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腹修补术】相关文献(78)
  • 胃穿孔腹腔镜修补术与开腹修补术术后胃肠动力恢复的对比研究作

    《健康大视野》 2013年9期

    目的:对胃穿孔腹腔镜修补术与开腹修补术术后胃肠动力恢复的情况进行对比和研究.方法:此次临床研究主要以我院在2011年5月份到2013年5月份收治的100例胃溃疡穿孔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有100例患者采用胃穿孔腹腔镜修补术,有100例患者采用开腹修补术,对两组患者的术后胃肠动力恢复进行对比和研究.结果:经临床研究结果 显示,两组患者在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以及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在比较上存在显著差异性,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临床研究结果 表明,采用胃穿孔腹腔镜修补术进行治疗的患者,在术后胃肠动力恢复上,效果明显优于采用开腹修补术进行治疗的患者,值得推广和普及.

    胃穿孔腹腔镜修补术 开腹修补术 术后 胃肠动力恢复 对比
  • 腹腔镜修补术对胃穿孔术后胃肠动力恢复的影响

    目的 分析胃穿孔腹腔镜修补术对术后胃肠动力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胃穿孔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取腹腔镜修补术和开腹修补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恢复肠鸣音时间及术后血清促胃液素水平等指标.结果 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恢复肠鸣音时间等指标明显比观察组时间长(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2d血清胃泌素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胃穿孔腹腔镜修补术患者术后胃肠动力恢复较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胃穿孔 腹腔镜修补术 开腹修补术 胃肠动力恢复
  • 胃穿孔腹腔镜修补术与开腹修补术术后胃肠动力恢复的对比研究

    目的:比较胃穿孔腹腔镜修补术和开腹修补术术后患者胃肠动力具体恢复情况.方法:随机选取在2018年1月-2018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胃穿孔患者98例,按照修补术的不同分为两组,42例腹腔镜组给予腹腔镜修补术进行治疗,开腹组56例给予开腹修补术进行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胃穿孔患者通过治疗后,术后治疗效果(肠鸣音恢复的平均时间、血清胃泌素水平以及首次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为腹腔镜组优于开腹组,差异显著(P<0.05).患者满意度为腹腔镜组优于开腹组,差异显著(P<0.05).讨论:对于胃穿孔患者,给予腹腔镜修补术进行治疗结果显示效果良好,不仅有利于患者术后快速恢复胃肠动力,还能获得患者和家属的满意,为临床治疗胃穿孔患者提供了安全保障.

    胃穿孔 腹腔镜修补术 开腹修补术 胃肠动力 恢复
  • 腹腔镜修补术治疗胃穿孔患者的临床疗效

    《医疗装备》 2017年20期

    目的 观察分析腹腔镜修补术治疗胃穿孔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6—12月医院收治的90例胃穿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开腹修补术治疗,试验组采用腹腔镜修补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试验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胃穿孔患者采用腹腔镜修补术治疗效果明显,术后恢复快,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及推广.

    腹腔镜修补术 胃穿孔 开腹修补术
  • 腹腔镜修补术与开腹修补术治疗胃穿孔患者对术后胃肠动力恢复效果的影响

    《医疗装备》 2018年12期

    目的 比较腹腔镜修补术与开腹修补术治疗胃穿孔患者对术后胃肠动力恢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2月至2017年9月收治的100例胃穿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50例.对照组运用开腹修补术治疗,试验组运用腹腔镜修补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肠鸣音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胃穿孔患者运用腹腔镜修补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更加理想,术后胃肠动力变化情况优于开腹修补术治疗,是临床治疗胃穿孔患者的理想方法.

    胃穿孔 腹腔镜修补术 开腹修补术 术后胃肠动力
  • 对比胃穿孔患者经腹腔镜修补术、 开腹修补术术后机体胃肠动力恢复效果

    《健康大视野》 2018年24期

    目的:探讨分析开腹修补术与腹腔镜修补术对胃穿孔患者术后机体胃肠动力的恢复情况.方法:本次对象是2017.06至2018.06期间收治的50例胃穿孔患者,分组方式的选择依据是不同手术方式,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分别进行开腹修补术与腹腔镜修补术治疗,观察其术后的胃肠动力状况.结果:采用修补术后,两组患者在住院时间、术后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以及血清胃泌素方面差异性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开腹修补术相比于腹腔镜修补术对胃穿孔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较差,不利于患者术后胃肠动力的恢复.

