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滞血瘀证】相关文献(286)
  • 102例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患者的前瞻性研究

    《健康大视野》 2013年14期

    目的:探讨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的病因病机和各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理;方法:收集自2009年1月至2012年2月研究对象共102例,对其进行追踪随访前瞻性研究;结果:单纯中药口服治愈率为42.55%,综合疗法治愈率为57.50%,宫腔镜配合综合疗法治疗治愈率为46.67%.结论:中医药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的疗效确切,对于本病不同类型应选择不同方案治疗.

    不孕症 输卵管阻塞 气滞血瘀证 活血化瘀药 前瞻性研究
  • 中药坐浴熏洗法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气滞血瘀证患者的临床疗效

    《医疗装备》 2019年4期

    目的 探讨中药坐浴熏洗法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气滞血瘀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医院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慢性前列腺炎气滞血瘀证患者9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47例.对照组口服前列欣胶囊,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药坐浴熏洗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慢性前列腺炎症状评分指数(NIH-CPSI)评分及白细胞计数.结果 试验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NIH-CPSI评分、白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IH-CPSI评分、白细胞计数均低于同组治疗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坐浴熏洗法治疗可降低慢性前列腺炎气滞血瘀证患者的白细胞计数,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慢性前列腺炎 气滞血瘀证 中药坐浴熏洗 临床疗效
  • 红花活络液治疗骨折(气滞血瘀证)有效性观察

    目的:对骨折(气滞血瘀证)患者应用红花活络液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骨折(气滞血瘀证)患者128例,随机分为参照组(63例)和试验组(65例),分别应用常规治疗和红花活络液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显效率为67.69%,治疗总有效率为90.77%,明显高于参照组的38.10%和71.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试验组患者的局部疼痛、局部肿胀平均消失时间及骨折平均愈合时间均明显短于参照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骨折(气滞血瘀证)患者应用红花活络液治疗,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红花活络液 骨折 气滞血瘀证
  • 红花活络酒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气滞血瘀证的疗效

    目的::研究红花活络酒对急性软组织损伤气滞血瘀证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6月急性软组织损伤气滞血瘀证96例患者,抽签分组。对照组48例进行常规治疗,研究组48例采用红花活络酒治疗,进行组间比较。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更高,疼痛及肿胀评分下降幅度大,症状消失时间短,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软组织损伤气滞血瘀证治疗选用红花活络酒,有效性高,应予推广。

    急性软组织损伤 气滞血瘀证 红花活络酒 治疗
  • 化(癓)汤治疗气滞血瘀证子宫肌瘤临床观察

    目的 :分析化癥汤治疗气滞血瘀证子宫肌瘤临床观察.方法 :收治气滞血瘀证子宫肌瘤患者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桂枝茯苓胶囊治疗,试验组给予化症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主要症状.结果 :试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主要症状改善效果显著差于试验组(P<0.05).结论 :化癥汤治疗气滞血瘀证子宫肌瘤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治疗的效果,缓解主要症状.

    化癥汤 气滞血瘀证 子宫肌瘤
  • MRI 联合 CTD 检查在腰痛血瘀证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 MRI 联合 CTD 检查在盘源性腰痛患者气滞血瘀证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91例盘源性患者临床资料,分别采用 MRI 和 CTD 检查对腰痛气滞血瘀证进行诊断。观察2种检查方法影像学表现,并以相关文献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分析单用 MRI、单用 CTD、MRI 联合 CTD 在腰痛患者气滞血瘀证中的诊断价值。结果:本组91例患者中共有31例为气滞血瘀证,其中单用 MRI、单用 CTD、MRI 联合 CTD 检查分别显示有27例、28例和26例气滞血瘀证患者;MRI 联合 CTD 检查在盘源性腰痛气滞血瘀证诊断中准确度、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均明显高于单用 MRI 和单用 CTD。结论:采用 MRI 联合 CTD 检查在盘源性腰痛气滞血瘀证诊断中准确度、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均较高,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核磁共振成像 计算机断层扫描 腰椎间盘造影术 盘源性腰痛 气滞血瘀证
  • 少腹通络颗粒治疗气滞血瘀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临床观察

