理组给予四逆汤灌胃(5 g·kg-1·d-1)连续3 d,末次灌药24h后心肌缺血1 h,再灌1 h.流式细胞仪测定心肌细胞凋亡率,进行细胞色素C及抗凋亡蛋白bcl-xl的Western blotting分析并检测caspase-3的活性.结果:四逆汤预处理24h后可以减少MI/R后心肌细胞凋亡率,减少细胞色素C自线粒体的释放,上调bcl-x1蛋白的表达,抑制caspase-3的活化.结论:四逆汤预防性给药24h后可以减少MI/R造成的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细胞凋亡的线粒体信号转导通路有关.
目的:探讨线粒体在土贝母苷甲(TBMS1)诱导人宫颈癌HeLa细胞凋亡过程中的作用.方法:流式细胞仪测定线粒体膜电位(△ψm)、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DNA断裂片和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细胞色素c(cyt c)的表达.结果:TBMS1引起人宫颈癌HeLa细胞凋亡,使得△ψm下降,释放入胞质的cyt c增加,并具有时间、剂量依赖性;TBMS1还可直接作用于分离的鼠肝脏线粒体,使之释放cyt c;TBMS1的这种作用部分能够被线粒体膜保护剂环孢菌素A(CsA)阻断.结论:线粒体途径是TBMS1诱导的HeLa细胞凋亡的途径之一.
目的 探讨内异康复栓直肠给药对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T)模型大鼠异位和在位内膜细胞色素C(cytochrome C,cytC)、生存素(Survivin)的不同影响.方法 将EMT大鼠随机分为内异康复栓高、低剂量组,丹那唑组,丹莪妇康煎膏组,模型组和空白组,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cytC、Survivin的表达.结果 (1)内异康复栓高、低剂量组异位内膜cytc(IOD值)表达(分别为6.08±0.35、6.23±0.35)均显著增加,与模型组(5.07±0.70)及丹莪妇康煎膏组(5.98±1.0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内异康复栓高、低剂量组Survivin(IOD值)表达(分别为5.73±0.93、5.62±0.93)显著降低,与模型组(6.01 4-1.16)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2)内异康复栓高、低剂量组能显著上调在位内膜下降的cytC水平,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异康复检高、低剂量组在位内膜Survivin的表达,与模型组和空白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内异康复栓可能通过增加异位内膜cytC的表达并降低Survivin的表达,起到诱导凋亡的作用,而对在位内膜可上调cytC表达,对Sur-vivin表达无明显影响.
目的 探讨活血药(当归、川芎)、破血药(三棱、莪术)改善动脉粥样硬化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他汀组、活血组、破血组,空白组8只,其余各组均13只.采用高脂饲料喂饲结合腹腔注射维生素D3法复制动脉粥样硬化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空白组、模型组灌服10ml/(kg·d)白开水,活血组灌服当归、川芎煎液,破血组灌服三棱、莪术煎液,他汀组灌服阿托伐他汀钙,给药量均为1.8g/(kg·d),每天1次,连续4周.取主动脉组织,光镜下观察主动脉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主动脉组织细胞色素C (Cyt-C)及细胞凋亡诱导因子(AIF)蛋白的表达,原位杂交法检测主动脉组织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mRNA表达情况.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他汀组、活血组及破血组主动脉组织粥样硬化病变均有不同程度减轻,其中他汀组与破血组病变改善最为明显.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主动脉组织Cyt-C、AIF蛋白及Caspase-3 mRNA表达显著增多(P <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他汀组、破血组主动脉组织Cyt-C、AIF蛋白及Caspase-3 mRNA表达均减少,活血组Cyt-C蛋白、Caspase-3 mRNA表达均减少(P<0.05或P<0.01);破血组主动脉组织Caspase-3 mRNA表达低于活血组(P<0.05).结论 活血药、破血药均能改善动脉粥样硬化,且破血药效果优于活血药;活血药可能通过抑制Cyt-C表达,降低Caspase-3 mRNA水平,破血药可能通过抑制Cyt-C表达,下调凋亡诱导因子AIF表达及降低Caspase-3 mRNA水平来抗动脉粥样硬化.