    胃穿孔 腹腔镜修补术 开腹修补术 胃肠动力
  • 胃穿孔腹腔镜修补术与开腹修补术术后胃肠动力恢复的对比研究

    目的:研究分析胃穿孔患者采用腹腔镜修补术与开腹修补术治疗后的胃肠动力恢复情况。方法:选取2010年8月至2014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胃穿孔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修补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开腹修补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肛门排气时间、肠鸣音出现时间、血清胃泌素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0%(P <0.05);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 >0.05);观察组患者的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血清胃泌素水平、肠鸣音恢复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胃穿孔患者采用腹腔镜修补术的疗效显著,而且恢复时间和恢复效果都较为理想,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胃穿孔 腹腔镜修补术 开腹修补术
  • 胃穿孔腹腔镜修补术与开腹修补术术后胃肠动力恢复的分析

    目的:探讨胃穿孔腹腔镜修补术与开腹修补术术后患者胃肠动力恢复情况.方法:收治胃穿孔患者50例,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行腹腔镜修补术,对照组行开腹修补术.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术后12 h疼痛评分、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胃穿孔开腹修补术,胃穿孔腹腔镜修补术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疼痛轻,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的优点.

    胃穿孔 腹腔镜修补术 开腹修补术 胃肠动力
  • 老年胃十二指肠穿孔行开腹修补术和胃大部切除术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探讨运用开腹修补术和胃大部切除术对老年胃十二指肠穿孔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在2014年1月至2015年2月于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老年胃十二指肠穿孔患者中抽取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观察组运用开腹修补术进行治疗,对照组运用胃大部切除术进行治疗,观察并统计两种治疗方式下的手术有效例数、无效例数及手术成功率,记录所有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复发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概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平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方面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少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复发率大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开腹修补手术与胃大部切除手术都能有效治疗老年胃十二指肠穿孔,且手术成功率较高;其中开腹修补术手术时间更短,术后并发症更少,恢复速度较快,但是复发率更高 胃大部切除术治疗后复发率低于开腹修补术手术,但手术创伤较大,术中失血量更多.因此,应该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对老年胃十二指肠穿孔患者展开治疗.

    开腹修补术 胃大部切除术 胃十二指肠穿孔 老年患者
  • 胃穿孔腹腔镜修补术与开腹修补术术后胃肠动力恢复的对比分析

    目的:探讨胃穿孔腹腔镜修补术与开腹修补术术后胃肠动力恢复的差异。方法:收治胃穿孔患者52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6例。观察组给予腹腔镜镜修补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开腹修补术,比较两组胃肠动力恢复情况。结果:两组平均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术后疼痛分级、平均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穿孔腹腔镜修补术患者胃动力恢复快,住院时间短。

    胃穿孔 腹腔镜修补术 开腹修补术 胃肠动力
  • 胃穿孔腹腔镜修补术与开腹修补术术后胃肠动力恢复的对比分析

    目的:探讨胃穿孔腹腔镜修补术与开腹修补术术后胃肠动力恢复的效果。方法:将76例胃穿孔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传统开腹修补术,观察组给予腹腔镜修补术。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术后1 h、24 h、72 h血清胃泌素水平,以及术中出血量、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修补术治疗胃穿孔能够加快患者胃肠动力的恢复进程,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胃穿孔 腹腔镜修补术 开腹修补术
  • 比较胃穿孔腹腔镜修补术与开腹修补术术后胃肠动力恢复的情况

    目的 分析与比较胃穿孔腹腔镜修补术与开腹修补术术后患者胃肠动力恢复的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 从该院2016年3月-2017年9月期间内接收的胃穿孔患者中,随机抽取122例患者,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均61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开腹修补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腹腔镜修补术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血清胃泌素水平、手术基本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血清胃泌素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1.64%)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11.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898,P=0.005<0.05).结论 腹腔镜修补术极大的改善了胃穿孔患者体内血清胃泌素的水平,并且显著的改善了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了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胃穿孔 腹腔镜修补术 开腹修补术 胃肠动力
  • 腹腔镜修补术与开腹修补术治疗胃穿孔术后胃肠动力恢复情况对比研究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CSTPCD 2016年24期

    目的 比较胃穿孔者行腹腔镜修补术与开腹修补术术后胃肠动力恢复情况.方法 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期间住院治疗的胃穿孔患者94例,根据患者的要求行腹腔镜修补术(腹腔镜组,41例)或开腹修补术(开腹手术组,53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术后1 h、24 h、48 h、72 h检测两组患者血清胃泌素;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 d、3 d、7 d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情况.结果 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显著短于/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术后1 h、72 h的血清胃泌素含量比较差异无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患者术后24 h、48 h的血清胃泌素含量明显高于开腹手术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和肛门排气时间显著短于开腹手术组,差异均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腹腔镜组术后使用镇痛药物的6例,低于开腹手术组的25例(P<0.01);腹腔镜组患者术后第1天、第3天、第7天疼痛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开腹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开腹修补术比较,腹腔镜修补术治疗胃穿孔手术情况较好,术后胃肠动力恢复情况更理想,且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更低.

