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职业性噪声暴露对制造业工人的血压影响.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以南通市2016年参加职业健康检查的在岗期间的6 770名有职业性噪声暴露的作业工人为研究对象,以听力损失作为累计噪声暴露量(CNE)的替代指标,对不同性别、年龄和工龄的工人的血压情况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可见随着年龄和工龄的增长,高血压患病率逐渐增高,有噪声所致的听力损失者的高血压患病率明显高于听力正常的工人(P<0.05).进行性别、年龄分组后,以听力损失为指标进一步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有噪声所致的高频听损者的高血压患病风险增高仅出现在≤45岁年龄组(P<0.01,OR=1.182,95% CI:1.082~1.293;其中男性:P<0.05,OR=1.103,95% CI:1.005~1.210;女性P<0.01,OR=1.736,95%CI:1.266~2.381)和所有≤10 a的接噪工龄组(≤1 a工龄组:P<0.01,OR=1.384,95%CI:1.149~1.666;2~5 a工龄组:P<0.01,OR=1.344,95%CI:1.173~1.539;6~10 a工龄组:P<0.05,OR=1.214,95%CI:1.040~1.417),而在>45岁年龄组和>10 a工龄组均未发现这种相关性.结论 ≤45岁年龄组以及≤10 a接噪工龄组的作业工人中噪声所致听力损失与高血压有关,需重点关注.
目的 探讨职业性噪声暴露对新入职工人的听力、血压及心电图的影响.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以2011-2014年南通市参加职业健康检查并合格的764名新入职工人为调查对象,跟踪分析该职业人群入职前和入职后2年内,先后3次职业健康检查的结果,对听力损伤、血压及心电图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①职业性噪声暴露工人1年后双耳高频平均听阈损失[>25 dB(A)]的检出率为3.40%,筛查检出4名职业禁忌证,其中1名为噪声敏感者[上岗前职业健康体检纯音听力检查各频率听力损失均≤25 dB(A),但噪声作业1年之内,高频段3 000Hz、4 000 Hz和6 000 Hz中任一耳,任一频率听阈≥65 dB(A)];职业性噪声暴露2年后双耳高频平均听阈损失[>25 dB(A)]的检出率为4.87%,筛查检出1名职业禁忌证工人,1名疑似职业病工人.职业性噪声暴露工人入职后1年和2年的听力损失检出率均较入职前明显升高,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职业性噪声暴露工人入职前后收缩压、舒张压以及高血压现患率在全体人群及性别分层中的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职业性噪声暴露工人入职2年后心电图检查较入职前,窦性心律失常(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律不齐)和其他异常心电图(束支传导阻滞、ST-T段改变等)检出率显著上升,其中女性工人心电图变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职业性噪声暴露对新入职工人的听力损失和心血管系统有一定影响.
在噪声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中,噪声与血压的关系较为肯定[1],虽然人群调查结果不尽一致,但多数研究认为噪声可使高血压的发病率增高.国内学者研究发现,声压级与高血压患病率之间存在剂量一反应关系[2].我们采用个体计量对轧钢作业生产中的噪声进行了监测,并对作业工人进行了高血压的调查分析.
[目的]调查职业性噪声暴露对新入职青年工人的听力、血压及心电图的影响,探讨青年工人初次职业噪声暴露的职业健康风险. [方法]以南京市职业健康体检机构2011年至2013年进行职业健康体格检查合格的367名新入职青年职工为研究对象,跟踪分析该职业人群入职前和入职后2年内,先后3次职业健康体检的噪声性听力损失(noiseinduced hearing loss,NIHL)、血压和心电图变化. [结果]青年工人噪声作业1年双耳高频平均听阈损失[>25dB(A)]的检出率为4.63%,噪声暴露2年内双耳高频听力损失检出为3.77%;入职1年后听力筛查检出3名噪声敏感工人[高频段任一频率,任一耳≥65dB(A)].工人入职1年收缩压出现显著性上升,且男性工人连续两年收缩压呈上升趋势;女性工人噪声作业1年高血压现患率上升.男性工人入职1年后心电图检查发现,心律不齐和其他异常心电图(束支传导阻滞、ST-T段改变等)检出率显著上升. [结论]职业性噪声暴露可能对新入职青年工人的听力损失和心血管系统有一定影响.噪声暴露第1年,青工听力损失检出率较高,可能与易感人群有关.
电力行业工业噪声声源多、影响面广,接触噪声的作业人员较多,长期职业性噪声暴露易导致听觉器官受损.为了解其危害,我们对浙江省2个电厂522名接触噪声作业工人进行了听力检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