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动脉/解剖学和组织学】相关文献(4)
  •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结构与功能的改变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CSTPCD 北大核心 1998年2期

    目的:观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结构与功能的变化及其相关性.方法:将47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病期分为高血压Ⅰ期组和高血压Ⅱ期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技术观察颈动脉的结构、血流动力学及血管的扩张性和顺应性变化,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两组高血压病人的血管内膜-中层厚度(IMT)增加,血管收缩、舒张内径扩大,并随着高血压病期增加而增加.高血压病人的血管扩张性和顺应性都下降,但在两组高血压病人间无差异.血管的扩张性与年龄、脉压呈反比(r分别为-0.432和-0.47,P<0.01),与舒张压呈正比(r=0.47,P<0.01),血管的顺应性与收缩压呈反比(r=-0.44,P<0.01),与收缩内径呈正比(r=0.43,P<0.01),顺应性、扩张性与血管内膜-中层厚度增厚无关.结论:大动脉僵硬度的改变主要是由血压变化引起的,而非结构变化所致.

    高血压/病理生理学 颈动脉/解剖学和组织学 血液动力学 颈动脉/病理生理学
  • 大鼠异侧颈总动脉端-侧吻合动物模型的制作验证血管端-侧吻合的手术模型可行性评价

    《蚌埠医学院学报》 CSTPCD CA 2015年10期

    目的:建立SD大鼠异侧颈总动脉端-侧吻合动物模型,验证血管端-侧吻合的手术模型可行性.方法:选取成年SD大鼠20只,将右侧颈总动脉远端穿过气管下面的组织,与左侧颈总动脉行端-侧吻合,记录缝合针数及吻合时间,1个月后取吻合口血管行HE染色及脑组织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染色进行观察.结果:成功建成大鼠颈总动脉端-侧血管吻合动物模型,手术成功率达100%,平均吻合7针,平均吻合时间(40 ± 5)min.吻合1个月后观察通畅率100%,HE染色显示吻合口愈合良好,大脑2 ,3 ,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染色显示无脑缺血灶.结论:模型制作成功率高,能保证脑组织血液灌注.操作过程中需注意保护颈总动脉周围的分支血管及神经.模型可应用于烟雾病外科治疗及插入性血管移植的临床研究.

    颈动脉/解剖学和组织学 端-侧吻合 显微外科 动物模型
  • 健康人群尿蛋白成分与肾小球滤过率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增龄变化的关系

    《医学临床研究》 CSTPCD CA 2009年12期

    [目的]探讨健康人群尿白蛋白(ALB)、转铁蛋白(TRF)、β2-微球蛋白(β2-MG)与肾小球滤过率(GFR)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增龄变化的关系,以期找到能够同时预测肾脏和心血管衰老性病态转化的标志性尿蛋白.[方法]将80名健康志愿者,按年龄分为4组(35~,45~,55~,≥65岁).检测尿ALB、TRF、β2-MG及GFR,同时测定C-IMT.[结果]①随着年龄增长,GFR下降,C-IMT增加.≥65岁组同其他三组相比,GFR下降和C-IMT增加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血压、血脂随着年龄增长在正常范围内呈上升趋势.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从45~岁年龄段开始,增加有统计学意义(P<0.05);脉压(PP)、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在65岁以上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GFR与SP、PP、体重指数(BMI)呈负相关(P均<0.05).C-IMT与TG、TC呈正相关(P均<0.05).③ACR(ALB/Cr)、TRF/Cr、β2-MG/Cr在各年龄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1),与GFR、C-IMT均无相关性(P>0.1).[结论]GFR和C-IMT分别是反映肾脏和心血管系统衰老程度的标志物.正常范围内的血压、血脂增高可能对肾脏和心血管系统衰老产生"潜在"的影响.ACR、TRF/Cr、β2-MG/Cr均不能作为预测肾脏或心血管衰老性病态转化的标志物.

    蛋白尿 肾小球滤过率 颈动脉/解剖学和组织学
  • 2型糖尿病并颈部大动脉闭塞综合征临床分析

    《陕西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CSTPCD CA 2003年12期

    我院自1995年以来,共收治2型糖尿病并颈部大动脉闭塞综合征(Main artery obstruction syndrome,MAOS)12例,现报告如下.

    糖尿病 非胰岛素依赖性/并发症 动脉闭塞性疾病/病因学 颈动脉/解剖学和组织学
没有更多内容啦~
爱学术网-期刊论文服务平台 2014-2022 爱学术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4-2022 爱学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苏ICP备2020050931号 版权所有:南京传视绛文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