    胃穿孔 腹腔镜修补术 开腹修补术 胃肠动力
  • 胃穿孔腹腔镜修补术与开腹修补术术后胃肠动力恢复的对比研究

    目的 比较胃穿孔腹腔镜修补术与开腹修补术术后胃肠动力的恢复情况.方法 选取2014年9月~2017年9月我院就诊的胃穿孔患者50例,按入院编号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5例.对照组采用开腹修补术,观察组给予腹腔镜修补术,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术后胃肠动力恢复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治疗胃穿孔时,应用腹腔镜修补术治疗能够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快速恢复胃肠动力,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胃穿孔腹腔镜修补术 开腹修补术 术后胃肠动力恢复 对比研究
  • 腹腔镜胃穿孔修补术的手术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腹腔镜胃穿孔修补术的手术疗效分析. 方法:将2013年9月~2014年9月在我院外科治疗的60例胃穿孔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开腹修补术,观察组采用腹腔镜修补术,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效果、术中术后各项指标、术后并发症. 结果:2组手术成功率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肠蠕动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切口感染、腹腔粘连、组织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腹腔镜胃穿孔修补术创伤小、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胃穿孔 腹腔镜修补术 开腹修补术 疗效分析
  • 腹腔镜与开腹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临床疗效对比分析

    目的:探讨腹腔镜修补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疗效。方法收集本院2009年2月~2013年9月行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组各30例,比较两种术式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镇痛剂的使用、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显著优于开腹组(P<0.05)。结论腹腔镜修补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具有操作简便、腹腔干扰小、术后痛苦小、恢复快及并发症少等优势,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消化性溃疡穿孔 腹腔镜检查 开腹修补术
  • 腹腔镜与传统开腹修补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临床效果比较

    《当代医学》 2017年18期

    目的 比较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采用腹腔镜与传统开腹修补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72例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腹腔镜手术治疗)与对照组(开腹修补术治疗),各36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术中平均出血量、平均首次排气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61.34±12.16)min、(26.39±3.36)h、(7.43±1.16)d,均显著少于对照组(103.64±14.65)min、(46.62±4.48)h、(14.35±2.46)d,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5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5.00%,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 相对于传统的开腹修补术治疗,腹腔镜手术治疗在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的治疗中具有创伤小、出血少及恢复快等优点,且术后并发症发生更少,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胃十二指肠 溃疡穿孔 腹腔镜 开腹修补术
  • 两种手术方式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腹腔镜与传统开腹修补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临床疗效.方法 分析本院2009~2011年收治的87例胃十二指肠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腹腔镜手术组有47例,传统开腹修补术组40例,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以及费用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腹腔镜手术组排气时间、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天数均优于传统开腹修补术,各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手术时间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优于传统开腹修补术,体现了微创手术的创伤小、愈合快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腹腔镜 开腹修补术 胃十二指肠 溃疡 穿孔
  • 腹腔镜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临床应用价值的探讨

    《医学综述》 CSTPCD 2014年19期

    目的 评价腹腔镜下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于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97例,按照简单随机原则分为腹腔镜修补组(52例)和开腹修补术组(45例).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一般情况及并发症、切口愈合和复发情况.结果 腹腔镜修补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平均为(38.65±10.45) min和(4.52±2.28)d,短于开腹修补术组的(53.72±10.38) min和(9.52±2.1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修补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为(40.78±11.12) mL,少于开腹修补术组的(121.56±10.94)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修补组患者的术后患者胃肠蠕动恢复时间及下床活动时间分别为(24.72±3.78)h及(10.36±3.44)h,早于开腹修补术组的(32.54±3.76)h及(26.87±3.43)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修补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开腹修补术组(P<0.05).腹腔镜修补组患者的切口愈合率和复发率分别为96.15%和1.92%,开腹修补术组的为91.11%和6.6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下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对患者的损伤较小.

    腹腔镜 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 开腹修补术
  • 腹腔镜修补术与开腹修补术治疗胃穿孔术后胃肠动力恢复情况对比研究

    目的 对比腹腔镜修补术与开腹修补术治疗胃穿孔术后胃肠动力恢复情况.方法 选取90例胃穿孔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n=45)和观察组(n=45),对照组给予开腹修补术进行治疗,观察组给予腹腔镜修补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术后胃肠动力恢复情况对比.结果 在术后血清胃泌素水平、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的对比上,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修补术治疗胃穿孔的效果优于开腹修补术.

