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癌是威胁女性健康第二大恶性肿瘤,放射治疗是其治疗主要手段,而精确放疗目前已广泛运用在宫颈癌治疗中,放疗技术包括3D-CRT、IMRT、IGRT、TOMO、质子和重离子放疗以及三维近距离放疗.其中常用的有3D-CRT、IMRT、IG-RT、三维近距离放疗,这些精确放疗设备正逐步代替常规放疗和二维近距离照射,但三维近距离放疗和三维体外放疗如何进行恰当的融合以及合适剂量叠加,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明确.
[目的]分析采用螺旋断层放疗(TOMO)高剂量少分次放疗模式治疗青年胰腺癌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回顾性收集年龄≤45岁胰腺癌的病例资料,所有患者接受TOMO按照高剂量少分次模式治疗.随访获取放疗后疗效及毒副反应.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结果]共计27例患者,男女比例19:8,中位年龄41岁,最小年龄26岁,胰腺病灶体积中位值57.92 cm3.放疗剂量模式主要采取胰腺病灶靶区剂量60~70 Gy,15或20分次,胰腺病灶BED10中位值94.5 Gy.中位生存时间7个月,1年OS是28.8%.至放疗结束疼痛缓解率90.1%(19/21).血液学反应3级2例(7.4%),无2级以上消化道反应.[结论]采用TOMO设备按照高剂量少分次模式治疗青年胰腺癌方法可行.
目的:评估螺旋断层放射治疗(TOMO)系统高剂量少分次治疗胰腺癌患者前后血清胃蛋白酶原(PG)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在医院接受TOMO系统治疗的31例胰腺癌患者.放射治疗剂量分别给予计划靶区(PTV)50 Gy,临床靶区(CTV)60 Gy,肿瘤体积(GTV)70 Gy,每周治疗5次,共治疗15次.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检测法测定患者放射治疗前后血清胃蛋白酶原水平,评估其变化,并分析其与患者一般资料的相关性.结果:①放射治疗前后患者血清PGⅠ水平无差异;放射治疗前后患者血清PGⅡ水平以及PGⅠ与PGⅡ比值相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08,t=2.749,P<0.01);②放射治疗前后PGⅠ和(或)PGⅡ值与患者年龄具有相关性(r=-0.359,P<0.05),PGⅠ和PGⅡ水平与患者一般资料间均无相关性.结论:①血清PG水平是评估胃黏膜形态及功能状态的有效指标,可反映出放射治疗后胃黏膜介于浅表性胃炎与轻中度胃炎之间,不良反应可接受;②血清PG水平变化可指导临床使用药物保护放射治疗后胃黏膜.
目的:比较胸中段食管癌容积调强技术(VMAT)、螺旋断层放疗(TOMO)的剂量学,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对30例胸中段食管癌患者进行观察,按统一标准进行靶区、危及器官勾画,分别实行VMAT放疗计划、TOMO放疗计划,记录两种放疗方式的剂量学参数.结果:(1)在对肿瘤靶区(GTV)、计划靶区(PTV)放疗时,两种放疗计划在均匀性指数(HI)、适形性指数(CI)、D50、D2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种放疗计划在D98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2) TOMO对心脏V30、V40、脊髓D2的平均剂量均低于VMAT (P<0.05).结论:VMAT、TOMO计划均符合治疗要求,但是TOMO的HI、CI更好,对心脏、脊髓的辐射剂量更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