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房室传导】相关文献(4)
  • 1∶2房室传导诱发不同频率室上性心动过速1例

    《疑难病杂志》 CSTPCD CA 2014年10期

    患者,男,69岁,主因阵发性心悸30年入院。既往高血压病史10余年,最高170/90 mm Hg,平素口服波依定等药物治疗,血压控制在140/80 mm Hg左右。30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心慌,自觉脉率快,约110次/min,无头晕、黑矇、晕厥,无胸闷、胸痛及上肢放射痛,多持续1h左右自行缓解,为突发突止。30年间症状间断发作,近年来发作次数逐渐增多,每月发作7~8次,性质、程度较前无明显变化。入院后查血尿便常规、肾功能、血脂、电解质均正常范围;超声心动图示左房扩大,升主动脉增宽,左室舒张功能减低,考虑长期高血压所致;24小时动态心电图显示:连发房性早搏,继之出现频率95~120次/min的室上性心动过速(见图1)。心电图可见第2个房性早搏后连续出现2次心室激动,第2个心室激动前未发现心房波,考虑1∶2房室传导,可能存在房室结双径路,拟行电生理检查及射频消融。电生理检查S1 S2700/380 ms出现明显跳跃延长达473 ms并稳定诱发心动过速,证实为典型房室结双径路(见图2)。继续电生理检查未发现多径传导。诊断慢快型房室结双径路伴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中下位法5~35 W慢径消融成功。

    心动过速 室上性 1∶2房室传导
  • 1∶2房室传导1例

    1∶2房室传导是指一次心房激动同步不等速分别沿两条应激性和传导性不同的传导径路下传至心室,并引起两次心室激动的电生理现象,又称双重心室反应(double ventricular response)[1].我们通过1例典型的1∶2房室传导心电图病例,分析其发生机制及心电图诊断要点.患者,男,57岁,4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心慌不适,自觉心跳快且不整齐,无胸闷、胸痛、恶心、呕吐、头晕、咳嗽、黑蒙、晕厥等不适,持续30 min后自行缓解,患者未予重视.此后上述症状间断发作,无明显诱因,1年2~3次,持续0.5~2 h不等,休息后可自行好转.

    1∶2房室传导 传导径路 逆向传导阻滞
  • 几种特殊的阵发性心动过速形式

    《临床心电学杂志》 CSTPCD 2016年1期

    例1 患者 男性,60岁.因发作性心悸、胸闷10余年,加重3天来诊.曾于外院行冠脉照影术示:冠状动脉“三支病变”,并植入3枚支架.心电图(图1)示:心房率85~89bpm,心室率88~176bpm.P波顺序出现,PR间期有长(0.49~0.57s)、短(0.16~0.23s)两种(如图1B中V1a之P4R6和P1R1,V1b之P1R3和P2R4),短PR心搏后可见一“提前”出现的室上性QRS波群(如V1a之R2,V1b之R5),其前未见P'波,因其仅出现于短PR心搏后,故可排除交界性早搏的可能,心电图诊断:①窦性心律;②房室结双径路伴1:2房室传导;③阵发性非折返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心律失常 1∶2房室传导 早搏 预激综合征
  • 窦性早搏诱发1∶2房室传导一例

    1例患者,女性,临床诊断冠心病.其窦性早搏能1∶2房室传导(P-R1′-R2′),而主导窦性心律未能1∶2房室传导,P-P′与P′-R′呈反比关系较易累及快径传导,较少影响慢径传导的机理.

    电生理学 窦性早搏 1∶2房室传导
没有更多内容啦~
爱学术网-期刊论文服务平台 2014-2022 爱学术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4-2022 爱学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苏ICP备2020050931号 版权所有:南京传视绛文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