    《北京中医药》 CSTPCD 2010年3期

    目的 观察名老中医许润三教授经验方少腹通络颗粒治疗气滞血瘀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入选病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17例,分别给予少腹通络颗粒、血府逐瘀胶囊治疗,疗程3个月经周期.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症状、局部体征积分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愈显率分别为80.00%、58.82%(P<0.05),治疗后两组中疾症状、局部体征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治疗组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少腹通络颗粒可有效改善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临床症状和体征.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 气滞血瘀证 少腹通络颗粒 许润三
  • 通督益颈汤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气滞血瘀证的临床观察

    《北京中医药》 CSTPCD 2008年6期

    目的 观察白拟通督益颈汤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气滞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1例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予口服盐酸氟桂利嗪10mg,每日1次;治疗组口服自拟通督益颈汤治疗,每日2次.均以21天为1个疗程.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8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5.56%,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运用通督益颈汤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气滞血瘀证,临床疗效显著.

    椎动脉型颈椎病 气滞血瘀证 调任督、补肾精、逐痰瘀法
  • 胸痹膏穴位贴敷治疗稳定型心绞痛(气滞血瘀证)

    《光明中医》 2013年1期

    目的 观察胸痹膏治疗稳定型心绞痛(气滞血瘀证)的疗效及对外周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 64例稳定型心绞痛(气滞血瘀证)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于治疗前、后均测定外周血液流变学指标.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内科治疗,治疗组同时给予胸痹膏穴位贴敷,治疗14天后统计两组患者心绞痛、心电图的临床疗效,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 治疗组的心绞痛疗效、心电图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胸痹膏穴位贴敷治疗气滞血瘀型稳定型心绞痛疗效好,可能与降低血液流变学指标有关.

    心痛 胸痹膏 穴位贴敷 气滞血瘀证 血液流变学 中医药疗法
  • 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医证候要素分布特点多元分析

    《环球中医药》 CSTPCD 2017年11期

    目的 探索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中医证候要素分布规律.方法 在多中心、横断面临床流行病学的基础上采集45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临床资料,建立数据库,采用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方法探讨其证候要素组成及分布规律.结果 经指标聚类分析方法,将82个症状条目聚为28类,经因子分析,得到24个公因子,初步提取出病位证素4个:胞宫、肝、肾、脾;病性证素10个:气滞、瘀血、寒、热、湿、痰、气虚、血虚、阳虚、阴虚.经动态样品聚类分析发现聚为6类时最符合临床,结合专业知识进行分析,第1~6类分别命名为寒凝血瘀证、湿热瘀阻证、气滞血瘀证、气虚血瘀证、肾虚血瘀证、痰瘀互结证,其中气滞血瘀证所占比例最大(36.2%).结论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位在胞宫,与肝、肾、脾相关,病性虚实夹杂,主要证素为气滞、瘀血、寒、热、湿、痰、气虚、血虚、阳虚、阴虚,中医证型以气滞血瘀证为主.

    子宫内膜异位症 证候要素 横断面研究 气滞血瘀证
  • 升降散联合血必净治疗气滞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口服升降散联合血必净静点治疗气滞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气滞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给予口服升降散联合血必净静点,对照组30例给予静点丹参注射液,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症候积分、症候疗效、VAS评分、心绞痛临床疗效、心电图疗效.结果 升降散联合血必净可以降低中医症候积分(P<0.05);中医症候疗效评价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VAS疼痛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对心绞痛发作疗效评价,治疗组治疗心绞痛的临床有效率为93.33%,明显优于对照组76.66%(P<0.05);心电图疗效比较治疗组有效率为66.66%,优于对照组60.0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口服升降散联合血必净静点治疗气滞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疗效确切,安全无副作用.

    升降散 血必净注射液 心绞痛 气滞血瘀证
  • 丹枣口服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病、证疗效及其相关性研究

    《世界中医药》 CSTPCD 2016年6期

    目的:研究丹枣口服液治疗气滞血瘀型心绞痛的病、证疗效及心电图疗效及其相关性,探索病证结合的中医药临床评价思路与方法。方法:将115例本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6例和对照组29例,治疗组予丹枣口服液治疗,对照组予通脉口服液治疗,主要观察指标为气滞血瘀型心绞痛的相关症状征和心电图,应用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丹枣口服液对冠心病心绞痛病、证疗效及其相关性。结果:丹枣口服液对冠心病心绞痛疗效与对照药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证候及心电图疗效无统计学意义(P >0.05)。2组冠心病心绞痛疗效与气滞血瘀证疗效、心电图疗效,以及病、证主要症状积分变化均显著相关(P <0.05)。结论:丹枣口服液对气滞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具有较好临床疗效,对冠心病心绞痛病、证的疗效与对心电图的改善显著相关。

