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率安全评价(PSA)的应用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50年代,最早应用于美国太空总署(NASA)的阿波罗登月计划,1961年,美国贝尔实验室的H.A.Watson发展PSA的故障树方法,将其应用于"民兵"导弹的发射控制系统的评估中,并获得成功.1972年,PSA分析第1次应用于核电站设施上,里程碑式的报告就是发表于1975年的WASH-1400,分别用于一个轻水堆和一个压水堆,开创了对于大型设备的安全进行定量化描述的阶段.PSA用于工业辐照设备的安全分析开始于90年代初[1-3],近年来取得较大发展.
目的 预测广西防城港核电厂运行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方法 根据防城港核电厂的滨海厂址特点以及采用的压水堆型进行分析.结果 防城港核电厂对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主要是温排水所造成的热影响、循环冷却水中的残余余氯和含有化学物质的废水排放所引起的化学效应、低放废液中放射性核素的累积生态效应、气体(气溶胶)流出物对人体的内外照射.结论 必须采取对策来减弱、消除核电厂运行对环境的影响,以保护周围居民健康和保护环境.
秦山核电厂位于浙江省海盐县武原镇东南 8 km 的秦山山麓,地处杭州湾北岸,属于该县秦山镇境内,东北距上海市 90 km,西南距杭州市 78 km.秦山核电站是我国大陆建成运行的第一座(压水堆)核电站.额定功率为30万千瓦.自1991年12月正式投入商业运行以来,至今已有12年了.为了及时掌握秦山核电站运行过程对海盐、杭州及舟山渔场等地的放射环境影响状况,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每年根据卫生部和省卫生厅的部署定时定点采集各种环境介质样品及定时采集沉降灰,分析137Cs和90Sr放射性核素及活度,通过二年的观察,阶段性地反映了核电站所在地区及杭州市的辐射环境质量状况.
放射性核素体内污染指放射性核素通过各种途径(呼吸道、消化道、伤口等)进入体内,超过其自然存在量,是一种非正常状态;如果放射性核素超过相应的年摄入量限值(ALI),可能造成内照射,引起放射病或其他不良健康效应.压水堆核电站的放射性物质一般在一回路中,绝大部分都在燃料组件的包壳中,当部分燃料包壳破损和其他一回路物质被活化的情况下,可能有放射性物质随着流体进入一回路的相关设备和系统中.在一回路相关设备检修及维护过程中可能造成放射性核素进入工作人员体内.根据进入体内放射性核素的不同方式、分布、在器官的沉积部位、辐射性质、核素的量以及核素的理化性质,可产生不同的生物效应,需采取不同处理措施,在GBZ113-2006<核与放射事故干预及医学处理原则>、GB/T18197-2000<放射性核素内污染人员的医学处理规范>等都有原则性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