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内对骨质疏松防治工作重要性认识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骨质疏松给社会造成负担的重视程度也日益增加.因此,国内针对各地区人群所进行的相关研究也层出不穷,其中骨矿含量或骨量测量及评估不仅是许多临床研究中的"必由之路",也是目前诊断骨质疏松的惟一量化方法.
更年期女性骨质疏松的化验检查更年期骨质疏松症诊断需依靠临床表现、骨量测定、X线片及骨转换生物化学的指标等综合分析判断.部分更年期骨质疏松症患者无明显症状,因此,骨量测量显得格外重要,再结合生物化学检验,一般不存在诊断困难.肖军,医学博士,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骨科主治医师.毕业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师从骨科学泰斗邱贵兴院士.医学理论基础扎实,从医态度严谨,目前专攻关节外科.
1931年,Brondbent等[1]首次提出头影测量的概念,即被广泛应用于颅颌面部生长发育的特点和规律、牙颌面错畸形的矫治设计。锥形束CT拥有独特的多层面重建技术,即将锥形束CT(CBCT)拍摄后的影像数字化处理后重组成为纵切面、横断面、矢状面等影像[2]。锥形束有着放射计量少、扫描时间短、伪影少、精确度高等优点。在正畸学方面的应用有三维头影测量、正畸治疗过程中牙根吸收和牙槽骨情况判断、定位埋伏牙、牙齿周围骨量测量、颞下颌关节疾病诊断等。
目的 探讨并分析数字化曲面体层片与锥形束CT应用于口腔种植区骨量测量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本院接受治疗的种植牙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平分的方法分为两组,研究组使用数字化曲面体层片(OPG)进行测量,对照组使用锥形束CT (CBCT)进行测量,分析研究组和对照组测量值与标准值之间的差异,比较两组前牙区和后牙区牙槽量检出阳性率.结果 研究组前牙区牙槽骨量< 12mm、<10mm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29%、25%,对照组前牙区牙槽骨量<12mm、<10 mm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8%、11%;研究组后牙区牙槽骨量<12mm、<10mm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23%、37%,对照组后牙区牙槽骨量<12mm、<10mm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8%、10%.研究组(矢状位)与对照组中前牙区、后牙区愈合帽直径及种植体高度进行测量时,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矢状位断层)测得的前牙种植体高度以及愈合帽直径同标准值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测得的前牙愈合帽直径同标准值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测得直径小于标准值;其余测量值同标准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测得的数值均大于标准值,研究组测量值同标准值之间的差异小于对照组.结论 相比数字化曲面体层片,应用锥形束CT能够更加精确地获得种植区牙槽骨量的测量值,并且锥形束CT种植区牙槽骨量的阳性检出率高于数字化曲面体层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