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性砷中毒是因人体从饮水,空气或食物中长期摄入过量的砷而导致的慢性中毒性疾病,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点.鄂尔多斯市地处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总面积为86 391平方公里,人口约140万,下设7个旗1个区、108个乡、苏木(镇).
目的 调查甘肃省合作市水源水含砷情况及对人群的影响.方法 通过合作市7个乡、12个行政村、162个自然村进行的193份饮水水源样本的筛查和地砷病病情普查工作.按照《甘肃省地方病防治项目实施方案》和《甘肃省高砷区普查方案》的技术要求进行.凡筛查确定的高砷水源的自然村,以该自然村为中心采集全部饮用水源检测砷含量.结果 发现超标水样分布在合作市的4个乡的11个自然村,超标水样13份,占6.7%.在高砷区小学生、成年人中发现患皮肤疣状物者较多,其表面干燥、皲裂、出血.高砷水源区与低砷水源区人群尿砷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发现高砷水源的分布和地方性砷中毒疑似病人,为今后进行地方性砷中毒病区的确定和病人的确诊,以及病区改水驱砷等综合治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为了解四平市水源性高砷区及地方性砷中毒(简称地砷病)病区分布,并为制定地砷病防治措施和策略提供科学依据,笔者于2005-2006年对四平市3个县(市)开展了高砷水源和地砷病调查工作.
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下简称地砷病)是迄今发现时间较短的人体组织、器官广泛受毒害的一种地方病.有关其流行病学报道已不鲜见.切断高砷水源是众所周知的最根本最有效的防治措施,但是有关降砷改水后病区人群砷中毒临床状况变化的报道尚未见到
吉林省于1995年发现地方性砷中毒病区及高砷区,双辽市的地形、地貌特点与己发现有高砷区的地区极其相似,为此,于2002年开展了高砷水源的筛查工作,对部分高砷区的病情进行普查.
为了解盱眙县水源中砷含量情况,2004年9月,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盱眙沿淮河的鲍集、淮河等部分乡镇进行了饮用水(指井水)水砷含量调查检测,结果显示150份样品中有30份砷含量超过国家标准(国家标准:饮用水水砷含量<0.05mg/L),占检测水样的20%,最高水砷含量为0.298mg/L,已达到中度砷中毒病区标准.为进一步查清高砷水源地区分布,2005年8月,在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组织下,对沿淮河、洪泽湖周边乡镇的有关自然村,再次进行饮用水水砷含量调查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