    胃穿孔 腹腔镜修补术 开腹修补术 术后胃肠动力 恢复情况
  • 老年胃十二指肠穿孔行开腹修补术和胃大部切除术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析开腹修补术与胃大部切除术治疗老年胃十二指肠穿孔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70例老年胃十二指肠穿孔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成两组,即甲组(n=35,行开腹修补术)、乙组(n=35,行胃大部切除术),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对比。结果在手术成功率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在手术时间、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方面,甲组明显优于乙组(P <0.05)。结论在老年胃十二指肠穿孔治疗中,开腹修补术的时间较短、术后恢复较快、住院时间较短,临床疗效明显好于胃大部切除术。

    开腹修补术 胃大部切除术 老年胃十二指肠穿孔
  • 30例胃穿孔患者腹腔镜修补术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应用腹腔镜修补术治疗胃穿孔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在2012年6月~2013年6月中选取30例胃穿孔患者,计算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对照组中15例胃穿孔患者采用常规开腹修补术进行治疗;治疗组的15例胃穿孔患者则给予腹腔镜修补术进行治疗.对比治疗组和对照组胃穿孔患者进行不同的手术方法后的治疗效果,并分析讨论.结果 治疗组患者在经过腹腔镜修补术进行治疗,其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在肛门排气时间方面、患者下床活动时间和患者住院时间上,治疗组所用时间较对照组短;在治疗过程中,治疗组胃穿孔患者在围手术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比对照组少, 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腹腔镜修补术在胃穿孔患者治疗过程中的运用,治疗效果良好,不仅使治疗组中胃穿孔患者改善了治疗效果,还促进患者健康恢复.

    腹腔镜修补术 开腹修补术 治疗效果
  • 腹腔镜修补术与开腹修补术治疗胃穿孔的疗效比较

    目的 研究腹腔镜修补术与开腹修补术治疗胃穿孔的疗效.方法 54例胃穿孔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7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开腹修补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修补术治疗.对比两组胃穿孔患者的围术期指标、术后血清胃泌素含量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44.65±5.28)min、术中出血量为(21.34±2.07)ml、术后引流拔管时间为(24.68±4.71)h、 肛门排气时间为(25.26±5.41)h、住院时间为(7.41±2.04)d,均优于对照组的(66.85±7.34)min、(44.18±4.76)ml、(35.86±6.24)h、(44.93±9.68)h、(12.07±5.46)d,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24 h的血清胃泌素含量为(46.65±8.31)pg/ml、术后48 h为(58.74±9.36)pg/ml、术后72 h为(60.01±10.22)pg/ml,均高于对照组的(38.42±7.05)、(44.85±8.76)、(51.72±9.47)pg/m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7.41%,低于对照组的29.6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修补术治疗胃穿孔安全有效,有利于恢复患者的胃肠动力和缩短住院时间.

    胃穿孔 腹腔镜修补术 开腹修补术
  • 胃穿孔腹腔镜修补术与开腹修补术术后胃肠动力恢复的对比研究

    目的:探讨研究胃穿孔腹腔镜修补术与开腹修补术术后胃肠动力恢复情况的异同之处。方法:对比研究本院2010-2012年收治的100例胃穿孔患者的恢复情况,其中实施腹腔镜修补术的为55例,实施开腹修补术的为45例,研究对比指标有肛门排气时间、血清胃泌素、肠鸣音出现时间、手术后的住院时间等。结果:腹腔镜组在血清胃泌素水平、肠鸣音出现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方面与开腹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腹腔镜修补术的患者术后恢复效果明显好于开腹修补术患者。结论:胃穿孔患者在实施腹腔镜修补术后的胃肠动力恢复时间比实施开腹修补术的患者要短,术后的恢复效果良好,因此在临床上推广胃穿孔腹腔镜修补术是可行的,对于患者的康复具有指导意义。

    腹腔镜修补术 开腹修补术 胃穿孔 胃肠动力
  • 胃穿孔腹腔镜修补术与开腹修补术术后胃肠动力恢复对比研究

    目的:对比分析胃穿孔腹腔镜修补术与开腹修补术术后患者胃肠动力恢复的具体情况。方法将2010年3月至2013年5月在本院治疗的胃穿孔患者51例纳入试验组,采用腹腔镜修补术治疗,以同期采用开腹修补术治疗的胃穿孔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在血清胃泌素(GAS)水平、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术后平均住院时间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试验组患者GAS、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术后平均住院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采用腹腔镜修补术治疗胃穿孔,有利于改善GAS水平、缩短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和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可将其作为胃穿孔的有效治疗方案进行推广应用。但应注意手术适应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胃穿孔 腹腔镜修补术 开腹修补术
  • 胃穿孔腹腔镜修补术与开腹修补术术后胃肠动力恢复的对比研究

