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思想文化的核心是儒、道、佛三教.儒教追求成圣,道教追求成仙,佛教追求成佛.从早期的情况看,儒教注重修养道德人格,佛教注重解脱人生痛苦,两家皆偏重于心性.后来道教吸收了儒佛两家的心性说,又发扬了自家传统的养生说,遂形成性命双修的炼养理论.性功是道教与儒佛两教相通的地方,命功则是道教独有的传统,不讲命功则不是道教.
二十世纪初,在全盘西化思潮的刺激下,产生新儒家学派,以梁漱溟、熊十力等为代表人物.梁、熊熟谙中国传统学术思想,吸收西方哲学与新知而致力于中华文化的复兴.梁漱溟-生兼综儒佛,希望以佛教的清净真心完成儒者事业,以儒者事业实现佛教的宗教修养.他努力推展乡村建设,却没有成功.熊十力融通佛儒思想,提出"新唯识论",希望透过文化的宣导达成革新,以挽救国势.
法国未来学家 H·儒佛尔提出,没有预测,就没有决策的自由.
喻昌,字嘉言,江西南昌府人,生于明万历十三年(1585),卒于清康熙三年(1664).他兼通儒佛,医术精湛,救人无数.到了晚年,深感"执方以疗人,功在一时",著书以教人,功在万里.于是一面著书立览,一面开堂讲课,传播医学知识,其代表作是<尚论篇>(1648年),又名<尚论张仲景伤寒论>,另有<医门法律>、<寓意草>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