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复(1763年~1825年),字三白,号梅逸,清乾隆二十八年生于长洲(今江苏苏州).清代文学家.著有《浮生六记》.《浮生六记》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名著,包括《闺房记乐》、 《闲情记趣》、 《坎坷记愁》、 《浪游记快》、 《中山记历》、 《养生记道》.全书真实地描写了普通百姓居家生活的种种际遇,其中涉及的养生妙道,有不少地方仍值得今人借鉴和学习.养生宜早.沈复在《浮生六记》中写道:人若待老而保生,是犹贫而后蓄积,虽勤亦无补.因此,冶有病不若治未病,疗身不若疗心,使人疗不若先身疗.
人到老年能安乐,诚可谓悟养生之要也.古往今来,许多有识之士都主张以安乐来延年益寿.宋代理学家邵雍把自己的居处称"安乐窝",自号安乐先生,并为此吟诗道:"老年肢体索温存,安乐窝中别有春."明人沈复对此讲得更形象,他在<浮生六记>中说:"余自四十五岁以后,讲求安心之法,方寸之地,空空洞洞,朗朗惺惺,凡喜怒哀乐,劳苦恐惧之事,决不之入.譬如制为一城,将城门紧闭,时加防守,惟恐此数者闯入,近来渐觉闯入之时少,主人居其中,乃有安适之象矣".湖北省应城县有位百岁寿星叫汪秀英,在回答人们询问长寿之道时说:"心要清静,心清意正,邪气难攻身."
沈复是清朝的一介贫士.虽多才多艺,却不以科举为事,不以功名为务.虽命运坎坷困苦,却自愿过平实的生活,并从中得到乐趣和感悟.其名著<浮生六记>,真实地描写了普通百姓居家生活的种种际遇,受到后世的推崇,并流传到国外.其中涉及的养生妙道,有不少地方仍值得今人借鉴和学习.
上次说沈复的《浮生六记》,其卷六还记有一件事:"余少时,见先君子于午餐之后,小睡片刻,灯后治事,精神焕发 余近日亦思法之,午餐后于竹床小睡,入夜果觉清爽."说他父亲在世时,坚持每日午间小睡,晚上办公时很有精神、他中年以后也这样做,到了晚上精神很清爽.
2007年,《浮生六记》佚文卷五、卷六被发现,卷五《中山记历》中作者随使册封冲绳王时,途经东海钓鱼台(岛)的记述,证明钓鱼岛自古就是中国领土.一时间,掀起了一股沈复及《浮生六记》的研究热.
沈复是清代的一介贫士,虽多才多艺,却不以科举为事,不以功名为务;虽命运坎坷困苦,却甘愿过平实的生活,并从中得到乐趣和感情.其名著<浮生六记>,真实地描写了普通百姓居家生活的种种际遇,其中涉及的养生妙道,有不少地方仍值得今人借鉴和学习.
沈复是生活在清乾嘉时期社会中下层的苏州的一介贫士.他多才多艺,却不以科举为事,不以功名为务.虽命运坎坷困苦,却自愿过平实的生活,并从中得到乐趣和感悟.其名著<浮生六记>,以朴实的文笔真实地描写了普通人居家生活的种种际遇,受到后世读者的喜爱,学者的推崇,并流传到国外.
《浮生六记》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芸娘为茶酿香的那一个情节:夏天的荷花,刚开的时候,一般是晚上含苞,早上再绽开.聪明而灵透的芸娘,利用荷花这一自然的本性,用纱囊裹一小撮茶叶在里边,然后,趁荷花将要含苞的时候,放置在花心里.第二天早上,当荷花重新绽开的时候,便取茶叶出来,这时候,用天泉水泡之,香韵尤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