    丹枣口服液 冠心病心绞痛 气滞血瘀证 病证疗效 相关性
  • 盘龙七片治疗外伤性骨折临床观察

    《中国骨伤》 CSTPCD CA 2004年6期

    盘龙七片是治疗外伤性骨折的三类中药新药,具有活血化瘀、祛风除湿,消肿止痛的功效,主治各种外伤性骨折.从2002年6月-2003年4月,应用盘龙七片治疗外伤性骨折(气滞血瘀证)101例,取得了较好疗效,同时与应用接骨七厘片30例进行对照.现将观察结果小结汇报如下.

    盘龙七 治疗 外伤性骨折 气滞血瘀证 接骨七厘片 应用 消肿止痛 祛风除湿 活血化瘀 观察结果 中药 新药 疗效 汇报 功效
  • 香附四物汤对气滞血瘀证雌性大鼠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调控与影响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STPCD 北大核心 2014年2期

    目的:评价香附四物汤对气滞血瘀证雌性大鼠血液、神经-内分泌-免疫(NEI)系统部分指标的调控与影响.方法:选用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药组、香附四物汤组,采用14 d皮下注射盐酸肾上腺素(Adr)0.9 mg·kg-1·d-1附加慢性不可预见性刺激复制气滞血瘀证模型,给药组给予香附四物汤干预,酶联免疫法及免疫组化法测定模型大鼠给药前后血浆中白介素-6(IL-6)、白三烯B4(LTB4)、雌二醇(E2)、孕酮(P)、前列腺素E2(PGE2)、一氧化氮(NO)等因子含量及下丘脑组织中β-内啡肽水平.PLS-DA法对测定因子统计分析.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显著升高(P<0.05,P<0.01),血浆凝血酶时间(TT)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APTT)时间显著缩短(P<0.01),凝血酶原时间(PT)及纤维蛋白原无显著改变;血浆中IL-6,P含量显著升高,E2,PGE2,NO含量显著降低(P<0.01),LTB4含量无显著变化;下丘脑组织β-内啡肽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香附四物汤给药组对气滞血瘀证模型有明显改善作用(P<0.01,P<0.05).PLS-DA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血液指标:全血黏度(30 s-1)、血浆黏度、凝血酶时间;神经系统指标:水平运动次数、β-内啡肽表达荧光面积、垂直运动次数、β-内啡肽表达荧光强度、中心格停留时间;内分泌指标:雌二醇、孕酮;免疫指标:前列腺素E2为主要差异指标.结论:香附四物汤对气滞血瘀证雌性大鼠的血液、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相关生物学指标具有明确的调控作用,该作用与调控内环境稳态有关.

    香附四物汤 气滞血瘀证 NEI网络
  • 宫瘤消胶囊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气滞血瘀证血管生成机制的影响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STPCD 北大核心 2017年21期

    目的:探讨宫瘤消胶囊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气滞血瘀证的临床疗效及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MMP),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促血管生成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28符合EMs气滞血瘀证患者,采用SAS软件生成的,随机按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4例.两组患者均服用孕三烯酮胶囊,2.5 mg/次,2次/周,于月经第1天开始,每周固定时间服药.观察组加服宫瘤消胶囊,4粒/次,3次/d.两组疗程均连续治疗6个月经周期.经期疼痛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进行治疗前后非月经期的盆腔痛、性交疼痛、盆腔压痛、骶韧带触痛结节和气滞血瘀证评分;检测治疗前后血清癌抗原125 (CA125),CA199,VEGF,MMP-2,MMP-9,bFGF,TGF-β1和TNF-α水平.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1.67%,高于对照组的76.27%(x2=5.255,P<0.05);观察组在第4,5,6个月经周期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非月经期的盆腔痛、性交疼痛、盆腔压痛、骶韧带触痛结节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气滞血瘀证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血清CA125和CA199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血清VEGF,MMP-2,MMP-9,bFGF,TGF-β1和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宫瘤消胶囊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气滞血瘀证患者,能显著缓解患者的疼痛相关症状,提高临床疗效,并能降低VEGF等促血管生成因子水平,从不同靶点抑制新生血管的形成,起到控制病情的作用.

