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我相信大家都经历过亲友、同事或者熟人张口找你借钱的事情。在民间借贷活动中,拆借的金额是与借贷人和被借贷人的关系亲疏、感情深浅成正比的。譬如想借钱的人和借贷人是亲兄弟关系,一旦张口,便倾囊相助,毕竟是一奶同胞,那份血浓于水的亲情任何时候都隔断不了。再譬如,你有一个相交20多年的朋友,因为做生意亏损了,债台高筑,每天都被债主堵住门去逼债。他在借债无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求你念在相处20多年的份上帮兄弟一把,你说这钱借不借?
源出《战国策·齐策四》,说的是孟尝君的故事.孟家养有门客三千余人,其中有位叫冯谖的.有一次,冯去薛地为孟尝君讨债,他不但什么也没有讨回来,反而烧了所有借债人的借据,说这是"以为君市义也",弄得孟尝君哭笑不得.不久,孟尝君因得不到齐王的重用而回到了他的封地,当地的老百姓都非常拥戴他:"未至百里,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他这才意识到这是事先冯谖为他买了"义"--人心的缘故.
"生老病死"是人类社会的客观规律,在农村地区,某些人一旦不幸得了恶性肿瘤或其它重大疾患,由于前期住院花费巨大,当病入膏肓时早已积蓄花尽甚至须借债继续受医,根本无力再承担昂贵的住院费用,因此,如何使患者度过临终关怀阶段,让他们安详地走向生命的终点,已成了社会和家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作者为此进行了一些实践和探索,现报告如下.
一起车祸,让两个家庭从此陷入不幸.江西籍的清洁工李水妹,历经多次开颅手术,至今仍躺在病床上,深度昏迷不醒.湖南籍的哥文荣,为支付巨额医疗费,已借债46万余元,其间妻子与他离婚,儿子也被送回老家.因交警尚未作出事故责任认定,保险公司无法赔付,两家人还在苦苦支撑,不知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