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调查当前医学教育背景下,即将毕业的本科学生对跨专业合作的态度,并分析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 运用中文版跨专业合作学习准备量表对上海某大学医学院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和预防医学专业,四年制护理学专业、医学检验专业和营养学专业的389名2014届、2015届毕业生进行调查.结果 389名被调查学生的跨专业合作态度评分中位数为75.00分,252份样本总得分大于71.25分.各项一般资料与跨专业合作态度的相关系数为0.102~0.300.结论 医学本科毕业生对跨专业合作总体表现出积极的态度,但对专业的角色和职责认识不到位.在本科教育阶段,院校需要开展跨专业教育来推动跨专业合作.
背景慢性病患病率的增加使患者对复杂的护理的需求也在增加,而跨专业合作及护理计划共享可以应对慢性病患者的需求。本文旨在对关于制定共享的跨专业护理计划方面的文献进行综述。方法我们就制定共享的跨专业护理计划相关的文献进行了范围综述。在系统查阅数据库的基础上,将45篇相关文献纳入研究范围,其中5篇是纯粹关于护理计划的实证研究。使用定向内容分析法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本项综述包括3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共享护理计划的形式,包括以下要素:患者当前状态、目标、关心、行动、干预、评价。第二部分涉及共享护理计划的制定。在制定时需要考虑人际关系因素、组织因素和患者相关因素。第三部分是关于支持共享计划的建立和使用的工具,这些工具与患者资料的记录及交流有关,其主要功能是支持专业人员无需个人联系而能共享患者信息。结论护理计划的制定是团队之间(包括患者)的跨专业合作的结果,制定时需要融入患者的视角,患者的需求和价值观均需要认真周密地予以考虑。本项综述表明在考察共享护理计划的制定、使用以及效果评价方面需要新的实证研究。
目的 观察跨专业合作运作模式在我市老人院临终关怀服务实践运用的效果.方法 我们通过构建一个完善的包括有内科医师、护士、社会工作者、宗教人士、心理医师、营养医师、生活护理人员、义工和慈善人士、其他相关科室人员以及患者的家属和亲友多方面共同参与,跨专业合作的临终关怀服务团队的运作模式.根据实际情况实施服务方案.结果 减轻临终患者的心理负担,解除患者对疼痛及死亡的恐惧和不安,在人生的最后时刻,在充满人性温情的氛围中,安祥、宁静、无痛苦、舒适且有尊严地离开人世,并使其家属的身心健康得到维护和增强.结论 跨专业合作模式强调团队的分工细致、合理、人性化、和谐,信息资源共享,服务理念全面.
目的 了解医学生早期暑期护理见习社会实践状况,并提出对策与建议.方法 对424名医学生进行护理见习社会实践前动员和教育指导,学生在暑假自行联系医院进行为期2周的护理见习社会实践.结果 424名医学生在护理社会实践中,64.62%参与完全护理见习,35.38%参与非完全护理见习;实践报告中优、良、中、差分别占42.45%、33.73%、20.99%o和2.83%.结论 医学生暑期护理见习社会实践可帮助医学生提早接触临床,提高医学生对跨专业合作尤其是医护合作关系的认识.
目的 调查护士跨专业合作能力的现状,并探讨不同人口学特征对护士跨专业合作能力的影响.方法 分层随机抽样,运用合作性健康保健跨专业调查量表对668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护士跨专业合作能力量表总均分为(4.95±0.50)分,各维度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跨专业沟通、以患者为中心的照护、跨专业团队合作、角色澄清.多元线性回归显示,科室和工作岗位是护士跨专业合作能力的影响因素,可解释总变异的22.8%.结论 护士跨专业合作能力总体水平较高.不同科室和工作岗位会影响到护士跨专业合作能力,提示医院应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来提高不同科室、不同工作岗位护士的跨专业合作能力,从而更好地应用到临床工作中,来提高护理质量及改善患者预后.
跨专业合作开展科研,即利用多个专业的优质资源进行实验,实现多个专业的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从而提高科研课题组成员交流能力、合作意识、设计能力和科研能力.
随着中国糖尿病防治形势日益严峻,中国糖尿病教育与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中国糖尿病教育团队作为中国糖尿病学术领域的一个特殊分支,过去10年引领和推动了学术和实践的多重发展,但是相关规范化和标准化的进程受限于跨专业合作的各种现实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