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河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高度重视高、中招食品安全保障工作,全力抓好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稽查和重大活动保障工作。健全完善了日常巡查制度,精心组织,采取多项措施,提升重大活动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保障能力。利用快检设备,现场应用快检技术,提升保障的规范化和科学化水平,圆满完成了我县高考、中考期间食品安全保障工作,确保了全县考生及考务人员的饮食安全。
切口疝是由于腹壁切口的筋膜和(或)肌肉未能完全愈合,在腹内压力的作用下而形成,是腹部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5%~10%,50%出现于术后1~2年[1]。随着医学的发展与进步,各种各样的腹部手术在不同级别医院中已普遍开展,伴随着腹部手术的增加,切口疝作为腹部手术的并发症也越来越多的出现。临床上占腹外疝的第三位,腹部手术后切口获得一期愈合者切口疝的发病率通常在1%以下,如切口发生感染则发生率达10%[2],切口裂开者甚至高达30%[3]。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3年10月,唐河县人民医院收治的切口疝患者126例,总结其发病原因及预防方法,现报道如下。
在南阳市唐河县毕店镇东三里处,有一高坡,俗称母子坡,这母子坡的来历,据说和医圣张仲景还有几分渊源.
记者终于在一个周末,见到了平日奔波于唐河县大小村镇的河南省唐河县卫生局党委书记、局长田保云.在他简朴的办公室里,记者看到他正忙碌地处理着各种卫生突发事件,时而查阅资料,时而分析信息,井然有序地部署应急措施.这位酷爱传统书法的局长,其办公桌后面的墙壁上挂着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办公桌上摆放着各种通知、公示与文件等材料.
作为一所由乡级卫生院改造成的县级医院,她的发展历程既充满了创业的艰辛,又充满了收获的喜悦.从鲜为人知、受人冷落的城郊乡卫生院到全县妇孺皆知、人人称赞的品牌医院.她经历了什么样的奋斗历程?有着什么样的一个团队?带着疑问,记者走进河南南阳这块古老土地上孕育出的一朵"医疗奇葩"--河南省唐河县红会医院.
我国自1992年提出将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管理.我省在同年开展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工作,并纳入计划免疫管理,经过大量的工作,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城市乙肝疫苗新生儿接种率已达85%以上,农村乙肝疫苗新生儿接种工作开展不平衡.为了解我省农村乙肝疫苗接种率及乙肝感染状况,我们对南阳唐河县直幼儿园的169名、三门峡卢氏县双槐村的289名7岁以下儿童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 (1)对象:选择河南省唐河县直幼儿园和三门峡卢氏县双槐村的7岁以下儿童为调查对象.除填写调查表格外,静脉取血3ml,分离血清冷藏待检.(2)检测项目: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抗-HBs)、乙型肝炎核心抗体(抗-HBc),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剂由上海科华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提供.操作按试剂盒要求,结果与阴性对照比较.S/N值≥2.1为阳性.
20世纪90年代初期,河南省唐河县部分群众参加有偿供血,交叉感染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995年发现首例HIV感染者,之后相继发现HIV感染者.
2003年5月12日19时左右,南阳市"防非"指挥部接到报告:唐河县某乡一小学校在校学生出现不明原因的集体发烧,请求火速派专家组协助调查处理.接到报告,唐河县卫生防疫站和南阳市卫生防疫站立即派出专业人员奔赴现场,迅速开展了流行病学调查并进行处理.现将调查处理结果报告如下:
一个不起眼的小疙瘩改变了他的人生杨会民出生在河南南阳市唐河县源潭镇一个小村庄,据他母亲说,8岁那年,杨会民左眼上方长出一个绿豆大的小疙瘩,不痛不痒,全家人也没把这当回事.后来,小疙瘩开始猛长,额头开始凸出,从此,杨会民就开始了长达20年的漫漫求医之路.
湖北省钟祥市九里回族乡肖店村3组有一位放牛郎,名叫陈先全,1903年出生于河南省唐河县.20世纪50年代初,因为家乡闹蝗灾,生活无路,他便和弟弟陈先家外出打工,帮人放木排,从唐河进汉水,来到鱼米之乡钟祥.早先,兄弟俩在客店镇的砖瓦厂做短工.不久,弟弟在客店娶了媳妇成了家,以种田为主了.陈先全继续在砖瓦厂干活,一干就是几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