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TT联合PDT】相关文献(1)
  • PDT与TTT联合治疗孤立性脉络膜血管瘤临床观察

    《医学研究杂志》 CSTPCD 2009年12期

    目的 探讨孤立性脉络膜血管瘤根据位置采用PDT与TTT联合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 经散瞳后90D全视网膜镜检查、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FFA)、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B超确诊为孤立性脉络膜血管瘤.位置:视盘周围6例(单独位于黄斑部瘤体不在此统计范围内),OCT提示瘤体表面神经上皮脱离波及黄斑区.发病最短1周,最长2个月.术前矫正视力:0.05~0.4,B超检查厚度2.2~4mm,直径6.6~11.2mm,OCT提示黄斑部神经上皮脱离高度156~486mm,发病2个月病例下方的视网膜脱离.采用IRIS Medical OculightSLX半导体激光器(810nm),对黄斑部以外瘤体部分采用TTT治疗,能量:每个光斑照射直径1mm,功率设置为150~250mW,时间 60s,每次不超过3个光斑.治疗终末视网膜表面变淡白为标准.2周复查,TTT治疗区脉络膜萎缩,视网膜色素上皮增生.FFA示未治疗黄斑活动病变,进行PDT治疗,静脉注射维速达尔(6mg/mm2)15min后,689nm激光照射,时间83~126s,厚度3mm以下瘤体照射83s 1个光斑,厚度3mm以上瘤体照射126s双光斑,2周复查黄斑部视网膜少量色素沉着.均随访3~12个月.结果 最终视力达0.1~1.0,OCT提示最早1例治疗第3周黄斑部脱离的神经上皮完全恢复正常,另3例均于第4周恢复正常.1例伴有视网膜脱离于治疗后3个月视力部分恢复.OCT提示黄斑部脱离及囊变的神经上皮基本恢复正常.B超于治疗第3个月,复查2例瘤体难以测出,4例厚度0.8~2.2mm,6个月复查,6例完全正常.6例PDT均治疗1次.结论 经瞳孔温热疗法与光动力治疗联合针对孤立性脉络膜血管瘤在眼底特殊部位安全有效.各发挥其优点,同时降低单一使用PDT多次治疗费用,可使瘤体萎缩并保存或提高视力.

    脉络膜血管瘤 TTT联合PDT
没有更多内容啦~
爱学术网-期刊论文服务平台 2014-2022 爱学术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4-2022 爱学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苏ICP备2020050931号 版权所有:南京传视绛文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