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高毛利品种、开发自有品牌正成为国内药品零售企业渐趋一致的行动,覆盖了药品、保健品、日化品,医疗器械类、中药饮片、保健凉茶等品类.原因在于国内药品生产商普遍的产量过剩和产品的同质化;零售终端同质化的产品线不可避免地带来激烈的价格竞争,利润的持续走低;大量非品牌商品频频进行促销员"终端拦截"等.
现代流通业最初是从国内品牌商品代理者这种角色中跳脱出来,转型成为依靠物流集散为核心功能的行业.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发展,单纯的批发功能必然面临改革的境况,预判到这样的市场变化,株式会社大木就转型为为连锁药店、处方配药药局、超市、百货店、便利店、平价商店、DIY中心、生活协同组合等业态企业供应多种商品和经营支持的综合性物流企业,希望进一步扩大流通业的存在空间.
零售药店这些年的贴牌商品越贴越多,渐成潮流.笔者前两年也曾与其他研究者对包括海王星辰在内的连锁企业贴牌商品的数量及其占比等有过争议.但今天看来,中国海王星辰通过OEM发展自有商品,尽管当时有过度之嫌,但方向却是没有错的.药店系统针对一些知名生产企业的畅销商品、品牌商品,发展自有商品来与之竞争,虽然品牌企业/商品很难从感情上接受,但事实上,零售药店发展OEM商品是一条零售法则,或者也可看作药店品牌延伸--就像工业企业可以有品牌家族一样,药店除了通过品牌连锁扩张,出售标有自己品牌商标或子品牌的商品,则是明确无误的药店品牌的自然延伸.
作为无店铺销售(《Non-store Retailing》)的模式之一,直销在中国经过几多波折最后被定名为“厂家直销中心”,即由生产商直接设立或委托独立经营者设立,专门经营本企业品牌商品,并且多个企业品牌商品的营业场所集中在一个区域的零售业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