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Cantor)]又名鳅(<尔雅>)、鳅鱼(<本草拾遗>)和鳅(<泉州本草>),系鲤形目鳅科动物,肉或全体入药,用于治疗传染性肝炎和消渴病,收载于<中药大辞典>.为阐明其药效物质基础,我们对泥鳅的脂溶性成分进行了研究,分离得到2个化合物,根据理化常数测定和光谱分析,分别鉴定为胆甾醇(cholest-5-en-3β-ol,Ⅰ)和1-甲基-2,4-二氧基咪唑烷(2,4-imidazolidinedione,1-methyl-,Ⅱ).Ⅰ和Ⅱ均为首次从该动物中分离得到.
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属鳅科动物,可药食两用.泥鳅及其黏液对乙肝、肝硬化有多方面的治疗作用,但至今笔者尚未见到有关泥鳅中治疗肝炎的活性成分的报道,而且关于泥鳅的深加工和综合利用探讨也甚少.笔者对胃蛋白酶酶解泥鳅提取物的护肝作用进行了研究,为泥鳅的药效研究和产品开发提供依据.
泥鳅是一种属于鳅科动物的小型鱼类,一般栖居于湖泊、池塘、沟渠和水田中,喜居于静水中底层,在我国南北各地均有出产.
泥鳅,属鱼纲、鳅科,是温水性鱼类,生命力强.它和其它的鱼类不同,无论外表、体形、生活习性都不一样,是一种特殊的鳅类.我国除青藏高原外,其他各地的河川、沟渠、水田、池塘、湖泊及水库等天然淡水水域中均有分布,但主要在南方,北方不常见.全年都可采收,夏季最多,泥鳅捕捉后,可鲜用或烘干用.它肉质细嫩,以爽利滑润的滋感取胜,味道清鲜腴美,上口比鳗鱼嫩,收口比鳝鱼肥,属优质食用鱼,素有“水中人参”之美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