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内医药营销环境的突变,医药界学术营销的呼声渐高,对于那些没有学术营销实力的企业,该如何借船出海行营销之事呢?于是有人提出了解决之道--学术外包.学术外包本无可厚非,但很多专家仅停留在"如何推广的"的层面却有失偏颇.其实,学术营销整体包括两个层面,一是推广什么,二是如何推广.外企大部分有自主研发的专利药,临床数据均掌握在自己手中.而对于资金和实力均有限的中小企业来说,即使再有专利药,也没有丰富临床数据.因此,对这些企业来讲,"推广什么"往往比"如何推广"更关键.两者相比,"推广什么"是本,"如何推广"是末,不能本末倒置.管理学上讲,"先做对,再做好",意思是说,先找对做事的方向,如果一开始方向就错了,以后做事的效率再高,一切也只是徒劳,甚至会"南辕北辙",无功而返.
医药工业,曾经还只是医药电商的看客,转瞬却已经成为主角.医药工业“互联网+”或“+互联网”的路径莫衷一是,有太安堂、康恩贝、仁和药业式的资本合作,有上药、国药、以岭药业式的独立孵化,有欧姆龙、九安医疗、飞利浦式的借船出海,更多的则是居于产品维度的互联网化.
近期,IT企业将资本投向医药行业的跨行业资本运作可谓是风光无限.就在联想宣布2.1亿元参股先声药业,实现涉足医药行业之后的第十天,2005年10月9日,方正集团公司控股的北大国际医院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与北京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在北京中关村生命科学园举行签约仪式,共同签署北大国际医院项目土地开发建设合同.至此同样发轫于中关村的中国IT大佬方正集团掷地有声地吹响了进军医药行业的资本号角.
背景分析作为华桑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的研发机构,广州暨南大学生物医药研究开发基地于1997年在人体内发现分子量为19.3KD、与肝素极具亲和力的新型细胞生长因子以来,就敏锐地感觉到它的社会和商业价值所在.经过6年的临床实验,2003年把基因工程人角质细胞生长因子即KGF-Ⅱ应用到美容化妆品中的试验终于获得成功.这一事实极大地触动了华桑公司市场人员,都意识到这将是美容行业技术革新的一次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