    子宫内膜异位症 气滞血瘀证 宫瘤消胶囊 促血管生成因子 血管生成
  • 疏肝通窍汤辅助治疗气滞血瘀证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观察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STPCD 北大核心 2017年1期

    目的:探讨疏肝通窍汤辅助治疗气滞血瘀证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TN)的近期和远期疗效及对血管活性肠肽(VIP),β-内啡肽(β-EP),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23例PTN患者随机按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3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射频热凝术,术后对照组口服颅痛宁颗粒,6 g/次,2次/d;观察组内服疏肝通窍汤,1剂/d.两组疗程均为12周,并进行48周随访.于术前、术后1,2,3,5,7d各记录一次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进行治疗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匹兹堡睡眠指数(PSQL),生活质量(LSI-B)和中医证候评分;检测治疗前后VIP,β-EP,IL-1β和TNF-α水平;记录48周内的复发情况.结果:治疗后第1,2,3,5,7天两组患者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观察组在第5,7天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经Ridit分析,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疼痛缓解度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SAS,SDS,PSQL和中医证候评分均低于对照组,LSI-B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VIP,IL-1β和TNF-α水平均升高,β-EP水平明显下降(P<0.01),治疗后观察组VIP,IL-1β和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β-EP水平较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VIP,IL-1β仍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TNF-α和β-EP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复发率为16.13%,低于对照组的31.67% (P <0.05).结论:对于PTN射频热凝术后患者,采用疏肝通窍汤治疗,近期能减轻疼痛,改善症状,改善患者负性情绪,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临床疗效,远期能降低患者的复发率,其作用可能与减轻炎症损伤,调节β-EP和VIP等水平有关.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气滞血瘀证 射频热凝术 疏肝通窍汤 炎症反应 血管活性肠肽 β-内啡肽
  • 七白颗粒对女性黄褐斑气滞血瘀证患者抗氧化作用及性激素水平的影响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STPCD 北大核心 2017年20期

    目的:观察七白颗粒对女性黄褐斑气滞血瘀证患者抗氧化作用及性激素水平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将126例女性黄褐斑气滞血瘀证患者分为治疗组(66例)和对照组(60例),治疗组患者给予七白颗粒治疗,对照组给予氢醌乳膏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8周皮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和治疗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CAT)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丙二醛(MDA),雌二醇(E2),促卵泡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安全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生存质量量表(WHOQOL-BREF)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肝肾功能检查结果均无明显异常.结论:七白颗粒治疗对女性黄褐斑气滞血瘀证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皮损症状、性激素水平和生存质量,抗氧化效果明显,安全性高,患者没有明显不良反应,对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肝肾功能无显著影响,可作为优选治疗方案.

    黄褐斑 气滞血瘀证 七白颗粒 抗氧化 性激素
  • 消瘤丸治疗气滞血瘀证子宫肌瘤55例临床分析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STPCD 北大核心 2015年13期

    目的:评价消瘤丸治疗气滞血瘀证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的探讨.方法:将110例患者采用随机、对照方法,按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口服米非司酮片,25 mg/次,1次/d.观察组服用消瘤丸,9 g/次,2次/d.两组疗程均为12周.进行治疗前后肌瘤、子宫体积测量;进行气滞血瘀证评分;检测治疗前后包括促卵泡刺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催乳素(PRL),雌二醇(E2)和孕激素(P)和血流变学指标.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4.55%,对照组为78.18%,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肌瘤和子宫体积均小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在治疗后第8,12周气滞血瘀证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气滞血瘀证评分下降幅度多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全血黏度(高切、低切)、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红细胞聚集指数均比治疗前下降,并低于治疗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FSH,LH,E2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PRL和P水平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消瘤丸在缩小肌瘤体积、子宫体积、减轻气滞血瘀证评分方面均优于米非司酮片,并能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调节女性激素,其临床疗效优于米非司酮片,值得临床使用.

