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大调流浪者幻想曲》作于1822年。这首作品旋律,和声极为丰富,而且演奏难度相当大,舒伯特自己都不能演奏好,当时舒伯特为练习演奏此曲花了很大工夫,但都不能达到他满意的效果,于是愤怒地将乐谱扔在地上说:“我再也不演奏它了!!!”。美国一位教授写了《钢琴艺术300年》,里面给此曲的评价是:“具有名手演奏的特徵,具有协奏曲的特点”。确实,丰富的旋律与辉煌的音响效果使得此曲成为音乐会的常见曲目,刚才又简单统计了一下, PHILIPS出版的《20世纪伟大钢琴家系列》中,三分之一的唱片都有此曲,可见受欢迎程度。
在音乐中漫步,身心舒泰.好的音乐,旋律优美,扣人心弦.像清澈的山泉,滋润心田.能够使人忘却烦恼,令人心胸更加开阔.失意时,心灵迷茫,对自己缺乏自信.可以聆听《步步高》、《卡门序曲》、贝多芬的《皇帝》钢琴协奏曲、瓦格纳的《汤豪塞》序曲、以及奥涅格的《太平洋123》管弦乐等,能够振奋精神,产生奋进的力量.而在心情烦躁时,聆听柔情而舒缓的《汉宫秋月》、《梁祝》、《二泉映月》、贝多芬的《第八交响乐》、肖邦的《A小调》、舒伯特的《第六交响曲》等乐曲,能够令心灵归于平静,恢复从容沉静的心态.
81岁名医、我国现代康复医学奠基人之一卓大宏,至今坚持出诊.找他问诊的病人,常惊讶地发现,除了常规的康复治疗、药方之外,卓老还为他们准备了特殊处方.习惯性失眠的病人,收到的"处方"上,列着一首首"镇静安眠的乐曲":民族乐曲《梁祝协奏曲》、莫扎特的《摇篮曲》、舒伯特的《圣母颂》等等.抑郁焦虑的病人,得到的"处方"无异于一份"音乐欣赏指南".第一步,先听听沉重哀愁的乐曲,如民族乐曲《昭君怨》、柴可夫斯基《如歌的行板》,宣泄愁思与焦虑;第二步,再听昕《金婚曲》等欢快活泼的乐曲,感受安慰和鼓舞.
郎朗对音乐敏感我们一点也不奇怪,家族遗传嘛.早在郎朗还没出生的时候,我们就有意识地每天放音乐给他听,进行胎教.那时候条件差,我们只有普普通通的收录机,也只是放点磁带,主要是民乐,还有收音机里的音乐节目.当时听的是中央音乐台,专门播放外国古典音乐,如贝多芬、莫扎特、舒伯特等.不光是给他听,我自己也想听一下.
游大峡谷、参观西斯廷教堂,就连听一听舒伯特的"万福玛利亚"可能都会改进身体的防御系统.最新研究显示,具有震撼力的美景可以提升免疫系统的功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研究人员称,当人们感受到大自然的美景和精神上的震撼,积极情绪会随之产生,身体内的促炎细胞因子量比较低,免疫系统蛋白的信号会发挥出更加强大的作用.