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目的 了解唐山市中学生环保知识、态度与行为的基本情况,为进一步提高中学生的环境保护能力、促进健康提供依据.②方法 选择唐山市某高中学校高一和高二的学生292名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编制的问卷进行环保知识、态度和行为调查;同时采用个人访谈的形式对获得环保知识渠道和需求等进行访谈.应用SPSS 190.软件进行t检验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③结果 本次调查共292名中学生,所有调查对象环境保护相关知识、态度和保护行为3个维度得分分别为(702.2±54.1)分、(669.5±101.1)分和(772.9±107.7)分.多因素分析显示,父母的教育程度高、爱好和读书广泛的中学生环保知识、态度和行为得分高.中学生的环保知识来源主要是书籍、电视和网络.希望政府和学校多举办环保宣传活动,为学生提供环保知识.④结论 影响中学生环保知识、态度和行为的因素主要包括父母的教育程度、自己爱好和读书广泛.
目的:重点分析了医疗保险以及各种环保行为是否能减轻个体健康状况受环境污染的影响.方法:建立有序log-it模型,利用CGSS数据库2010年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居民对医疗保险和环保行为的选择能有效地减弱环境污染对健康造成的损害,与青年、中年相比,老年人通过参与医疗保险有效地减弱了其健康水平受环境污染的影响;与低受教育水平的个体相比,高受教育水平的个体通过对环保行为的选择有效地减轻了其健康水平受环境污染的影响.结论:政府应该大力倡导环保行为,全面覆盖医疗保险,使个体可以通过合理地选择规避环境污染对其健康造成的不利影响;更加重视老年人群体和受教育程度较低群体的健康水平受环境污染的影响.
目的 研究不同文化程度的社区居民以及不同社区同等文化程度的居民在环保知识、意识及行为方面是否存在差异,为绿色社区建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济宁市某大学280名大学生和济宁乡镇某中学与市区某中学的190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本次调查回收的452份问卷显示,不同社区居民间在环保知识行为上存在群体性地域性差异.结论 在绿色社区建设中应加强环境宣传教育的主体作用,提高社区居民环保意识行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和谐社会的目标.
环境是人类和生物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世界,其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到人类生存和发展.近几年来,环境污染日趋严重,"酸雨形成"、"光化学烟雾"、"水俣病"等,这些都是环境污染的典型事例.为了保护环境、保护我们惟一的地球,为了子孙后代的生存,保护环境成为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然而,有关环保知识学生知道多少?学生的态度又是什么?特别是熟知环境与健康关系的医学生,带着这些疑虑,做了本次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