    子宫肌瘤 气滞血瘀证 消瘤丸 性激素 血液流变学
  • 气滞血瘀证动物模型研究现状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STPCD 北大核心 2018年1期

    气滞血瘀证是临床常见证型,它的形成与饮食、情绪、环境等因素有关.随着现代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生活压力的加大,情志不舒在所难免,再加上饮食油腻等方面的原因,很容易引发气滞血瘀型疾病.临床研究和治疗大都停留在外部宏观手段和技术上,很难对证型发展的微观改变及证型演变规律进行深入系统的了解,这就需要制作和临床发病机制相关的动物模型.为了了解近些年气滞血瘀证及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研究的现状,本文就造模方法、检测指标及造模原理等方面进行综述.气滞血瘀证常见的造模方法有肾上腺素法、右旋糖酐法、声光电复合刺激法、束缚法、夹尾法、高脂寒凝法、睡眠剥夺法等.模型成功与否的验证指标主要为血液流变学指标,其次还有旷场试验、微循环、体重、神经递质、血管内皮因子等方面的检测.常见的气滞血瘀证病证结合模型有子宫内膜异位症气滞血瘀证模型、气滞血瘀证妇科疾病特点模型、糖尿病气滞血瘀证模型、非小细胞肺癌气滞血瘀证模型、气滞血瘀型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等.不同的造模方法应用不同,本文通过将近些年造模方式、原理、检测指标进行汇总,为规范气滞血瘀证动物模型提供基础.

    气滞血瘀证 造模方法 检测指标 病证结合模型 原理
  • 基于患者报告结局的气滞血瘀证评价量表研制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STPCD 北大核心 2018年15期

    目的:研制气滞血瘀证基于患者报告的临床结局评价量表.方法:参照国际量表制定原则并结合中医理论形成理论框架;通过102篇气滞血瘀证相关文献分析与209例病例回顾,经14名专家讨论,形成量表条目池;通过小样本预调查和访谈,形成气滞血瘀证患者报告结局(PRO)初选量表;通过338例气滞血瘀证患者临床调查,运用离散趋势法、因子分析法等7种统计学方法和专家咨询法对条目进行筛选和修订,形成气滞血瘀证PRO终选量表;通过213例气滞血瘀证患者及100例非气滞血瘀证患者临床调查,对量表可行性、信度、效度、区分度等进行临床验证.结果:形成气滞血瘀证基于患者报告的临床结局评价量表,包涵37个条目,其中生理领域22个,心理领域9个,独立化领域1个,社会领域5个.该量表的信度分析发现克朗巴哈α系数0.716,分半信度0.666.效度分析发现64.70%的变量能被因子分析法提取的公因子解释,Spearman相关系数除独立性领域外均>0.2,区分度分析发现总量表和各领域独立样本t检验P均<0.01.结论:气滞血瘀证基于患者报告的临床结局评价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效度和区分度,可用于气滞血瘀证患者的疗效评价使用.

    气滞血瘀证 证候 疗效评价 患者报告结局 量表 统计学方法 专家咨询法
  • 气滞血瘀证诊断量表的研制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STPCD 北大核心 2018年15期

    目的:研制气滞血瘀证诊断量表,为临床诊断气滞血瘀证提供依据.方法:通过101部古代文献与1 121篇现代文献研究,归纳气滞血瘀证相关症状体征,构建专家咨询调查问卷;对45名高级职称医师及研究者进行相关咨询,明确诊断量表研制的形式及内容,并据此设计了气滞血瘀证患者临床研究调查表;通过调查表收集1 076例患者临床信息数据,采用聚类分析,频数分析,因子分析,相关性分析,Spearman相关系数,主成分分析,Logistic逐步回归,区分度,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等统计学分析结合专家咨询的方法筛选量表条目,并通过界值与赋权形成气滞血瘀证诊断量表.结果:本量表包涵10个条目,分别为疼痛、情志不遂、胀痛、窜痛、胸闷、肿块和包块、舌上瘀斑或瘀点、舌质紫暗、脉涩和脉沉,最高诊断分数达到51.5分,当分数≥20分时,即可诊断为气滞血瘀证.本量表的特异度81.91%,敏感度80.35%,判断准确率80.94%.结论:气滞血瘀证诊断量表具有一定的普适性,其特异度、敏感度及判断准确率均达到了预期目标,可为气滞血瘀证的临床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气滞血瘀证 证候 诊断量表 标准 聚类分析 专家咨询 调查问卷
  • 桂枝与肉桂温阳通脉治郁证举隅

    《中华中医药杂志》 CSTPCD 北大核心 2018年10期

    郁证是由于情志不舒、气机郁滞所引起的一类病证,临床常用疏肝理气、解郁泻热、行气化痰、养心安神等法治疗,笔者在临床调治郁证结合患者不同情况,在具体治疗中合理配伍桂枝、肉桂温阳通脉,使气机和调,阴阳和合,取得满意疗效.文章通过对临床病案中郁证之气滞血瘀证、气滞痰凝证、肝郁脾虚证的治疗,探讨桂枝、肉桂温阳通脉治疗郁证的应用,阐释其对郁证的治疗特点,并从中得出,温阳通脉的桂枝、肉桂有助于治疗郁证.