目的 观察细胞色素C(Cyt C)和凋亡相关基因BAX在抑郁模型大鼠杏仁核神经元的表达,探讨抑郁症杏仁核神经元凋亡的机制.方法 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每组15只.用慢性强迫游泳(4周)制备慢性强迫游泳应激抑郁模型.用糖水偏好实验、开场实验和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行为学.用TUNEL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神经元凋亡和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Cyt C和BAX蛋白的表达,RT-PCR检测BAXmRNA表达.结果 模型组糖水消耗量、糖水偏好百分比和直立次数低于对照组(P<0.01或P<0.05);逃避潜伏期高于对照组(P<0.01);模型组和对照组凋亡细胞阳性率分别为24.08%±4.30%和3.08%±0.91%,凋亡率分别为17.14%±2.71%和3.34%±0.80%.凋亡相关基因BAX转录和BAX蛋白以及Cyt C蛋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抑郁模型大鼠杏仁核存在明显的神经元凋亡,BAX上调和Cyt C释放可能是抑郁患者杏仁核神经元凋亡的机制之一.
目的 揭示糖尿病胃轻瘫(DGP)发病机制.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造模10周后,模型检测;流式细胞术测细胞凋亡与△ψm;免疫组化测Cyt C.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1)模型组造模后均出现多尿、多饮、多食症状,体重减轻;血糖浓度显著增高(P<0.01);胃内色素残留率显著降低(P<0.01).(2)模型组胃平滑肌细胞凋亡率显著增高(P<0.01),△ψm显著降低(P<0.01),胞质Cyt C显著增加.结论 线粒体介导了糖尿病大鼠胃平滑肌细胞凋亡,后者在糖尿病胃轻瘫发病机制中扮演了一定角色.
目的 研究熊果酸作用胃癌细胞BGC-823后丝切蛋白cdilin-1表达的变化.方法 熊果酸作用于细胞BGC-823,双向电泳结合质谱检测胞质内cofilin-1的表达,免疫印迹检测cofilin-1蛋白和细胞色素C的表达.结果 胞质内cofilin-1蛋白表达降低(P<0.01),而线粒体表达却明显升高(P<0.01),同时细胞色素C在胞质中的表达量也明显下调(P<0.01).结论 熊果酸作用BGC-823,可能使cofilin-1蛋白从胞质转位至线粒体内,促使细胞色素C释放,激活caspase级联反应,诱导细胞凋亡.
目的 观察Caspase-9、Caspase-3和细胞色素C(CytC)在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大鼠海马神经元中的表达及相互关系,探讨PTSD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的信号转导机制.方法 成年雄性Wistar大鼠60只,采用国际认定的无连续单一应激(SPS)方法 刺激大鼠建立PTSD大鼠模型,取SPS刺激后1d、4d、7d、14d、28d 组和正常对照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免疫荧光和免疫印迹法检测Caspase-9、Caspase-3和CytC蛋白的表达. 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荧光结果 显示,CytC蛋白于SPS刺激后4 d在海马神经元胞质内的表达达到高峰,并维持较高水平,SPS刺激后7d逐渐下降.SPS刺激后,Caspase-9和Caspase-3阳性表达增强,均于SPS刺激后7d达到高峰.免疫印迹结果 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海马胞质内CytC蛋白水平明显上调,于SPS刺激后4 d达到较高水平.而SPS刺激后线粒体中CytC蛋白水平则显著下降.在正常对照组,无Caspase-9和Caspase-3活性片段;在模型组,出现Caspase-9和Caspase-3活性片段,两者均于SPS刺激后7d达到高峰,14 d开始下调. 结论 神经元凋亡可能是导致PTSD大鼠海马萎缩的重要机制之一;线粒体通路的激活参与了PTSD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的调控.
目的 观察细胞色素C(Cyt C)和凋亡相关基因 bax 在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大鼠海马神经元中的表达,探讨其在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 方法 成年雄性Wistar大鼠60只,采用国际认定的无连续单一应激(SPS)方法刺激大鼠建立PTSD大鼠模型,取SPS刺激后1d、4d、7d、14d、28d组和正常对照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免疫荧光双标、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技术和免疫印迹法检测Cyt C 和Bax 蛋白的表达. 结果 Cyt C 蛋白于SPS刺激后4d达到高峰并维持较高水平,SPS刺激7d之后逐渐下降.Bax蛋白于SPS刺激后7d 达到高峰,14d开始下调,28d恢复到正常水平. 结论 在PTSD大鼠海马神经元中,Bax上调并促进了Cyt C的释放,而Cyt C的释放可能是导致PTSD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的机制之一.
