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后汉书>载,号称伏波将军的东汉大将马援,奉旨平定了南疆叛乱后,凯旋归来时带回一车薏苡子,声称该子实可轻身省欲、以胜瘴气.当时有一些嫉贤害能的小人诬告马援搜刮了大量珠宝私自收藏,马援闻说后当众将薏苡子倒入漓江,使谣言不攻自破.
关于薏苡仁的药用,其中尚有一则动人的故事.据说东汉马援将军平定了南疆凯旋归来,带回一车薏苡仁,说是"能轻身省欲,以胜瘴气".旁人诬告他搜刮了大量珍宝,马援(即伏波将军)当众将薏苡仁倒入漓江,谣言便不攻自破了.人们热爱清廉奉公的将领,便将这桂林漓江边的山称为"伏波山",旁边的洞称为"还珠洞".薏苡仁也就有了薏珠子的美名.
β受体阻滞剂曾经被诬告有致癌作用。1962年苏格兰药理学家James Black成功研制出首个β受体阻滞剂--丙萘洛尔(pronethalol),并证实其有肯定的抗心绞痛和降压作用。然而突然有人声称丙萘洛尔可引起多种癌症[1],不仅毁灭了该药的应用前景,也差一点将β受体阻滞剂扼杀在摇篮之中。幸好Black没有灰心,经过努力找到普萘洛尔,后者安全有效,带动β受体阻滞剂逐渐成为治疗多种心血管疾病的基石[2]。令人感慨的是,在2007年,美国专家仔细搜索当年文献,没有发现丙萘洛尔致癌的任何动物实验证据,丙萘洛尔致癌一说很可能是冤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