    《现代养生B》 2014年8期

    目的:探讨胃穿孔腹腔镜修补术同开腹修补术手术后在临床胃肠动力恢复表现出的差异性。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2月-2013年12月胃穿孔患者110例。由随机数表法完成所有胃穿孔患者的随机分组。设为D1组(腹腔镜修补术组55例)与D2组(开腹修补术组55例)。对比D1组与D2组胃穿孔患者自身的血清胃泌素水平、患者完成手术后肠鸣音的恢复时间、患者肛门排气时间以及完成手术后患者平均住院时间等。结果:D1组与D2组胃穿孔患者完成治疗后,在血清胃泌素水平、患者完成手术后肠鸣音恢复的时间、患者肛门排气时间以及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等方面,D1组患者优于D2组患者极为显著(P<0.05)。结论:针对胃穿孔患者,采用腹腔镜修补术进行治疗,在促进患者胃肠动力恢复方面表现了重要的意义。

    胃穿孔腹腔镜修补术 开腹修补术 胃肠动力恢复
  • 腹腔镜与开腹修补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腹腔镜与开腹修补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临床效果.方法 94例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分为两组,腹腔镜组47例患者根据手术适应证行腹腔镜下单纯穿孔缝合术或彻底性溃疡手术;开腹手术组47例患者行常规开腹修补术或彻底性溃疡手术.比较两组患者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腹腔镜组患者平均住院天数、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血常规检查结果等均优于开腹手术组(P<0.05).腹腔镜组患者术后发生营养性并发症例数少于开腹手术组(P<0.01).结论 腹腔镜手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手术切口小、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应熟练掌握并推广之.

    腹腔镜 开腹修补术 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
  • 胃穿孔腹腔镜修补术与开腹修补术术后胃肠动力恢复的对比分析

    目的:对比分析胃穿孔腹腔镜修补术与开腹修补术对胃肠动力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84例胃穿孔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腹腔镜修补术组与开腹修补术组,各42例,分别采用腹腔镜修补术和开腹修补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术后胃肠动力指标。结果腹腔镜修补术组术后1 h、24 h、48 h、72 h时血清胃泌素( GAS)评分均高于开腹修补术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开腹修补术组。结论胃穿孔腹腔镜修补术有利于减少术中出血量,迅速恢复胃肠动力,缩短住院时间。

    胃穿孔 腹腔镜修补术 开腹修补术 胃肠动力
  • 胃穿孔腹腔镜修补术与开腹修补术术后胃肠动力恢复的对比研究

    目的 比较胃穿孔腹腔镜修补术与开腹修补术术后胃肠动力的恢复情况.方法 选择于2011年5月--2013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60例胃溃疡穿孔患者,其中行胃穿孔腹腔镜修补术30例,行开腹修补术30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血清胃泌素、肛门排气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等项目.结果 胃穿孔腹腔镜修补组患者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血清胃泌素分泌水平、肛门排气时间与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胃穿孔开腹修补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胃穿孔开腹修补术相比,胃穿孔腹腔镜修补术更有助于患者胃肠动力的快速恢复.

    胃穿孔 腹腔镜术 开腹修补术 胃肠动力
  • 胃穿孔腹腔镜修补术与开腹修补术术后胃肠动力恢复的对比研究

    目的:研究胃穿孔腹腔镜修补术与开腹修补术术后胃肠动力恢复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86例胃穿孔患者,根据随机双盲均分原则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其中实验组43例患者给予腹腔镜修补术,对照组43例患者给予开腹修补术,观察两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以及平均住院时间。记录患者术后1h、24h、48h、72h 血清中胃泌素的含量。结果:实验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为(62.9±15.7)小时、肠鸣音恢复时间为(12.5±5.8)小时,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4.9±1.5)天,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所用时间,且实验组1h、24h、48h、72h 血清中胃泌素的含量明显高出对照组。结沦:对于胃穿孔的患者给予腹腔镜修补术可以最大程度的减少手术对患者身体以及心理上造成的伤害,有利于促进患者胃肠动力的恢复,有利于患者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投入到工作和生活中去。

    腹腔镜修补术 开腹修补术 胃穿孔 胃肠动力
查看更多
爱学术网-期刊论文服务平台 2014-2022 爱学术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4-2022 爱学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苏ICP备2020050931号 版权所有:南京传视绛文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