目的 通过观察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内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B(Akt)及细胞色素C的表达及定位情况,探讨延迟性脑缺血后处理神经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 制作SPF级成年雄性SD大鼠(40只)四动脉结扎全脑缺血模型.实验动物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后处理组,抑制剂组及溶剂对照组.采用焦油紫染色技术观察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存活情况;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磷酸化Akt及细胞色素C的表达及定位.结果 延迟性的脑缺血后处理能够促进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生存;促进磷酸化Akt水平升高;阻止线粒体内细胞色素C向胞质释放;脑室注射LY294002后,细胞色素C的释放减少,抑制延迟性后处理的神经元保护作用.结论 延迟性脑缺血后处理通过诱导胞质内Akt的磷酸化,抑制线粒体内细胞色素C释放到胞质,阻止全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损伤.
目的 探讨细胞骨架蛋白突触孔蛋白(synaptopodin)和细胞色素C(Cyt C)在棕榈酸所致足细胞损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体外培养小鼠肾足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和棕榈酸组.各组细胞分别培养24h、72h和120h.应用MTT方法检测棕榈酸干预后足细胞活性的变化.应用免疫荧光及免疫印迹法检测棕榈酸干预后足细胞中synaptopodin和Cyt C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棕榈酸组足细胞活性明显下降,且呈时间依赖性.棕榈酸可上调足细胞中Cyt C蛋白的表达,并下调synaptopodin的表达.结论 棕榈酸可诱导足细胞中Cyt C蛋白释放以及细胞骨架蛋白synaptopodin异常表达,可能参与了足细胞损伤.
目的 通过检测亚硒酸钠诱导人胃癌SGC-7901细胞系凋亡过程中Bax/Bcl-2、线粒体膜电位和细胞色素C(Cyt C)表达的变化,探讨亚硒酸钠诱导胃癌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人胃癌细胞系SGC-7901细胞加入不同浓度亚硒酸钠(2.5、5.0、10.0mol/L)的培养液中培养24h、48h,免疫细胞化学法和免疫印迹法(Westernblotting)检测Bax/Bcl-2蛋白的表达;以罗丹明123(rhodamine123)为细胞染色剂,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的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质Cyt C和线粒体Cyt C蛋白含量的变化.结果 免疫细胞化学法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亚硒酸钠能够能够提高Bax蛋白的表达(P<0.05)、降低Bcl-2蛋白的表达(P<0.05),且呈剂量依懒性;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亚硒酸钠能够降低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提示:亚硒酸钠可以通过改变Bax、Bel-2蛋白的含量,降低线粒体的膜电位来诱导细胞凋亡.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亚硒酸钠能够提高细胞质Cyt C蛋白的表达(P<0.05)并降低线粒体内Cyt C蛋白的表达(P<0.05),促使线粒体内的Cyt C向细胞质内释放.结论 亚硒酸钠通过上调Bax并下调Bcl-2蛋白表达,降低线粒体膜电位,促进Cyt C从线粒体释放到细胞质,通过线粒体途径诱导人胃癌SGC-7901细胞凋亡.
本研究探讨尖吻蝮蛇毒抑瘤组分1(componentlfrom Agkistrodon acutus venom,AVVC-1)诱导人慢性髓系白血病(CML) K562细胞线粒体凋亡途径.选择K562细胞株为实验对象,采用Jc-1检测细胞线粒体的膜电位,Western blot检测线粒体内细胞色素C蛋白的表达,免疫荧光检测细胞色素C蛋白的分布.结果表明,不同浓度梯度AVVC-1(12.5,25,50,100μg/ml)处理6h后,K562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明显下降(P<0.01).AVVC-1 30 μg/ml处理48 h后,K562细胞线粒体内细胞色素C蛋白表达量明显下降(P<0.05),伴随胞浆内细胞色素C的荧光强度增强.结论:尖吻蝮蛇毒抑瘤组分1可以促使细胞色素C的释放并激活线粒体死亡途径,从而诱导K562细胞发生凋亡,并由此发挥其抗肿瘤活性.