    桂枝 肉桂 郁证 温阳通脉 气滞血瘀证 气滞痰凝证 肝郁脾虚
  • 活血消异方抑制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保守术后复发的病例研究

    《中华中医药杂志》 CSTPCD 北大核心 2017年8期

    目的:研究活血消异方抑制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保守术后复发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符合诊断标准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66例,给予活血消异方并于术后第1个月经周期第1-5天进行第1次访视,治疗期间每个月经周期访视1次至术后12月.术后3、6、9、12个月分别评价复发情况、妊娠情况、血清CA125水平及用药安全性.结果:纳入66例患者中,脱落6例,共60例纳入统计;术后6个月内可能是保守术后复发的高发期,以25-29岁复发数最多;活血消异方治疗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气滞血瘀证保守术后12个月内总复发率13.3%(8/60);单纯卵巢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最多,术后12个月内总复发率12.0%(6/50),卵巢型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浸润型的术后12个月内总复发率11.1%(1/9),卵巢型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盆腔腹膜型的复发率最高,术后12个月内总复发率100%(1/1);r-AFS分期中Ⅲ、Ⅳ期患者的复发率较高,术后12个月内总复发率17.8%(8/45);60例病例中,有生育要求的患者26例,术后12个月内总妊娠率为61.5%(16/26);本方对病患术后3个月血清CA125水平有一定下调作用;仅有1例患者出现服药后不适,与患者药物性肝炎病史有关.结论:活血消异方对抑制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气滞血瘀证保守术后复发有效且安全,以单纯卵巢型子宫内膜异位症效果最佳.

    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 保守术后 气滞血瘀证 活血消异方
  • 379776份气滞血瘀证住院病案首页基本情况浅析

    《中华中医药杂志》 CSTPCD 北大核心 2013年6期

    目的:初步探讨住院病案首页气滞血瘀证与第一中医疾病诊断和第一西医ICD-10编码间的相关情况.方法:用Microsoft sqlserver 2000查询分析器在2000年至2009年10年间全国中医医院医疗质量监测中心病案首页信息数据库中筛选入院证候诊断为气滞血瘀证的病案并作简单分析.结果:纳入统计的379 776份病案中,男女比例1.38∶1,该证候在0岁至110岁的年龄区间皆可发生,发病高峰集中于31岁至50岁年龄段.入院第一中医疾病诊断涉及739个病名诊断,频次排名前20位病名诊断中,气滞血瘀证病案数量高度集中于骨折等外伤性疾病,亦与肢体经络痹病、瘕病、中风等病关系密切.入院第一西医疾病(ICD-10)诊断涉及7 073个病名诊断,频次排名前20位病名诊断中,气滞血瘀证病案数量高度集中于骨折、脑震荡等外伤性疾病,与关节退变所致的脊髓型颈椎病和腰椎间盘脱出等病关系密切.纳入本研究的全部病案记录出院证候诊断高度集中于气滞血瘀证,占99.93%.结论:气滞血瘀证男性患者数量略高于女性,该证候在0岁至110岁年龄阶段均可发生,中医病名诊断与外伤、骨折、痹病、中风等高度相关,ICD-10诊断与外伤、骨折及关节退变高度相关,出院证候诊断高度集中于气滞血瘀证.

    气滞血瘀证 住院病案 基本情况
  • 气滞血瘀证模型大鼠血清蛋白质组学初步研究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CSTPCD CSCD CA 2008年2期

    以往对于血瘀证本质的研究主要从血液流变性、血液黏度、血小板聚集性以及血脂代谢方面入手,涉及基因组学、蛋白组学方面的研究并不多.吴红金等利用蛋白质组学技术研究冠心病血瘀证病人与正常人血浆的差异蛋白,发现有3个蛋白质下调和6个蛋白质上调,其中升高的蛋白质有免疫球蛋白、纤维蛋白原、粒酶,降低的蛋白质有CD44SP,其中纤维蛋白原、粒酶有望作为诊断冠心病血瘀证的标志物.

