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体外超声波联合坦索罗辛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慢性骨盆疼痛综合征(CP/CPPS)的临床效果.方法:112例经门诊确诊的CP/CPPS患者,按治疗方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给予坦索罗辛治疗,0.2 mg/次,1次/d,睡前口服,时间2周;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超声波治疗仪治疗,治疗时间15 min/次,隔日1次,时间2周,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6.78%,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4.64%,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前列腺炎症状指数评分(NIH-CPSI)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CP/CPPS的临床治疗中,体外超声波与坦索罗辛联合应用治疗能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促进临床症状和体征的改善,减轻疼痛感,提高生活质量.
泌尿系结石是临床常见的疾病之一,其治疗方法除手术和体外超声波震动碎石外,结石较轻者还可通过中西医药结合针灸进行治疗.通过对我院125例临床病人的临床实践,发现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目的介绍体外超声辅助下的脂肪抽吸技术的操作要点及206例患者的临床体会.方法运用肿胀麻醉技术进行术区浸润后,应用体外超声设备对术区进行体外超声处理,能量设置为3 W;作用时间为10~15*!min.然后,运用传统的脂肪抽吸方法进行吸脂塑形.结果 206例患者,脂肪抽吸量为200~4*!300*!ml,其中有1例患者发生局部小面积皮肤浅层坏死,3例发生血清肿,经换药1~2周后痊愈,其余患者无严重的并发症发生.206例患者均获得较明显的吸脂塑形效果,吸脂后术区皮肤均有一定程度的回缩.结论体外超声波辅助下的脂肪抽吸术安全可靠、易于掌握,其对脂肪的乳化作用有利于脂肪的吸出,同时有利于皮肤的回缩.
患者,男,35岁,因右侧腰部疼痛5h入院.5h前,无明显诱因患者右侧腰部突然疼痛,呈持续胀痛,且向下腹部放射,伴恶心呕吐及尿频尿痛和全程血尿.既往有右肾绞痛病史,外院多次B超提示:①右输尿管上段结石伴扩张;②右肾结石并重度积水.多次行体外超声波碎石,均未排出结石.
肾结石是泌尿系统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治疗肾结石的方法多样,如药物治疗、体外超声波碎石、开放手术取石、传统经皮肾镜取石(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PCNL)等[1],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超声引导经皮肾镜取石是近几年来运用于临床治疗肾结石的有效手术方法,其创伤小,安全性高[2].本研究通过观察超声引导下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128例肾结石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超声成像诊断是应用方便、无创性医学影象诊断技术.传统的多普勒超声成像技术探测细小血管及深层组织以及对病变组织分辨率的能力有限;对肝、肾、心(脑)血管畸形或栓塞等诊断缺乏相关病理学指标.目前,心血管超声成像诊断研究的热点是生物降解型超声显影微泡(囊)剂(microbubbleses,gas-filled microspheres, contrast agents for ultrasound imaging),超声显影微泡(囊)剂中包裹气体,静脉注射后含气微泡(囊)顺利地通过肺毛细血管床、抵达左心系统.在体外超声波的作用下,含气微泡(囊)通过改变声衰减、声速和增强后散射等,改变声波与组织间的基本作用(吸收、反射和折射),使得所在部位的回声信号增强[1,2],超声显影对比更加明显.如美国FDA批准的Albumin X,所用的囊材是蛋白质.另外,还尝试在微囊囊壁分子上结合一些特定的药物或抗原-抗体、基因或DNA片段,在超声显影的同时实施靶向释放[3~5].
1 病历介绍患者,男性,52岁,汉族.因腰背部持续性疼痛并阵发性加剧2小时,于2010年11月11日就诊,无畏寒、发热,无腹泻等症状伴随,查尿常规隐血(++),B超示:右肾结石(0.5×0.6cm),给予体外超声波碎石,术后72小时内患者感疼痛无缓解,且呈加剧趋势,要求入院治疗.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否认高血压、糖尿病、肾病等病史,否认外伤及手术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