为了研究Ca2+在VP-16(etoposide)诱导HL-60细胞凋亡中的作用,采用流式细胞术,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Western印迹方法进行观察.结果显示,VP-16可诱导HL-60细胞凋亡,并可引起细胞内Ca2+浓度的增加;细胞外钙离子螯合剂EGTA不抑制其诱导的细胞凋亡,而细胞内钙离子螯合剂BAPTA-AM可抑制此过程,并且可抑制细胞色素C的释放.实验结果提示,Ca2+在细胞凋亡和细胞色素C的释放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
为了探讨细胞色素C在体外作用于HLHL-60细胞时细胞发生的变化及其相关凋亡基因的bcl-2、bax表达变化的机制,用不同浓度的细胞色素C作用于HL-60细胞24小时,然后分别用MTT检测细胞色素C对HL-60细胞的抑制率;应用光学显微镜、荧光显微镜观察HL-60细胞形态的变化;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和细胞周期的变化;用DNA凝胶电泳检测HL-60细胞的凋亡;用RT-PCR检测bcl-2、bax基因的表达的变化.结果表明:在细胞色素C浓度为0-150 mg/L时,细胞抑制率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当细胞色素C浓度在0-37.5 mg/L时,细胞凋亡率逐渐增加,可见典型的凋亡细胞和明显DNA梯形条带,同时,在该浓度范围内bcl-2表达逐渐减少,而bax表达逐渐增加;当细胞色素C浓度大于37.5 mg/L时,细胞凋亡率增加不明显,但细胞出现坏死.结论:细胞色素C能诱导HL-60细胞发生凋亡,细胞色素C对细胞周期的作用是将细胞阻滞于G1期,并且细胞凋亡率、bcl-2、bax基因的表达的变化与细胞色素C浓度呈一定的量效依赖关系,细胞色素C诱导HL-60凋亡可能与bax的激活和bcl-2的抑制有关.
本研究观察fas基因表达的变化对细胞色素C诱导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株HL-60细胞凋亡的影响,并探讨细胞色素C诱导HL-60细胞凋亡的机制.将体外培养的HL-60细胞分成6组,细胞色素C终浓度分别为0(对照组)、9.375、18.75、37.5、75、150 mg/L,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色素C对HL-60细胞的凋亡作用,用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以凋亡为主的HL-60细胞中fas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细胞色素C终浓度分别为0、9.375、18.75及37.5 mg/L时HL-60细胞是以凋亡效应为主,fas基因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随着细胞色素C浓度的增高而增高,当细胞色素C浓度为75 mg/L、150 mg/L时,HL-60细胞是以坏死效应为主.结论:细胞色素C能够上调fas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从而可以诱导HL-60细胞的凋亡.
为了研究细胞色素C体外作用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ML)细胞的效应及其对柔红霉素(DNR)诱导AML细胞凋亡的影响,分别采用瑞氏-姬姆萨染色和硝基四氮唑蓝还原试验观察细胞色素C引起AML细胞的分化效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和荧光染色方法检测AML细胞的凋亡效应.结果表明:①不同浓度的细胞色素C单独作用AML细胞产生的效应不同:浓度为10μl/ml的细胞色素C作用AML细胞可产生分化效应;浓度为20μl/ml的细胞色素C作用AML细胞,产生明显的凋亡效应;浓度为40μl/ml的细胞色素C作用AML细胞,可导致细胞的坏死.②浓度为10.0μg/ml的细胞色素C预先作用AML细胞导致DNR诱导的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P<0.01),浓度为20.0μg/ml的细胞色素C预先作用对DNR诱导的细胞凋亡率影响不大(P>0.05).③如果DNR预先作用AML细胞后再经细胞色素C处理,两种浓度的细胞色素C均可使DNR诱导的细胞凋亡率明显增高(P<0.01).结论:细胞色素C对柔红霉素(DNR)诱导AML细胞凋亡可能有一定的影响.
目的 观察细胞色素C、caspase-9和caspase-3在热应激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表达及相互关系,阐明热应激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凋亡的信号转导机制,探讨重症中暑所致血管内皮损害的发病机理.方法 建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热应激模型,对照组将细胞置于标准37℃、5% CO2细胞培养箱,热应激组将细胞置于39℃、41℃、43℃细胞培养箱中进行热应激2h,热应激后继续在细胞培养箱孵育24h.电子显微镜观察人脐静脉内皮细胞(37℃、43℃)线粒体改变,应用Annexin V-FITC/PI双染色方法检测不同温度热应激后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细胞色素C、caspase-9、caspase-3蛋白表达.结果 电镜观察对照组(37℃)HUVEC细胞线粒体结构基本正常.热应激后(43℃)HUVEC细胞线粒体肿胀并出现结构改变;与对照组比较,39℃热应激对内皮细胞凋亡无明显影响(P>0.05),随着热应激温度的增加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凋亡明显增多(41℃17.8%,4 3℃25.6%)并且细胞色素C、caspase-9、caspase-3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5).结论 线粒体通路的激活参与了热应激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凋亡的调控;血管内皮细胞凋亡可能与重症中暑的发病存在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