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观察哮喘移动智能管理系统对支气管哮喘患者临床管理的效果.方法:选取64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健康教育及管理,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哮喘移动智能管理系统.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对哮喘知识的掌握情况、治疗依从性及哮喘治疗效果等.结果:6个月后,干预组患者的哮喘相关知识掌握水平、治疗依从性、哮喘控制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而再次住院率和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哮喘移动智能管理系统可提高患者对哮喘相关知识掌握水平、治疗依从性、哮喘控制水平,降低患者再住院率和血清炎症因子,促进患者健康.
当今社会,频繁发生的急病猝死、辐射损伤、地震水灾等灾害事件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灾害现场人员是生命救援体系的重要力量,是否具备现场救援技能是及时、有效提供灾害救援的前提。急救知识已是“大学生健康教育”课程的一部分,但据相关报道,我国第一目击者对陌生人实施基本急救技能的频率极低,心脏骤停院前急救成功率不到2%[1]。而在西方发达国家,公众院前急救的频率和成功率较高,在美国某些城市已达到74%[2]。因此,积极探索在普通高校普及灾害救援相关课程的系统化教育,使我国有更多“第一反应人”具备现场救援的基本能力呈必然趋势,现将我国综合类高等院校灾害现场救援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综述如下。
[目的]探讨仿真情景模拟法在《老年护理学》的应用效果,为模拟教学的开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整群抽取新疆医科大学护理学院2012级高职8个班,随机抽取4个班为观察组,其余4个班为对照组。观察组采用仿真模拟教学法传授老年护理知识,而对照组采用传统讲授法,两组教学内容和课时数均相同。[结果]对照组护生期末成绩为72.23分±6.23分,而观察组护生期末成绩为81.08分±8.26分,观察组期末成绩高于对照组(t=5.84,P<0.01);观察组老年护理问卷得分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仿真模拟教学法使护生能较好的掌握老年护理的相关知识,是提高《老年护理学》教学效果的有效方法。
狭义地讲医院健康教育即为对病人的健康教育,是指医护人员对疾病状态下的特殊人群进行疾病预防、康复以及有关的医疗、护理及自我保健等知识的系统化教育[1].
目的:通过加强手术室器械管理的系统化教育和培训,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方法:对手术器械管理团队进行系统化教育,包括人员配备制度、器械管理制度及内容等,做好消毒培训工作及绩效考核制度.观察并比较系统化教育后与往年同期的护理工作质量.结果:每周手术量增加,手术间隔降低,医疗器械消毒情况合格率变为100%;护士的手卫生合格率变为100%.结论:加强护理人员的系统化教育,促进规范的手术室器械管理,提高了手术效率,减少了医院感染的发生.
目的:探讨成立哮喘健康呼吸中心对哮喘患者健康行为的影响。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144例支气管哮喘患者经过哮喘健康呼吸中心(即哮喘专科门诊、哮喘健康宣教中心、哮喘患者俱乐部三者结合),医护患共同参与进行规范化治疗、系统化教育管理模式,评价其前后患者用药、自我管理现状、症状及肺通气功能等变化。结果144例哮喘患者规范化治疗管理后,患者接受并使用吸入类激素、正确使用吸入药物方法、坚持给药疗程分别由41.67%、20.14%、26.39%提高至93.06%、95.14%、94.44%,滥用抗菌药物及成分不明的中药由68.75%降到6.25%( P<0.05);掌握哮喘自我管理知识、坚持峰流速仪监测使用、记录哮喘日记、参加健康教育活动的比例分别由12.50%、5.56%、5.56%、13.89%提高至75.00%、88.89%、88.89%、95.83%(P<0.05);哮喘控制测试(ACT )症状评分、FEV1占预计值%、峰流速值(PEF)占预计值%分别由15.00±3.34、60.2±13.50、63.65±11.23提升至23.00±2.23、77.6±8.30、80.00±6.50( P<0.05)。结论成立哮喘健康呼吸中心能显著改善患者的健康行为,提示建设区域慢性病防治中心对哮喘患者的治疗是积极有效和必要的。
母乳是新生儿最好的食品.近年来,调查显示[1],中国婴儿纯母乳喂养率为52.02%,远低于国家既定标准.鉴于此,某二级甲等医院对179例孕产妇进行健康教育,以期达到提高纯母乳喂养率的目的,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产科门诊进行产前检查并在我院分娩的孕妇179例,年龄18 ~ 42岁,平均年龄(29.92±1.78)岁;文化程度:初中以下20例,高中或中专68例,大专及以上91例.汉族89例,维族64例,其他民族26例.
目的 探究系统化健康教育在脊柱骨折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而研究其临床推广价值.方法 选择2016—2017年患有脊柱骨折并且来我院进行治疗的患者80例,将纳入研究范围的患者进行随机编号,将偶数号码的患者并为一组,该组为A组,即对照组,另外一组为B组,此组为观察组.对A组患者进行口头教育,而对B组患者则进行系统化的教育,教育时间均为患者住院截止到患者出院的这段时间,之后通过所记录的数据来对比两组患者对健康知识所掌握的程度,并且同时比较患者对两种教育方式的满意度.结果 研究发现,B组患者对于脊柱骨折治疗和护养方面的知识掌握程度远高于A组患者,并且B组患者对于护理期间接受这些教育知识的满意度也高于A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比较随意、一般的口头教育和叮嘱,系统性的教育对于脊柱骨折患者更加具有意义,更能极大的促进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系统化教育方法非常值得临床效果,值得广泛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