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龙胆草为菊科白酒草属植物苦蒿Conyza blinii Lévl.的干燥地上部分,分布于我国西南地区.系70年代四川省发掘的民间草药,具有清热解毒、消炎祛痰、止咳平喘之功效,用于慢性气管炎、胃肠炎、肾炎、肝炎、痢疾、口腔炎、中耳炎、风火牙痛、湿疹、痔疮、外伤出血、烫火伤及牲畜创伤.金龙胆草及其制剂在<中国药典>1997年版一部及<四川省药品标准>中收载[1].我们对金龙胆草黄酮类成分、萜类成分、皂苷类成分等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本文报道对金龙胆草萜类成分的研究结果.作者从金龙胆草中分离得到7个萜类化合物,其中5个为三萜类化合物,2个为二萜类化合物,经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分别鉴定为α-香树脂醇(Ⅰ),β-香树脂醇(Ⅱ),β-香树脂酮(Ⅲ),木栓醇(Ⅳ),木栓酮(V),白酒草内酯(Ⅵ),苦蒿素(Ⅶ).其中,Ⅰ、Ⅱ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Ⅲ、Ⅳ为首次从白酒草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无毒棉花籽为农作物棉花(锦葵科Malvaceae,棉属Cossypium L.)经选育得到的含低量棉酚的变种棉花的种子[1].文献曾报道无毒棉花子的水提物有较强的5HT受体结合活性[2].为寻找生物活性成分,笔者对无毒棉花籽进行了化学成分的研究.采用聚酰胺色谱技术的分离方法,从中分得4个黄酮苷,经光谱数据鉴定,分别为山柰酚-3-O-β-D-芹菜糖-(1→2)-[α-L-鼠李糖(1→6)]-β-D-葡糖苷(Ⅰ)、槲皮素-3-O-β-D-芹菜糖-(1→2)-[α-L-鼠李糖(1→6)]-β-D-葡糖苷(Ⅱ)、山柰酚-3-O-β-D-芹菜糖-(1→2)-[α-L-鼠李糖(1→6)]-β-D-葡糖苷(Ⅲ)及槲皮素-3-O-β-芹菜糖-(1→2)-β-D-葡糖苷(Ⅳ).其中化合物Ⅲ为山柰酚型黄酮苷,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得.
导数光谱也叫微分光谱,是对原始光谱数据进行微分处理而得到的吸光度对波长(或波数)的变化率曲线,实际就是在整个区域内沿原始光谱曲线计算出的每个数据点处的斜率曲线.
离心分配色谱法(CPC)是一种液-液分配的色谱技术,具有分离时间短、无样品吸附以及使用不同的溶媒系统精制不同的化合物的优点,使其广泛用于天然产物的制备性分离.作者对百合科植物知母Anemarrhena asphodeloides根茎甲醇提取物进行制备性的CPC分离,所得芒果苷经HPLC分析其纯度超过95%.其结构由1H-NMR、13C-NMR和ESI-MS光谱数据确定.
从毛茛科铁线莲属植物绣球藤(Clematis montana Buch-Ham.)的干燥藤茎中分离得到两个化合物.根据化合物的波谱数据鉴定这两个化合物分别为(+)lariciresinol-di-4-O-B-D-glu和α-D-葡萄糖.
目的 研究八仙花叶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多种色谱方法(硅胶柱色谱﹑ODS柱色谱和HPLC柱色谱)分离纯化,依据理化性质、波谱数据分析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八仙花叶中分离得到 2个异香豆素和3个香豆素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①绣球酚,②绣球酚-4′-O-β-D-葡萄糖苷,③7-羟基香豆素,④香豆素-7-O-β-D-葡萄糖苷,⑤8-甲氧基香豆素-7-O-β-D-葡萄糖苷.结论 本文为八仙花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有效的物质基础,并首次报导了绣球酚的光谱数据,为其活性的深入研究提供了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