    蛋白质组学 气滞血瘀证 血清 大鼠
  • 卵巢肿瘤的辨证治疗(附408例报道)

    卵巢肿瘤是妇科常见的肿瘤,可发生于卵巢的各种组织成份.由于卵巢的组织学特点,卵巢肿瘤种类繁多,分类复杂,属中医学"瘕证"范畴.近10年来我院采用中医药辨证治疗该病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总结如下.

    卵巢肿瘤 中医药疗法 温热郁毒证 痰湿凝聚证 气滞血瘀证
  • 海南南药穴位敷贴联合艾灸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气滞血瘀证的临床观察

    目的 本研究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结合临床实际,应用海南特色药物穴位贴敷,观察穴位贴敷和艾灸有机结合起来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气滞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设计方法.根据一般情况按照分层随机化的方法将62例膝骨性关节炎气滞血瘀证患者以1∶1比例分成试验组、对照组.2组予以相同的常规基础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予穴位敷贴联合艾灸,每日1次,连续7d.分别观察2组受试对象治疗前、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计分、气滞血瘀证证候积分以及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 2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前临床症状体征计分、气滞血瘀证证候积分以及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穴位敷贴联合艾灸能够降低膝骨性关节炎气滞血瘀证临床症状体征计分与气滞血瘀证证候积分,增加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气滞血瘀证十分有效的方法.

    穴位贴敷 艾灸 膝骨性关节炎 气滞血瘀证 痹证 外治法
  • 丹红注射液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观察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STPCD CSCD 2012年2期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颈椎病的一种常见类型,以发作性眩晕、头痛、复视伴有眼球震颤,有时伴随恶心、呕吐、耳鸣或听力下降、记忆力减退为主要临床表现.该病属中医"眩晕"范畴.笔者采用丹红注射液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中医辨证为气滞血瘀证者45例,并对治疗前后症状改善情况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进行了观察,现报道如下.

    丹红注射液 气滞血瘀证 血液流变学 椎动脉型颈椎病
  • 慢性前列腺炎气滞血瘀证证候计量诊断研究

    目的 探讨慢性前列腺炎气滞血瘀证计量诊断.建立计量诊断赋分表,确定诊断阈值,为慢性前列腺炎气滞血瘀证的宏观辨证提供数理统计学依据.方法 选择门诊就诊的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其中气滞血瘀证168例,非气滞血瘀证198例.参考气滞血瘀证中医诊断标准的四诊内容,结合临床病例确定量化标准的候选相关因素,应用统计比较方法选定相关因素;运用条件概率换算方法建立相关因素赋分表;应用最大似然法确定量化诊断阈值,根据临床流行病学试验研究方法进行量化诊断标准的回顾性和前瞻性检验.结果 建立了慢性前列腺炎气滞血瘀证计量诊断赋分表,并确定量化诊断阁值为26.经回顾性和前瞻性检验,其敏感度,特异度、粗符合率、错判率、阳性似然比分别为:94.64%、88.89%、91.53%、8.47%、8.52;94.29%、90.32%、92.42%、7.58%、9.74.结论 本计量诊断赋分表中各指标对慢性前列腺炎气滞血瘀证诊断有一定的客观性和代表性.该表经过回顾性、前瞻性检验考核,证明其具有较好的判别效果和一定的临床实用性.

    气滞血瘀证 慢性前列腺炎 计量诊断 最大似然法
  • 乳癖散结膏治疗气滞血瘀型乳腺增生病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乳癖散结膏治疗气滞血瘀型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例乳房增生病患者随机分为外治疗法组和阳性对照组,各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乳房疼痛、乳房肿块及中医证候积分变化情况,从而判断乳癖散结膏在改善乳房疼痛、软化乳房结节、改善中医证候方面的疗效.结果:外治疗法组治疗后乳房疼痛愈显率为57.0%,乳房肿块愈显率为24. 0%,中医证候愈显率为31.0%;阳性对照组治疗后乳房疼痛愈显率为60.0%,乳房肿块愈显率为21.0%,中医证候愈显率为45.0%,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乳癖散结膏在缓解乳房疼痛、软化消散乳房肿块、改善中医证候方面有明显效果,是治疗乳腺增生病的有效药物.

    乳癖散结膏 气滞血瘀证 乳腺增生病 中医外治法
查看更多
爱学术网-期刊论文服务平台 2014-2022 爱学术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4-2022 爱学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苏ICP备2020050931号 版权所有:南京传视绛文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