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研究神经生物学、植物药学和生物分析技术交叉领域的科学家。他致力于将生命科学与分析检测技术相结合,发展新的生物技术,并以此为手段解决生命科学和空间生物实验技术的难题。他曾先后留学日本、加拿大,每每都会在陌生的环境里开拓一番新成就。他提出关于内源性神经毒素形成的新假说,并在人脑内发现新化合物ADTIQ,这一成果被美国126届ANA(神经疾病协会)年会评为最有新闻价值的发现。他曾是外媒追逐的华人科学家,很多记者为了采访他甚至跟到了实验室。他就是北京理工大学生命学院院长、北京市医疗器械专家评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医用材料专业组组长邓玉林。邓玉林在学科研究中,将生物分析化学和临床医学、神经科学研究相结合,在交叉学科的发展上不断探索。他说,出国留学让他感受到多样的文化,科研工作中他会多角度考虑问题。而采访中,记者发现,邓玉林的全面思维并不仅仅表现在科研方面,作为自然科学家的邓玉林还十分关注社会问题,从青年时期,他就热衷于社会活动。
把设计型实验作为生物分析化学实验考核.在学生已经掌握生物分析化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操作技能的基础上,通过文献查阅、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报告和实验总结等1O个方面的指标,考核学生运用知识能力和创新综合能力.考核结果的定量分析表明,学生实验考核成绩平均分87.8,标准差5.O,难度系数O.88,区分度0.12,实验考核信度系数0.942 3.通过实施设计型实验考核.激发了学生的实验主动性,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r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动手能力的培养.
在生物分析化学课程建设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根据学科发展动态,改革教学内容,采用多种方法探索教学新模式,通过加强教学管理,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促进课程建设的系统化和规范化.
医学研究生教育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我国医学研究生教育事业为卫生事业发展培养了大批高素质卫生人才,为卫生事业改革发展提供了不可替代的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检验医学是以生物分析化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病原生物学、遗传学、细胞学技术、计算机自动化程序等为技术支撑的学科.高等教育的专业设置称医学检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制定的学科名称则为临床检验诊断学,属临床医学下的二级学科.国内在上世纪80年代初开办医学检验本专科层次教育,培养了一批医学检验本、专科毕业生,促进了国内检验医学学科的形成,改善了临床检验科的专业队伍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